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里老师讲:子学与国学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李里老师讲:子学与国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秦时候的学者,儒家的来源就是文士都是学者。

所以我们说现在在哪里找儒家现在?在学者里面找,儒家就来源于学者,儒家跟诸子百家最大的不同,儒家既是思想家,更重要还是渊博的学者,儒家的人都是具备了广博的知识学问的人,不仅能够了解横向各家各派的思想,还能纵向的了解古今的思想学问。所以儒家的人都是学者。他首先必须要广博的知识和学问。

儒家起源很早,在商朝就有这种人了,但是真正创立儒家学派的人是孔子,所以我们要了解儒家的思想,必须要了解孔夫子。孔子在我们整个中国的老百姓的心中讲太熟悉不过了,但孔子究竟对中华民族的意义何在,这不一定是所有朋友都了解的。那么孔子对中华民族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孔子就是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人格化的象征。整个中国文化如果要拿一个人来象征,要拿一个人来代表,这个人非孔子莫属,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集中全面地,能够整体的代表我们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化的精神。所以解放前每个县城里面都有文庙,所谓文庙就是祭祀孔子的地方,每个文庙里面,几乎都有一块匾叫做“斯文在兹”。也就是说这个文就在这里,孔子在这里,中华文化就在这里,所以只要有孔子在就有中国文化在,这就是“斯文在兹”的意义。

孔子既是儒家文化的杰出代表,又被后世尊称为“至圣”并且其思想已经在中国,乃至世界传承了两千多年,那么为什么孔子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呢?

这里有几个原因。第一,孔子是中国历史上,学问最渊博的人,在他那个时代,从学问渊博上来讲,没有第二个人能够超过孔子,第二孔子也是中国历史上境界最博大的人,没有任何一个诸子的境界能够超过孔子。另外孔子也是中国文化第一个整理者,在孔子以前,没有完整系统的中国文化的理论总结的典籍,孔子以前有中国文化已经有几千年了,从伏羲到孔子,差不多也就是四千年到六千年的样子了,那么已经有几千年的文化,但是这些文化都是零星断续的散见在一些典籍当中,或者根本就是口耳相传的一种思想,没有系统完整地总结整理。孔子是第一个中国历史上的文化总结工作者。孔子以前的文化,全赖孔子以总结,以整理,孔子以后的文化全赖孔子以开启,所以著名的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柳诒徴先生都说,孔子是中华文化承上启下的圣人,那么孔子一生,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一生使是为理想而活,为理想而追寻,他也建立了我们中华民族理想主义的这一种思想基础,孔子一生的理想是什么?就是天下大同,希望天下所有的人都过上幸福的,和谐的,安宁的,从容的,相安无事的这样一种和谐的生活。这是孔子一生的理想,所以孔子一生栖栖遑遑,从54岁开始周游列国,用了14年到68岁回到鲁国。 那么孔子晚面做了他一生最伟大的事业,就是修订了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六部经典,就是六经,《诗经》、《书经》、《礼经》、《乐经》、《易经》、《春秋》。这是我们古人常说的孔子修诗书,定礼乐,赞易传,著春秋。这六部经典,孔子是以述而不作的精神来创作的,什么叫述而不作?这六部经典其实散见于古代的文化典籍当中,《诗》是以前民间和贵族创作的诗歌,在孔子以前相传有三千多首,经过孔子的删订有305篇。像《尚书》相传也有一千篇,经过孔子删订有一百篇。所以孔子做的事,第一是删订它,第二,是向弟子们生们传授它,所以孔子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私家讲学的老师,在孔子以前学问都在官府,民间是没有学问的。从孔子开始才第一个把神圣的贵族的官方的学问,向普通的民众,大众宣传,让所有的普通百姓,都能够了解文化,这也是孔子最伟大的功绩,所以后人把孔子称为万世师表,是万世的最高尚的老师的表率。

那么孔子修订的这六部经典,一方面向他的弟子门生讲述,在讲述过程当中,他又用自己所认识到的天道,自己认识到的宇宙、社会、人生的规律,去重新阐述古人的经典,这就是孔子的作,他表面说自己述而不作,没有自己个人得创作,但是他在对古代典籍解释过程当中,已经加上了自己的理解和解释,已经对古代的典籍进行了一次价值的评判。哪些是他认为古代文化当中最优秀,最美好的,他要大力的歌颂、表彰,而他自己认为哪些不是古代

文化当中好的东西,就做了删减和淘汰。比如三千首诗,经过孔子的删订,就只剩下了305篇,他删节古代的诗有他的准。在《论语》里面孔子说了,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他说《诗经》三百篇有一个标准就是没有邪念,那个邪字古代读(xia),就是删订出来的诗歌都是有纯正的思想,这个纯正时间就是孔子给中国人指定的价值标准。 所以孔子在讲述、解释古代经典的过程当中,已经融汇了自己对于古代文化的认识和评判。所以这六部经典的出现,就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化的第一次集大成,所以孟子说,夫子之学,集大成者也,孟子说孔子的学问是集了大成的,集什么大成?集历代圣王智慧之大成,集历代圣王思想之大成。所以孔子的学问不止代表他一个人的学问,为什么说孔子的学问是最博大的呢?因为他的学问是总结了伏羲、炎帝、黄帝、帝喾、颛顼、尧、舜、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历代圣王的集体智慧的结晶,你说孔子博大不博大?他的博大是在前代巨人的肩膀上的一次总结。所以他是最博大的,学问上最博大,境界上最博大,所以孔子的智慧是历代圣王的智慧,孔子是历代圣王学问的总结。 所以孔子不仅代表他自己,而且代表了孔子以前几千年的中国文化。所以为什么他能够成为中国文化一个承上启下为最大的人,就在于这里,所以《中庸》里面说孔子是,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他是从历代的先王当中选择出来哪些,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人,其实孔子以前在帝王里面,除了尧舜,有汤文武,那还有夏桀,还有商纣王,像这些孔子认为,他们不是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而是代表着古代落后的,甚至是残暴的文化,这是否子已经把它淘汰的,他所主述的就是以尧舜为代表的先进文化。 孔子在总结古代文化的基础上,又有了他自己的这种认识和创造。那么在孔子的学术当中,最重要的他就是提出了仁这个哲学概念。在整个中国文化里面,仁义道德这个仁字是大家不陌生的。我们看一下这个仁字怎么写的?一个单人旁,一个二。什么意思?两个人。儒家的全部思想,就是从这个仁字出发,仁是个人得品格也是一切道德的总和,那么两个人是什么意思?两个人就代表了一切的人,因为一切的人伦关系,都是从两个人出发的。最根本的两个人在儒家看来就是夫妻,夫妻就是两个人,那么夫妻这两个人,把它的关系推广开来就出现了,夫妻生了娃娃,就有了父母跟子女关系,这是父子关系,那么父母亲生了哥哥和弟弟,生了姐姐和妹妹,这是弟兄姊妹的关系,那么把父子关系推广开来就是君臣关系,上下级关系。把弟兄关系推广开来,就是天下一切朋友的关系,把夫妻关系推广开来就是天下一切男女的关系,所以这个仁字当中,包含了一切人伦关系在里面。 所以孔子的学问重点就讲人与人的关系问题。孔子有一部分著作不是他自己写的,是他的门人记录他的言行的著作,叫做《论语》,应该说六经是否子对他以前历代圣王思想的总结,而《论语》这部书,才是最集中展现孔子个人得思想言论和他的精神境界的著作,论语里面有很多的孔子说的话,有很多孔子做的事,还有很多孔子日常设备的记录和描写,通过《论语》这部书,我们可以最直接地了解到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除了我们刚才说的,孔子对中国文化意义上来讲,孔子还是一个非常至情至性的人,中国的圣人都是什么?凡是圣人都是至情至性的,他们有充分的感情,也有深邃的理智。孔子恰恰做到了,情感与理智的和谐统一。他说人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好人,更高级的贤人,最伟大的圣人,根本就是要调到情和理的和谐,而我们现实生活中,要么这个人只是讲道理,这个人显得很古板,我们不喜欢他,这个人只有原则性,什么都不讲,只讲原则,觉得这个人太古板了,不可爱。但是一个人只放纵自己的感情,只重自己的情欲做事,这个人感情用事,办事不行。什么都凭感情办不了,所以说圣人所做的事,孔子认为就是要把情和理调到和谐,那么情和理怎么才能调到和谐呢?孔子说要知命。

所以《论语》的最后一句,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无以立,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关键就是一个知命,知命是儒家哲学的一个核心的思想。那么什么叫知命呢?我们人有没有命?人都是有命。那么儒家所说的命指什么?个人所不能够掌握,不能控制的叫做命,

比如说人能够不能够控制你什么时候出生呢?你说你想生在大唐王朝,偏把你生在满清末年,你能决定的了吗?地域,你出生在什么地方,你决定的了吗?你说我想生在美国,偏把你生在埃塞俄比亚,可是不同的地域却决定人的不同的大致的命运,你看城市的人和乡下的人,他们的差异多大,美国的人和阿富汗的人,差距多大,他们的生存状况,所以时间地点决定不了,父母亲你也决定不了,你说我想生在王侯将相之家,偏把你生在丐帮,你能决定吗?你说我想生在书香门第,偏把你生在杀猪匠家,你能决定吗?决定不了,可是家庭要决定你,父母亲也决定不了,生下来什么父亲就是什么父亲,没有办法,是什么母亲就是什么母亲,改变不了,弟兄姊妹你也改变不了,你说弟兄姊妹我可以决定了吗?决定不了,你说你想生个妹妹,眼睁睁的生个弟弟就是个弟弟。你没有办法。所以弟兄姊妹你也决定不了,你说这些我决定不了,我自己的美丑、高矮、胖瘦总可以决定吧?还是由不得你。美丑妍媸你也决定不了,可是它要决定你,你看生的漂亮的人,他总是要得意一点,总是要沾沾自喜一点,生的丑一点的人,他总是要内敛一点,坐位置坐在后排,所以说这些人所不能决定的因素,反过来要决定你人,这就是孔子说的命。那么知命是什么意思?知命不等于认命。我们一般说认命,反正人生下来都要死,就等死,需要什么人的努力,那不叫知命叫认命。 儒家所说的知命是什么意思?孔子所说的知命是尽人事听天命,什么意思呢?所谓尽人事就是说尽到人所能够尽到的努力,最后结果交给天来解决。尽人事,人就能够无悔,听天命人就能够无怨,比如说你爱上了这个女子,你非常喜欢她,可是你从来不对她有任何的表达,你就是爱,她一点不知道,最后这个女子嫁给别人了,你说这是人事还是天命?搞不清楚。如果说你爱上这个女子,你不断的追求她,使尽自己的方法,表达你对她的追求,最后这个女子还是嫁给别人了,这是天命,既然是天命那我就顺从,所以不尽人事就无法知天命。要尽了人事才能知天命,所以孔子说,尽人事,人就能够无悔,我尽到努力了,没有什么可后悔的,知天命,我就能够无怨,我能够听天命就没有什么埋怨的了,既然是天命,是人所不能控制的力量,我就听从,顺从它,人做到尽人事听天命在孔子看来就做到无怨无悔。一个人做到无怨无悔,对于个人的问题就解决了。

那么对于群体呢?就是一个仁爱。所以孔子说仁者爱人也,仁的精神就是要爱人,就是关心他人,说穿了就是利他的精神,仁爱的精神就是利他精神,任何事情不是以自己为原则,而是以别人为原则,这是儒家最可贵的思想,利他,而且这个利他是无条件的,并不是说利他有什么好处,那是从人的善良的本性里面发出来的,人就是应该有同情心,人就是应该关心他人,不是说关心了他人会得到什么好处。儒家的利他是超功利的,这也是儒家一个重要思想。

任何的事情就是尽自己的本性而已,比如我去帮助你,你跌到井里我去救你,并不是我看你长的很美才去救你,并不是因为你家是一个大富翁才去救你,只是因为我心中那一点点过意不去,我看到你掉到井里,不救,我的心里就难过,就是为这一点难过做这一点事情,这才是儒家最可贵的利他精神。墨家其实也讲“兼爱”,但是墨家的兼爱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上。我对他好的目的是反过来他会对我好,而儒家讲的利他的精神,不是为了别人会对我有什么好处,这才是儒家最可贵的利他精神,超功利的精神。所以孔子说仁者爱人也。 另外孔子的精神里面还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叫“忠恕” ,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什么叫尽己?竭尽自己的全力就叫忠,推己及人,将心比己就叫恕,其实忠的精神是什么?就是每个人都竭尽自己的全力尽到自己的本分,有了忠的精神,我们人在社会当中的每个角色,都可以做的很好,我做老师的,我就竭尽全力的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这就是做老师的忠,我当学生的竭尽全力的学习听课,那是做学生的忠,做领导的竭尽全力的管理你的单位,那是做领导的忠,做职员的竭尽全力的为你的单位,为你的团体去服务,那是做职员的忠,做医生竭尽全力的看病那是做医生的忠,做丈夫的竭尽全力的爱护妻子,照养家庭这是做丈夫的忠,人人都可以尽忠。

人人都尽忠的时候,那么这个社会就和谐了。那么还有恕,什么是恕,推己及人,将心比己,恕就是宽恕。事事都站在他人立场上考虑问题,不是从自己的立场上考虑,那么这也看不惯,那也不爱,有了恕的态度什么都能够包容,什么都能够宽恕。所以梁漱溟先生讲,人生最好的方法就是什么?就是宽恕。所以人与人要相处,就是要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为他去考虑问题,而中国还把这个恕,提到一个很高的哲学层面讲,真正的恕是对天地万物的赞美,而不是饶恕,一个人要忍总是有限的,我忍了,我忍了,我忍无可忍了,弹出来的力量更大,所以根本不是忍,而是对天地宇宙精神的赞美,叫赞天地之化育,人间本身就是善恶并存,美丑同在,没有坏蛋哪里引证出S你是好蛋呢?没有小人哪里知道你是君子,没有丑哪来的美?没有恶哪来的善,所以每样事物的存在都是有它的价值的,当你认识这一点的时候,你就不会觉得只有天上的蓝天白云,梅花、鲜花才美丽,厕所里的蛆就很可恶讨厌,苍蝇蚊子就该打死,那知道天地造万物都是有意义的,那么你对万物都充满了赞美的精神,没有蛆哪来的苍蝇?没有苍蝇怎么分解哪些腐烂的物体呢?所以当你认识到这一层意义的时候,万物都是有价值的。

那么人也是,每一个人,都有他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当你看到他另一面去看他的时候,他就会有意义了,比如说你们同寝室住了一个人,这个人又脏又臭,从不爱干净,每天睡的被子上,都是一层一层的油,几个月不洗澡,衣服穿了一个星期,没干净又继续穿,你恨不得把他的东西全部扔到楼下去,可是如果你懂得了赞美天地化育的道理,你来看这个人了不起,为什么?他的适应能力多强,他的生存能力这么了不得,这么脏的环境都能过的下去,那灾荒年是肯定他活下去了,我活不下去,所以你如果通过这个角度认识他的时候,你不会觉得他很讨厌,反而觉得他是很可爱的,你反而会赞美他,当你去赞天地化育的时候,这种软数就达到极致,而不是什么,而不是强迫的忍耐,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忠恕的道理。

所以孔子的弟子曾子就说,他的老师,夫子之道是忠恕而已,孔子一生所行的大道,就是忠和恕。那么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第一个核心就是以仁为体,以仁爱,以无私的利他精神作为基础,然后用礼仪来约束自己,所以说仁为体,礼为用,礼是什么?礼就是正名的思想。所谓正名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每一个人都尽到自己的本分,做国君的要像一个国君,做臣子的要像一个臣子,做父亲的要像一个父亲,合起来就是人人,人要像人。这就是儒家的核心精神。所以说儒家讲的仁爱的仁和人民的那个人是一回事,孔子说,仁者人也,人就是仁爱的人,仁爱的仁也就是人,那么一撇一捺的人,是指的自然意义的人,一个人一个二字的仁,就是指的什么?理想意义的人。经过教化的人,孔子的思想就是要通过教育,把自然的人变为理想人,把一个自然状态的人变成一个具备了忠恕之道,懂得仁和礼的一个高尚情操,能够利他的,坚持理想的这样一个人。这就是孔子所建立起来的儒家精神。它的核心就是理想主义,利他主义。

前面我们对孔子的思想精神,做了一些介绍,接下来我们谈孔子的影响。孔子一生,讲他的思想就是述而不作,述就是讲述历代圣王的思想精神。然后在讲述的同时,对历代圣王的思想做了自己的理解的诠释,这就形成我们中国文化里面一个重要的研究学问的方法。就是对前代的经典进行诠释,在诠释过程当中加入符合当代的很多思想因素和理解,那么孔子的这一种研究学问的方法,就形成了我们后来中国儒家的传统,所以我说儒家和诸子百家有一个根本的不同,儒家首先是学者,然后才是思想家,他们要掌握广博的学问,而他们阐述学问方法,就是对前代经典的阐释基础上形成的。 其他的诸子都是自己建立一套自己的学术体系,而儒家的人他们做的工作,就是把孔子所修订的这六部经典,对它在每个时代都做一个符合新时代需要的阐述,那么这样子就形成了中国后来的一门重要的学问就是经学,所以经学就是儒家的经典之学,而最早开始撰述经典,诠释经典的人就是孔子,孔子去世以后,他修的这六部书,《诗》、《书》、《礼》、《乐》、《易》、《春秋》。到了秦始皇焚书的时候,把《乐经》这部书给烧掉了,所以我们现在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