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2014—2015学年度高一年第二学段新课程模块水平测试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泉州市2014—2015学年度高一年第二学段新课程模块水平测试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题,为必做题,共50分)

26.图12是太阳光照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13分) (1)该图表示北半球的节气是__ ___。

(2)A、B、C、D四点昼长由长到短的排 列顺序是__ ___ ,自转线 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_ 。 (3)此时,B点的地方时是_ __时,昼 长 小时,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_____, C点此时正处于 (日出或日落)

(4)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 。 。

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_______ ___。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 (大或小)值。

(5)该日北半球各地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__,该日过后的三个月内,泉州的白昼将逐渐 (变长或变短),正午太阳高度角将变 (大或小) 27.图13为我国一月地面天气形势图,完成下列问题。(13分)

(1)a、b、c、d 四箭头表示的风向正确的是 (填字母),风向是 ,该气流的性质可能是 。(选择填空) A. 热湿

B. 冷干 C. 热干

D. 冷湿

(2)B、C、D三地中,即将发生明显天气变化的是 ,因该地将受到 (填天气系统)的影响,可能出现 天气;当此天气系统过境后,天气状况是 。

(3)图中①②两地相比较,气温较高的是 地,此时可能出现降水的是 地。 (4)甲、乙两地,风力较大的是 地,原因是 。(2分)

高中地理(必修1)试卷 第 5 页 共 8 页

图12

图13

28.图14为世界某大洋洋流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

图14

图14

(1)从性质上看,洋流B为 流,C为 流;从成因上看,A、B、C、D洋流中,受盛行西风影响的是 ,受信风影响的是

(2)图中伊基克所属的气候类型一直往北延伸至赤道附近,是因为受到 的影响,它对沿岸气候起到 作用。

(3)A、B、C、D各洋流经过的海域中, 洋流附近分布有世界著名的大渔场,其形成条件是 。 (4)若乙海域发生邮轮泄露,则洋流对石油扩散的有利影响是 。 (5)图中甲处为美国的夏威夷群岛,二战中日军偷袭夏威夷群岛上的珍珠港时,从航速方面考虑,在线路①②中选择 线,原因是 29.图15为某区域规划图,图16为该区域中方框内山地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

图15

图16

(1)图15中a、b、c三村镇中,最有可能发展为城市的是 ,线路①②为从b到a

高中地理(必修1)试卷 第 6 页 共 8 页

的两个公路建设方案,你认为较为合理的是 线路,请从地形、工程量、技术难度等方面说明理由 。 (2)d处可能形成的地貌类型是 ,若河流Ⅰ上游山区滥砍滥伐森林,则可能造成d 处地貌面积不断 。

(3)图16甲处在地质构造上是 ,在地形上是 ,形成原因是 ; 丙处在地质构造上是 ,判断依据是 。

(4)图16该地计划修建一条南北向的隧道,宜选择甲、乙、丙三地中的 地修建。

选考卷(共30分)

三、选做题(共三题,30分)

30. 有一艘货轮从我国南部沿海启航,途经马六甲海峡、印度洋 、红海、地中海到达欧洲。图17为该货轮航线及经过地区风向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图示为北半球 季节,此时甲地盛行 风,该风向的形成原因是 ;该季节,乙地的气候特点是 。 (2)丁地主要气候类型是 ,气候的成因是 。 (3)货轮经过马六甲海峡时,船员感觉海上风浪较 (大或小)理由是: 。 (4)此季节,下列地理现象正确的是( ) A.我国塔里木河出现断流现象 B.货轮经过丙海域时,逆风逆水 C.北京昼短夜长 D.福建某中学操场上的国旗向东南方向飘

31.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暑假期间对我国东部沿海某地进行了地质、地貌、水文等野外考

高中地理(必修1)试卷 第 7 页 共 8 页

图17

察。读该地水循环及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所示的甲丁构造常形成连绵 起伏的山脉,主要是由于地壳的 运动(水平或垂直)造成的,丁岩层顶 部缺失,是因为受到 作用的影响。 (2)图中甲乙丁三处,若想打一眼水井, 应该选择在______地,若该区有石油分布, 想钻探石油应该选择在_______地,如果想 找地下水出露的地方,应选择在 处。

(3)丙处地貌的名称是 ,形成该地貌的外力作用是 。 (4)能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的是 水循环,由图中 等环节构成;若本区大量砍伐树木,可能对⑤环节水量造成的影响是

32.图19为非洲自然带的分布图,图20为乞力马扎罗山的自然带垂直带谱,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19

(1)图19中②地的气候类型 ,④地的自然带类型 (2)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了陆地自然带的 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变化的基础是 ;乞力马扎罗山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 规律,原因是随着 的变化, 状况差异很大。 (3)图20中的甲、乙、丙、丁四处中,与②地自然景观相似的是 。 (4)乞力马扎罗山垂直带谱较为复杂,是因为 。

图18

图20

高中地理(必修1)试卷 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