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05 古代诗歌阅读(精讲精炼)(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05 古代诗歌阅读(精讲精炼)(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A.首联紧扣题目,“天官”“将星\点明了人物身份和事件缘起,“柳条青”则表明了季节特征和特定场景,可谓言简意赅。

B.颔联实写两军对阵的场面,“鸣”字突出听觉,使人如闻震天军声,“万里”二字极写唐军阵势浩大。 C.颈联揭示赵都督的内心世界,“辞凤阙”写出征,“取龙庭”写塵战,无论是“辞凤阙”还是“取龙庭”,都下定“忘身”、“报国”的决心。

D.这首诗与王维诗中常见的淡远、清新、自然的风格不同,呈现出笔力雄健、意气风发、昂扬向上的格调。 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 5.B

6.①对友人的惜别之情。首联以“柳”字略点折柳送别的特定场景,表现了送别的情谊。②对赵都督戍边报国的赞美之情。颈联“忘身”“报国”及尾联的反问,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出征的赵都督甘愿驰骋沙场、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的高度赞叹。③诗人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济世报国。尾联寄寓了诗人不愿做皓首穷经的书生,而想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心志。 【解析】

5.本题考查的是理解诗歌内容及赏析诗歌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题干的要求,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仔细比对选项内容和原文内容的差异。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选项B,“颔联描写两军对阵的场面,万里二字极写唐军阵势浩大”理解有误。颔联两句是想象赵都督的军队行进中的浩大气势。故选B。

6.本题考查的是赏析诗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考点考向的要求,分析诗歌的情感有两种方式,一是自己分析,另一种是给出分析的方向,让考生通过诗歌进行解读,答题时注意明确题干中的答题方向,然后结合诗歌进行解释。此题要注意抓住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首联\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写启程。首句介绍赵都督动身,以天上的将星喻指赵的出发。这一巧妙的联想、比喻,同时还拓展了诗作开阔的空间,令人想到赵都督或许就是在这样一个繁星满天的夜晚出发的。第二句既交代了出征时节是柳条发青的春天,又以\柳\字暗点折柳送别的特定场景,惜别之情,深蕴其中。后两联表现赵都督的内心世界以及他戍边卫国的耿耿忠心。颈联\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正面写他立功报国的思想。这两句互文见义,意思是无论\辞凤阙\或\取龙庭\,都下定\忘身\、\报国\的决心。\辞凤阙\在出征之前,\取龙庭\是在鏖战之后,可见决心始终如一。尾联\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以议论结束全诗。上一联作正面抒情,这一联从反面议论,加以强调。\岂学\表示不应该学、不想学乃至决不学的意思。书生皓首穷经,不能为世所用,难免会有许多

牢骚不平甚至生出弃文就武的想法。王维也有希望建功立业而又壮志难酬的隐衷,因此借题发挥,作为对于赵都督的赞扬之词说了出来。

4.(2019·山东日照一中高考模拟)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②不见封侯印③,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帝所造的帐幕。《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②茂陵:汉武帝的陵墓。 ③封侯印: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魂销”二字,真切传神地写出了苏武在异域渡过漫长岁月,骤见汉朝使者时,强烈复杂难以言表的激动心情。

B.颔联像两幅图画。一幅是望雁思归图,表现了苏武在胡地对祖国的思念。下一幅是荒塞归牧图,展现了苏武单调、孤寂的牧羊生活。

C.颈联写苏武在匈奴时与出使时的人事变换,流露出恍如隔世的感慨。“非甲帐”意指不是武帝时的甲帐,隐含着对武帝的追思。

D.颈联用“逆挽法”,先说“回日”再说“去时”,调整时空顺序,“化板滞为跳脱”,在意思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诗的动荡离合之美。

8.诗题虽为“苏武庙”,但实际上诗中使用了大量的笔墨虚写苏武。请问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 7. C

8. 人物形象:①塑造了一个爱国忠君、富有高尚民族气节的汉臣形象。②大量运用虚写,通过想象,“去时冠剑”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苏武出使时英气勃发的情景,颔联写苏武被扣留匈奴牧羊、思归的凄凉痛苦生活, 颈联写回到汉朝后物非人也非、恍若隔世的感慨,以及尾联表现出的对汉武帝的无限追思。

思想情感:①抒发了作者对坚贞不屈、具有民族气节的苏武的崇敬赞美之情。②对民族矛盾尖锐、国势衰颓的晚唐的担忧之情。 【解析】

7.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C项,“颈联写苏武在匈奴时与出使时的人事变换”赏析错误,应为“从匈奴回国时”。故选C项。

8.该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形象,理解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诗歌内容。抓住所写的景、物、人和事,分析诗歌所用的表达技巧,所抒发的思想情感。本题要求赏析诗人苏武的形象,理解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诗中,“苏武魂销汉使前”中,“魂销”字栩栩如生地描绘出苏武当时内心与外在的的的非常情态,深刻地显示出其思国若渴的爱国精神。“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描绘的是两幅画,是“去时冠剑是丁年”回想当年苏武戴冠佩剑,用逆挽法来追忆苏武生前的苦节壮举,怀念苏武崇高的爱国精神。奉命出使的时候,苏武还正当壮盛之年,富有使命感,写出苏武出使时英气勃发的情景。塑造了一个爱 “古祠高树”,写出苏武庙苍古肃穆,渲染出浓郁的历史气氛,写苏武庙中的建筑与古树本是无知物,它们都不知道苏武生前所历尽的千辛万苦,更不了解苏武坚贞不屈的价值,寄寓了人心不古、世态炎凉的感叹。透露出诗人崇敬追思之情。“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描绘的是两幅画,是用逆挽法来追忆苏武生前的苦节壮举,怀念苏武崇高的爱国精神。“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二句谓苏武历经生死苦难而不失汉节,回来后竟不得封侯,只能空向秋波悲叹年华已逝,表露出作者对刻薄寡恩的天子的深沉怨恨。晚唐国势衰颓,民族矛盾尖锐。表彰民族气节,歌颂忠贞不屈,心向故国,是时代的需要。 5.(2019·湖南高考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遇四首(其二)

李白

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 虽言异兰蕙,亦自有芳菲。 来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辉。 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

9.下列诗句当中的重点描述对象,和本诗中菊花的寓意相近的一项是 A.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寒菊》) B.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曾巩《咏柳》)

C.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元好闯《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D.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李商隐《流莺》)

10.本诗中菊花这一意象和陶渊明笔下的菊花有着明显的不同。请以“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例,简述三者内涵上的不同。 【答案】 9.D

10.《感遇四首》中,李白借菊花表达了对具有高沽的品格(或超拔的才华)却无人赏识的志士(或自己)的哀叹(或者说对菊花空有兰花一样的清雅但却无人赏识的同情)。“三径”一句表达了作者在混乱的尘世中“采菊”一句表达的是作者归隐田园之后的闲适和自在,对高洁品格的坚守。是他和大自然彼此间的惬意和怡然。 【解析】

9.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菊花的寓意分析,A项,写的是坚贞不屈;B项,写的是自大;C项,写的是清高,D项和此诗表达的是超拔的才华却无人赏识,因此选D。

10.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感遇四首》中,托物言志,以菊自喻,通过写菊的“茎疏叶微”,虽“自有芳菲”却“徒沾清露”,正当盛时却无人采摘,来象征自己不得赏识的际遇。“三径”一句,园子里象征隐土生活的“三径”已经荒废,可是我心爱的松菊却还幸存。表达了作者在混乱的尘世中对高洁品格的坚守。“采菊”一句,这是陶渊明非常有名的咏菊的诗歌,“采菊东篱下”是一俯,“悠然见南山”是一仰,在“采菊东篱下”这不经意之间抬起头来看南山,那秀丽的南山就是庐山,他家乡的庐山,一下就扑进了他的眼帘。表达的是作者归隐田园之后的闲适和自在。 6.(2019·四川高考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行路难 张籍

湘东行人长叹息,十年离家归未得。 弊裘羸马苦难行,僮仆饥寒少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