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018-2019学年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018-2019学年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高一(下)期中历

史试卷

副标题

题号 得分 一 二 三 总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75.0分)

1. 阆中市是春节文化发源地,每逢春节阆中人都要进行“牛儿灯”表演,生动地用舞

蹈形式表现了斗牛、牛犁田、牛戏水等场景。这项源远流长的传统民俗,表明我国古代农业经济( )

A. 以家庭为生产基本单位 C. 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 刀耕火种的落后生产方式 D. 牛耕在生产中占重要地位

2. 清人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

实大错。”该材料反映( ) A. 作者主张实现严格的海禁政策

B. 作者认为海禁政策是错误,但清政府是无辜的 C. 清朝初年实现了严格的海禁政策

D. 作者认为海禁的目的是为了驱赶像鳄鱼一样伤害中国人民的西方侵略者 3. 19世纪中期,中国经济结构出现的新变化是( )

A.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B. 近代工业开始出现 C. 商业活动受到限制 D. 农业仍占主导地位

4.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调整,经历的三个步骤依次是( )

A. 农业合作化、家庭承包责任制、人民公社 B. 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家庭承包责任制 C. 人民公社、农业合作化、家庭承包责任制 D. 家庭承包责任制、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

5. 戊戊变法时,社会上流传的一首打油诗说:“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

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该诗主要反映的社会现象包括( ) ①服饰改革 ②礼仪的革新 ③不缠足运动 ④婚姻风俗的变革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6. 中共十四大后,国有企业改革主要侧重于( )

A. 放权让利 B. 承包经营 C.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 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7. 梁启超曾说:“甲午挫后,《时务报》起,一时风靡海内,数月之间,销行至万余

份,为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举国趋之,如饮狂泉。”材料客观反映了( ) A. 国人期望实现变法图强 B. 《时务报》的经营注重创新 C. 报纸的商业信息性增强 D. 报纸适应了新式教育需要

8. 李艺在阆中古玩市场上找到一张北京市公私合营企业私股股东领息凭证(见图),

该凭证作为直接证据可以证明( )

第1页,共21页

A. 新中国成立不久后股份公司的发展

B. 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的公私合营高潮 C. 新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式 D.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建立

ng,乡民)9. 宋人朱彧的《萍洲可谈》记载,张乖崖任崇阳县令时,“尝逢村氓(mé

市菜一束出郭门。问之,则近郊农家。乖崖笞之四十,曰:‘尔有地而市菜,惰农也。’崇阳民闻之相尚力田。”材料中张乖崖的做法实质上是( ) A. 避免农村劳动力的流失 B. 引导农民搞好农业生产 C. 杜绝农民从事商业活动 D. 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10. 下组图片所示内容,主要以满足市场需要为生产目的是( )

A. 宋代官窑

B. 家庭手工业

C. 明朝机房

D. 江南制造总局

第2页,共21页

11. 1882年9月《申报》记载:“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

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鹜,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这种现象说明了( )

A. 政府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C. 国人逐渐接受新型商业模式 B. 洋务企业的近代化因素增多 D. 社会各界支持集股筹资企业

12. 如图为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个词条。它反映出

当时( )

A. 对“大跃进”运动有了客观认识 B. “拨乱反正”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C. “左”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 D. 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3. 清末民初,某种工具首先受到青年学生、新派人物的欢迎,其原因是这种自享其力

而避免役使他人的代步工具,更符合这些人提倡的社会平等观念。这种工具是( ) A. 人力车 B. 自行车 C. 马车 D. 轿子

14. 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年),诏令开封府三鼓以后不禁夜市;宋仁宗景佑年间

(1034-1038年),允许临街开设邸店,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以到处开设商店。熙宁年间(1068-1077年),开封府的鼓楼已不再击鼓,京师的警卫也不再执行夜巡制度。这些措施( )

A. 加强了开封的城市治安管理 C. 使市场汇集了各国精美商品 B. 推动了交子等纸币的广泛使用 D. 有利于打破对商业活动的限制

15. 李鸿章在《筹议制造轮船未可裁撤折》中指出:“若我果深通其法,愈学愈精,愈

推愈广,安见百数十年后不能攘夷而自立耶?”据此可知,此时的李鸿章力主推广( )

A. 教育之法 B. 治国法律 C. 经商之法 D. 制造之法

16. 19世纪70年代以来由中国人创办的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中,“买办”资本的比重非

常可观。“买办”受雇予洋行,又投资或主办独立的近代工商企业,同包括外国资本在内的其他企业争利于市。对材料主旨理解正确的是( ) A. 买办完全依附于外国商业资本 B. 买办资本不属于近代民族资本 C. 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源于买办 D. 买办性与民族性既对立又统一

17. 根据国民政府经济部统计,至1940年止,分布在湘西辰沅区的工厂达69家,其中

机械厂49家,冶炼厂3家,电器厂3家,化工厂7家,纺织厂5家,其它厂2家。拥有厂矿之多,在当时大后方各重要工业区内,仅次于四川的重庆区、川中区,和云南的昆明区,排列于第四位。这表明当时( ) A. 中国的工业布局有所改变 B.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最快 C. 官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D. 湘西工业以轻工业为主 18. 右图漫画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

A. 社会主义革命取得的成就 B. 经济建设结构比例有所调整 C. 经济建设的冒进主义错误 D. 粮食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

第3页,共21页

19. 改革开放初期,私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戴上“红帽子”经营,即企业在注册的

时候找一个国有或集体单位来当“婆婆”,挂靠在它的下面。“戴帽”后企业办起事来比较容易,可以享受到种种优惠。这种现象( ) A. 是政府促进私营企业发展的举措 B. 反映了社会对非公有经济的抵制 C. 说明私营企业发展环境尚未完善 D. 适应了我国经济体制的变化要求 20. 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

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 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 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21. 据中国国家人事部统计,1992年辞官“下海”者有12万人,不辞官却又投身工商

业的人超过1000万。另外,还有数以百万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人员在经商。这一现象出现的社会背景是( )

A. 公私合营的展开 C. 南方谈话的发表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D. 家庭承包责任制开始推行

22. 有学者认为我国对外开放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试验探索阶段,扩大开放阶段和体

制性开放阶段。与三个阶段分别对应标志性事件是( )

A. 建立 4 个经济特区、开放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内地全面开放 B. 建立 4 个经济特区、开放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 C. 开放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D. 建立 4 个经济特区、开放开发上海浦东、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23. 侯建新在《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和中国》中指出:“他们(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

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这样的商品经济,实质上只能补充和强化自然经济。”该材料意在说明清时期( ) A. 徽商生活的奢侈程度的补充 B. 徽商亦商亦官的特点 C. 封建伦理被徽商强化 D. 社会转型缺乏动力

24. 经济学家马寅初1935年在《中国经济改造》一书中认为:面对西方国家的倾销政

策,中国保护幼稚工业,除保护税外,用统制的办法,发展国内工业与之相抗,亦为今日国际经济竞争之武器。但到1940年,马寅初就对传统制经济提出批评:“吾人以千数百万同胞之死伤,数百万财产之损失,希冀获得胜利以求民族之快快复兴,决不愿以如是巨大之牺牲来交换几个大财神,将吾人经济命脉操在手中。”马寅初对统制经济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

A.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C. 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B. 民族工业较快发展

D. 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盛行

25. 1953年11月1日,北京市首次发行面粉购买证,1955年国家粮食部发行“全国通

用粮票”,之后食用油票、布票相继面世,全国2000多个市、县都分别发放和使用各种商品票证。这说明当时中国( ) A. 国民经济极端困难、物资奇缺 B. 规范市场经济、统一消费行为 C. 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农业城镇已建立 D. 国家加强对国民经济的计划和控制 二、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9.0分)

26.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阅读

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第4页,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