许鸿川版植物学课后复习思考题答案汇总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许鸿川版植物学课后复习思考题答案汇总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根与茎维管形成层的发生(P109):

当根开始进行次生生长时,位于初生韧皮部内方的一层由原形成层保留的薄壁细胞, 首先发生分裂形成片状或段状的维关形成层,接着片状的维管形成层向左右两侧扩 展,直到原生木质部辐射角与中柱鞘相连。当茎次生生长开始时,连接束中形成层的 那部分髓射线细胞,恢复分生能力,成为束间形成层,束中形成层与束间形成层连成 一环,共同构成维管形成层。 居间生长与顶端生长(P106):

由于居间分生组织的活动而引起的生长称为居间生长。由于顶端分生组织的活动而引 起的生长称为顶端生长。 早材与晚材(P113):

早期所形成的次生木质部,产生的木材较多,导管和管胞的口径较大而壁较薄,木材 质地较疏松,颜色较浅,称为早材或春材。晚期所形成的次生木质部,产生的木材较 少,导管和管胞的口径较小而壁较厚,木材质地较坚实,颜色较浅,称为晚材或夏材。 心材与边材(P115):靠近中央部分的木材,是较老的次生木质部,颜色较深,其导 管由于侵填体的堵塞而失去输导作用,木薄壁细胞也由于单宁树脂等有机物的积累而 死亡,失去贮藏作用,这部分木材称为心材。木材的边缘部分是近几年形成的次生木 质部,颜色较浅,具有活的,能行使贮藏作用的木薄壁组织,导管能担负输导作用, 这部分木材称为边材。

1、合轴分枝为什么容易形成结果枝。P102

合轴分枝是较为进化的分枝方式,合轴分枝使树枝有更大的展性,任何顶芽都有抑制腋芽的作用,顶芽的死亡改变了植物的生长素分布的状态,促进大量腋芽的生长 与发育。大量的腋芽的开展从而保证枝叶繁茂,光合面积扩大。尤其在果树和农作 物丰产方面,合轴分枝是最有意义的,因为合轴分枝形成的花芽多,是丰产的分枝 形式。

2、简述茎初生分生组织的来源于去向。P106

在分生区顶端后部,原分生组织逐渐分化成为三种初生分生组织,即原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茎尖端分生组织中的初生分生组织的细胞,经分裂生长和分化而形成的各种结构,称为茎的初生结构,茎的横切面上从内到外可分为表皮,皮层和维管柱。

3、简述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生长过程。P128

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生长是由于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的发生和活动。维管形成层分为束中形成层和束间形成层。形成层的细胞有纺锤状原始细胞和射线原始细胞两种类型,主要以平周分裂的方式形成维管组织,其中纺锤状原始细胞衍生的细胞大部分形成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射线原始细胞衍生的细胞则大部分形成射线。 4、相对来说“树怕剥皮(广义),而较不怕空心”,是什么道理。P117 5、为何甘蔗玉米和高粱的茎也会增粗。P112

6、分析茎的结构与生活环境的关系。P

7、如何从外部形态上鉴别根和茎。如何从结构特点上鉴别双子叶植物根和茎的初生结构及根和茎的次生结构。

9

8、从双子叶植物根尖表皮和幼茎表皮的不同特点说明与各自执行的功能相关性。(P83)

(P107)

第五章

羽状复叶(P137):

小叶排列在叶的两侧呈羽毛状,羽状复叶又分为奇数羽状复叶和偶数羽状复叶。 掌状复叶(P137):

小叶都生于总叶柄的顶端,呈掌状排列。如木通、七叶树、刺五加等。 单身复叶(P137):

两个侧生小叶退化,而其总叶柄与顶生小叶连接处有关节。如橙、橘等。 叶颈(P132):

叶片与叶鞘连接处的外侧称为叶颈他具有弹性和延伸性,可调节叶片的位置。 叶脉(P143):

叶片中由原形成层发育而来的维管束。 泡状细胞(P145):

在两条平行叶脉之间的上表皮中,分布着数列具有薄垂周壁的大型细胞,其长轴与叶脉平行,称为泡状细胞或运动细胞。 离区(P154):

由于脱落酸的作用,使叶柄基部的近枝条的几层细胞发生细胞学和生物化学上的变化,细胞出现了增生现象,产生了几层较小而扁平的细胞,并占据一定的区域,这个区域称为离区。 离层(P154):

在叶脱落之前,离区内的一些细胞,其胞间层的果胶酸钙转化为可溶性的果胶和果胶酸,从而导致胞间层黏液化和和溶解,有些植物还伴随着细胞壁甚至整个细胞解体这样便形成了离层。

保护层(P154):

叶从离层处脱落后,离层下面的几层细胞,其细胞壁发生栓质化,逐渐覆盖整个断痕,形成了保护层。

羽状三出复叶与掌状三出复叶(P137):

羽状三出复叶:顶生小叶生于总叶柄顶端,两片侧生小叶生于顶端以下,如大豆、葛藤等。掌状三出复叶:三片小叶均生于总叶柄顶端。如醡浆草、红花醡浆草。 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P143):

栅栏组织:位于靠近上表皮处,通常由一至几层长柱形细胞组成,作栅栏状排列,比较整齐,细胞长轴与与表皮垂直。内含较多的叶绿体。海绵组织:位于叶子下表皮处与栅栏组织之间,含叶绿体较栅栏组织少,细胞大小和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形成短臂状突起并相互连接形成较大的细胞间隙。

1、一般双子叶植物叶片与禾谷类植物叶片的结构。P140~P150 2、旱生植物叶片与水生植物叶片的形态结构特征。P151~P152 3、叶的主要生理功能有哪些?P156 4、简述叶的发生和生长的过程。P156

5、在背腹型叶的横切面上,你有哪些识别上下表皮(既背腹面)的方法。

10

P143

气孔是如何调节开关的?P142

6、小麦和水稻的叶肉细胞具有“峰、谷、腰、环”的结构,有何优越性?P147 7、以两面叶为例,分析叶的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的统一性。P152 8、叶是如何脱落的?P156

9、显微镜下观察双子叶植物叶的横切面,为什么通常能同时看到维管组织的横切面和纵切面?P143

第六章 营养器官之间的联系及其变态

1、解释名词 根条比率:

植物地上部与底下部色生长协调的前提是二者在生长上保持一定比例关系 即 根条比率、 顶端优势

顶芽对腋芽生长的抑制作用 叶迹

指从茎的维管柱斜出穿过皮层到叶柄基部为止的这段维管束 叶隙

是位于叶迹上方的薄壁组织,此处因叶迹的分出而缺少维管组织的其他部分 副形成层

次生木质部的有些部位的木薄壁细胞可以恢复分裂能力,转变成副形成层,也称为额外形成层、 同功器官

外观相似,功能相同,但来源不同的变态器官 同源器官

外形个功能都不同,但来源相同的营养器官 三生生长 P167

2、比较概念

维管形成层与副形成层

来源不同 维管形成层位于初生韧皮部内方的一层由原形成层保留的薄壁细胞发生分裂形成 副形成层 次生木质部的有些部位的木薄壁细胞可以恢复分裂能力转变为副形成层 萝卜与胡萝卜的肉质直根

增粗方式不同 萝卜肉质根的增粗主要是由于形成层活动产生大量木质部的结果。胡萝卜肉质根的增粗方式主要是由于形成层活动产生大量的次生韧皮部的结果 甘薯与马铃薯的变态器官

甘薯的块根一般是在营养繁殖时,由蔓茎上长出的不定根发育而成的。马铃薯块茎是由地下匍匐枝顶端,经增粗生长膨大而形成的

11

3、分析问答

1,被子植物根、茎、叶只之间的维管组织如何联系? P160 2,试述陆生植物根的吸水原理? P158

3,简述 根深叶茂,本固枝荣 的科学道理? P165

4,什么叫顶端优势?产生顶端优势的原理是什么?举例说明 P165 5,简述植物体内有机营养物质的制造 运输 利用和贮藏 P159 6,说明甘薯的块根在生长过程中迅速膨大的原因 P168 7,举例说明植物同功器官和同源器官的含义 P175 8,如何辨别变态器官的起源? P175

第七章 花

1、解释名词 单体雄蕊:

一朵花中的花丝连合成一体,而花药分离(棉花等锦葵科植物的识别特征之一) 二体雄蕊

一朵花中的 雄蕊10枚 其中9枚花丝连合 一枚单生成 2束 聚药雄蕊

一朵花中的花药聚在一起,花丝分离(向日葵等菊科植物识别特征之一) 二强雄蕊

花内含有4枚雄蕊,二长二短,(这是盖母草 夏至草等唇科植物以及泡桐 地黄等玄参科植物识别特征之一) 四强雄蕊

花内含有6枚雄蕊,四长二短 离生单雌蕊

一朵花中有多心皮单各个心皮均为单独分离各自形成一个雌蕊,它们被称为离生单雌蕊或离心皮雌蕊 复雌蕊

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心皮连合而成的雄蕊 称为复雌蕊 也称为合心皮雌蕊 边缘胎座

单心皮 子房一室 胚珠着生于腹缝线上 侧膜胎座

2个或2个以上的心皮所构成的1室子房或假数子房,胚珠生于心皮的边缘 花程式和花图式

花程式:用一些子母、符号和数字,按一定顺序列成公式来表示花的形态结构特征

花图式:通过花程式可表明花各部分的组成、数目、排列、位置、以及它们彼此间的关系,把花的各部分用其横切面的简图来表示花各部分的数目、离合和排列等特征 花芽分化

在适宜的条件下,植物的感受器官——叶和茎生长锥 感受到了调节发育刺激,使茎的顶端组织发生一系列细胞学变化,茎的生长锥在形态上发生了变化,不在产生叶原基和腋芽原基而分化出花的各部分原基或花序各部分原基 最后发育形成花或者花序 这一过程即为花芽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