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版语文必修1 第二单元 第5课 荆轲刺秦王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版语文必修1 第二单元 第5课 荆轲刺秦王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一、文言基础专练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两项是( ) A.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秦王还柱而走 C.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D.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E.偏袒扼腕而进

F.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G.秦王必说见臣

解析:选CE A项,反—返;B项,还—环;D项,振—震;F项,卒—猝;G项,说—悦。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礼品 .B.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遗:给予、赠送 .C.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谢:道谢 .D.图穷而匕首见 穷:穷尽 .解析:选C 谢:谢罪。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函封,燕王拜送于庭 .

A.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B.又前而为歌 .C.皆白衣冠以送之 ...

D.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

解析:选A A项和例句都是名词作状语。B项是方位名词作动词。C项是名词作动词。D项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4.下列对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秦王还柱而走 .②图穷而匕首见 .③而乃以手共搏之 .

④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解析:选C ①连词,表修饰关系;②连词,表承接关系;③④均为介词,用,拿。

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www.zghkt.cn

5.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D.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解析:选D D项为被动句,其他三项为定语后置句。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译文: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译文: (3)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译文:

参考答案:(1)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2)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非常困难才来归附我,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私仇,而伤害长者的心意,希望您再想想别的办法吧!

(3)因此荆轲追逐秦王,而仓猝间惊慌失措,大家没有东西来打荆轲,于是用手同荆轲搏斗。

二、阅读理解专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鞫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入,图之。”

居有间,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鞫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馁虎之蹊,祸必不振矣!虽有管、晏,不能为谋。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讲于单于,然..后乃可图也。”太子丹曰:“太傅之计,旷日弥久,心惛然,恐不能须臾。且非独于此也,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诺。”

出见田光,曰:“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 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

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www.zghkt.cn

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

[精读设计]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1)乃造焉 造:造访,拜见 .(2)太子跪而逢迎 逢迎:迎接 ..(3)光不敢以乏国事也 乏:荒废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见秦且灭六国 且:副词,将要 .(2)然则何由 然则:这样看来,那么 ..(3)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 因:介词,通过 .3.指出下面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燕太子丹质于秦 质:名词作动词,做人质 .(2)请西约三晋 西:名词作状语,在西边 .4.分析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并翻译。 (1)燕太子丹质于秦。 句式:状语后置句(“于秦质”) 译文:燕太子丹在秦国做人质。 (2)丹终不迫于强秦。 句式:被动句(“于”表被动) 译文:我最终不能被强秦所胁迫。

[仿真考题]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 亡:逃亡 .B.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 灭口:杀死 ..C.却行为道,跪而拂席 却:后退 .D.太子避席而请曰 避:离开 .解析:选B B项,灭口:消除借口。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www.zghkt.cn

?秦?燕太子丹质于.?A. ?以其无礼于晋?.?造焉?乃.C.? ?乃今得闻教?.

?燕?樊将军亡秦之.?B.

?使工以药淬之?.?逢迎?太子跪而.D.?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解析:选D D项,都是连词,表修饰。A项,介词,在/介词,对;B项,动词,到/代词,代匕首;C项,副词,于是,就/副词,才。

9.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太子丹重视贤士的一组是( )

①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 ②避席而请 ③心惛然,恐不能须臾 ④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 ⑤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 ⑥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

A.①②④ C.②⑤⑥

B.①③⑥ D.③④⑤

解析:选C ①④表现太子重义;③表示太子对国事的焦虑,其他几项均表示太子对贤士的尊重礼待。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鞫武认为燕国在西边与韩、赵、魏三国结盟,在南边与齐国和楚国联合,在北边与匈奴单于结交,然后可以想办法对付秦国。

B.太子知道有位田光先生,深谋远虑,勇敢沉着,因此就请他并和他商量国家大事。 C.樊将军从秦国逃到燕国,燕太子接待了他,并拒绝了太傅将他送往匈奴的主张。 D.面对强大的秦国,燕太子希望太傅帮助他,为他出谋划策。太傅向他推荐了田光,田光觉得自己已老,无能为力,就向太子推荐了荆轲。

解析:选B B项,不是太子知道田光,而是鞫武认为田光深谋远虑,勇敢沉着,可与之谋。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

译文: (2)是以委肉当馁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译文: (3)至其衰也,驽马先之。

译文: 参考答案:(1)何必因在秦遭受凌辱的怨恨,就去触犯秦国呢? (2)这就好比把肉丢在饿虎经过的路上,灾祸难以避免了。 (3)(可)到它衰老力竭的时候,连劣马也能跑在它的前面。

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www.zghk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