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习题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语言学概论习题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致无穷的单位,以少驭多可以说是语言符号和核心.比如有限的语素组成有限的词,有限的词组成无限的句子.

②同一般符号的构成相比较,语言符号是非常复杂的,可分不同的层级.语言符号可以说是人类创造的最为复杂的符号体系,符号单位最多,可以分为音位层和符号层,符号层又可分为语素,词,句子三层,每一层次都有相当数量的符号单位,经过组合可以生成数量无限的句子.而其它似的符号则非常简单,例如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只有红绿黄三种色彩的变化,军营的军号通过长短音的组合表示不同的意义,构成也很简单.

③复杂个语言符号则可以表达丰富多彩的意义,人类任何复杂的思想,以及思想感情的微妙之处,都可以通过语言不但出来.比如汉语中可以用\死亡,逝世,殉职,就义,牺牲,驾崩,坐化,驾鹤西归,完蛋,蹬腿\表示不同身份的人的死亡,用\精细,精巧,精美,精致\表示美好的物品的一些细微差别.这样细腻地表达人类的感情的功能,除了语言符号,别的符号不可能做到. 9.语言符号的系统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从语言的层级看,语言的各个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体现了语言符号的系统性,比如音素组合成音节,音节代表语素,语素组成词,词组成句子;②语言要素内部各个单位之间的相互联系体现了语言符号的系统性;③各个单位之间的组合具有功能上的联系,同时一个单位具有某种功能不能孤零零的,往往有许多具有功能的单位形成一个聚合,可以互相替换,语言单位的组合与聚合,体现了语言的系统性. 10.举例说明什么是组合关系,什么是聚合关系

组合关系是指两个同一性质的结构单位(如音位与音位,词与词等等)按照线性的顺序组合起来的关系.比如\吃\可以同\米饭,面条,馒头,东西\等组合出\吃米饭,吃馒头\等,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组合关系,组合关系反映了人类语言单位组合的规则.

聚合关系是指语言结构某一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单位(如音位,词)之间的关系.例如\吃米饭\其中的\吃\可以用\做\替换,\米饭\可以用\馒头\替换,\吃\和\做\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聚合关系体现了语言单位的功能类别,凡是具有聚合关系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的功能. 第三章 一,填空题 1.音素 2.拉丁

3.音高 音重 音长 音质 音高 4.动力 发音体 共鸣腔 共鸣腔 5.元音 辅音 受阻

6.舌位前后 舌位高低 圆展与否 舌面央 低 不圆唇 7.发音部位 发音方法 双唇 不送气 清 塞 8.音位

9.自由变体 条件变体 自由变体 10.声母 韵母 声调 韵母 韵头 韵尾 11.开口呼 齐齿呼 合口呼 撮口呼 12.脱落 二,单项选择题

1.D(说明:音位的功能是区别词的意义,而语音所代表的词的意义是又社会决定的.) 2.D 3.A 4.A 5.C 6.D

7.(说明:[O]为后半高圆唇元音,四个备选答案均有误.B去掉\高\可以作为正确答案.) 8.B 9.D

10.C(说明:从发音特征看ong中的o为松u,即属于合口呼;有些教材也把它归为开口呼). 三,辨别正误

1.×(音素不具备有区别词形的作用,音位具有区别词形的作用.) 2.×(国际音标有的使用合体字母,而不是双字母,例如 , 等.) 3.×(元音的音质由三个方面决定,舌位高低只是其中一个方面.) 4.×(声母和韵母是汉语语音学的分类,不是普通语音学的分类.) 5.×(还有圆唇与否的区别.) 6.×(它们是同一音位的条件变体.) 7.√

8.×([g]表示的不是汉语拼音中的g,是浊塞音,普通话语音系统中没有浊塞音.) 9.√ 10.√ 四,名词解释

1.音质:就是声音的个性特色,声音的品质.

2.元音:发音时口腔呼出的气流不受任何阻碍而形成的音是元音. 3.送气:发辅音时,有较强的气流通过喉部,就是送气.

4.音位变体:同一个音位在不同位置上的代表音素,就是音位变体. 5.区别特征:就是一个音位与另一个音位相互区别的发音特征.

五,分析题(*说明:因无法输入国际音标,故有些地方用汉语拼音标写.请大家在做练习时注意将汉语拼音改写为国际音标(可参见《学习指导书》P188). 1.a 舌面前,低,不圆唇元音 A 舌面央,低,不圆唇元音

ɑ 舌面后,低,不圆唇元音 y 舌面前,高,圆唇元音 p 双唇,不送气,清,塞音 b 双唇,浊,塞音 d 舌尖前,浊,塞音 t' 舌尖前,送气,清,塞音

2.根据描写指出音素(6分,每小题1分) ①[ e ]

②[ ](反写的c,见教材P61) ③[ y ] ④[ p ]

⑤[ ](拼音的ch,见《学习指导书》P188) ⑥[ ](拼音的x,见《学习指导书》P188)

3.指出汉语普通话中下列音位的区别特征(6分,每小题1分) ①送气与否不同,前者不送气,后者送气. ②圆唇与否不同,前者不圆唇,后者圆唇.

③舌位的高低不同,前者是高元音,后者是半高元音. ④舌位的前后不同,前者是舌位前,后者是舌位后. ⑤发音部位不同,前者是舌尖前音,后者是舌面前音. ⑥发音方法不同,前者是清辅音,后者是浊辅音. 六,问答题

1.人类发音器官分为几部分?各部分的主要作用是什么?人类发音器官可分动力,发音体,共鸣腔三大部分.动力部分控制气流的进出,为发音提供动力;发音体部分主要的发出声音,这部分主要作用的是声带;共鸣腔部分包括口腔和鼻腔,咽腔,主要作用是调节气流,发出各种各样的音素.

2.音高和音重在汉语中是否具有区别意义?举例说明。音高指声音的高低,音重指声音的强弱,它们在汉语中都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汉语的声调就是由音高的变化形成的,同样的元音和辅音构成的音节,声调不同,意义就不一样,例如\刀子\和\稻子\就是通过声调区别的.音重也可以区别意义,比如轻重音就是由音重的变化形成的,比如\莲子\和\帘子\中的\子\音重不同,意义就不一样.

3.元音和辅音有那些方面的区别?①气流是否受阻,这是元音和辅音最本质的区别,发元音时,气流通过口腔一定不受阻,发辅音时,气流通过口腔一定在某个部位受到阻碍.

②发音器官各个部分是否保持均衡紧张,发元音时,发音器官各个部分保持均衡紧张,而发辅音时,只有构成阻碍的那部分器官紧张.

③气流强弱,发元音时,呼出气流不受到阻碍,因而较弱,而发辅音时,因为呼出气流必须克服阻碍才能释放出来,因而气流比较强.

此外,还可以通过声带振动与否和发音时时间持续久暂观察二者的区别.

4.举例说明什么是对立,什么是互补。音素间的对立关系是指不同的音素可以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它们的差别能够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判定对立关系的方法是找到一个语音环境,然后用替换的方法进行测试.例如汉语gāng,意思是\钢\如果把其中第一个辅音g换成k,后面的韵母不变,成为kāng,那么词的语音形式变了,意思也变成了\糠\可见,在这个音节中,[k]和[k']是不能互换的,[k]和[k']就是对立的关系.又如英语bad,意思是\坏的\如果把其中的b换成d,这个词的语音形式变成了dad,与原来不同,含义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小孩口语说的\爸爸\可见,b和d是不能互换的,因此b和d之间的关系就是对立关系.

互补关系是指几个不同的音素各有自己的出现环境,它们从不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出现和互相替换.处在互补关系之中的几个音素不可能出现在相同的语言环境里,因而不能起区别意义的作用,我们就有可能把它们归并为一个音位,使它们成为这个音位的几个条件变体.例如汉语普通话[ ,a,A,ɑ]四个音素出现的语音环境是各不相同的,在正常情况下,出现[ ]的地方不会出现其他三个元音,[a],[A]和[ɑ]的情况也是如此.这四个元音音素的出现环境互相补充,不会有对立现象.因此我们有可能把它们归入同一个/a/,让它们成为/a/的四个条件变体. 5.举例说明汉语音节结构的特点。汉语(普通话)音节由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构成.声母由辅音充当,韵母由元音或元音加上鼻辅音构成,其他辅音不能出现在音节末尾,有的音节没有辅音声母,但绝对不能没有韵母和声调.在韵母中,有的音节没有韵头和韵尾,但绝对不会没有韵腹.

(对汉语音节有基本认识即可.举例略) 第四章

一,举例解释下列名词

1.内部曲折指的是依靠词根中的元音或辅音的变化来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的手段.如英语)foot(脚,单数)-feet(脚,复数),goose(鹅,单数)-geese(鹅,复数),build(建设,现在时)-built(建设,过去时)等.

2.后缀是词缀的一种,粘附在词根语素的后面构成新词,如:汉语的\者\放在动词形容词(或语素)后面表示跟这个动作形状有关的人——作者,编者,长者,工作者,劳动者,等等.又如英语的-er/-or接在表动作的词(或语素)后面,表示跟该动作有关的人-worker(工作者),teacher(教师),publisher(出版者),translasor(译者)等等.

3.词尾是变词语素,它附着在词干后面,表示某种语法意义,例如英语动词doing,其中的ing就是词尾,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

4.复合词就是由两个以上的词根语素构成的词,例如汉语\白菜\电脑\支持\英语\都是复合词.

5.语法范畴是指通过词形变化表现出来的语法意义的归类,例如\的语法意义是主格,\的语法意义是宾格,它们都属于格的语法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