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期末复习题以修改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管理学基础期末复习题以修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普遍存在的。 (4)效率性:计划的效率是指从组织目标所作贡献中扣除制定和执行计划所需费用及其他因素后的总额。在制定计划时,要时时考虑计划的效率,不但要考虑经济方面的利益,而且还要考虑非经济方面的利益和损耗。 46、确定企业目标的原则? 答:(1)现实性原则。目标的确立要建立在对企业内外环境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并通过一定的程序加以确定,既要保证其科学性又要保证其可行性。 (2)关键性原则。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组织,要以合理的成本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实现这一宗旨的企业发展目标很多,企业必须保证其将有关大局的、决定经营成果的关键内容作为企业目标主体。 (3)定量化原则。组织目标要实现由上到下的逐级量化,使其具有可测度性。 (4)协调性原则。各层次目标之间,同一层次目标之间要协调,保证分目标实现的同时,企业总体目标必然实现。 (5)权变原则。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与修正,使其更好地实现企业宗旨。

47、目标管理的特点? 答:与传统管理方法相比,目标管理具有这样的特点: (1)目标管理运用系统论的思想,通过目标体系进行管理。目标管理理论把企业看作一个开放系统进行动态控制。通过目标的制定和分解,在企业内部建立起纵横交错的完整目标连锁体系。企业管理工作主要是协调各目标之间的关系,并考核监督目标的完成情况。 (2)

充分发挥每一个职工的最大能力,实行最佳的自我控制。目标管理是一种民主的,强调职工自我管理的管理制度。目标管理的各个阶段都非常重视上下级之间的充分协调,让职工参与管理,实行管理的民主化。 (3)强调成果,实行能力至上。目标管理中,对目标要达到的标准,成果评定的方法都规定得非常具体,明确。按照成果优劣分成等级,反映到人事考核中,作为晋级,升职,加薪的依据。

48、决策基本原则? 答:(1)满意原则。就是能够满足合理目标要求的决策。 (2)层级原则。决策在企业内分级进行,是企业业务活动的客观要求。实行层级原则,既有利于组织高层决策者集中精力抓好战略决策,例外决策,又可提供下级单位的领导者的主动性和责任心,改善组织管理。 (3)集体和个人相结合的原则。(4)整体效用的原则。 49、企业组织结构的含义? 答:企业组织结构是企业全体职工为实现企业目标,在管理工作中进行分工协作,在职务范围、责任、权利方面所形成的结构体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企业组织结构的含义: (1)组织结构的本质是职工的分工合作关系。 (2)组织结构的核心内容是权责利关系的划分。 (3)组织结构设计的出发点与依据是企业目标。

50、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答:(1)一些不适于通过正式组织解决的问题,通过非正式组织比较容易解决。 (2)利用

非正式组织的情感交流渠道,维持企业人员的稳定与团结。 (3)尊重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使职工有表达思想的机会,工作中减少厌烦感,加强协作关系。非正式组织是企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尊重并正确利用它,就能使组织更有效率。

51、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及其优点? 答:事业部制,又称M型组织结构。 它是一种分权式结构,即:事业部制是在总公司领导下按产品、按地区或按市场划分的统一进行产品设计、采购、生产和销售的相对独立经营、单独核算的部门化分权结构。事业部是总公司控制下的利润中心,下设自己的职能部门,如生产、销售、开发、财务等等,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M型结构的优点在于: (1)权力下放,有利于最高管理层摆脱日常行政事务,集中精力研究企业的大政方针和战略问题。 (2)各事业部独立核算,能充分发挥部门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各事业部之间的竞争有利于提高公司的整体效率。 (4)便于培训管理人才。 M型组织结构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在上层与事业部内部都要设置职能机构,容易造成机构重叠,管理人员膨胀,管理费用增加;各事业部独立性强,考虑问题容易忽视整体利益,各事业部之间协调难度增大,等等。 52、管理人员培训的内容? 答:(1)业务培训。管理不可能脱离实际业务内容,管理人员也不能不了解所在部门的业

务性质和基本流程,对他们进行业务培训是十分必要的。 (2)管理理论培训。管理者只有掌握一定的管理理论,才能进行科学的管理活动。对任何层次的管理者来说,掌握一定的管理理论都是必要的。 (3)管理能力培训。管理能力是管理者通过管理活动实现管理目标的能力,包括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领导活动能力等。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可以通过科学的培训而得到提高。 (4)交际能力及心理素质培训。 管理是支配他人行为的活动,与人打交道必须有较强的交际能力,高层管理者尤其如此。同时管理者要与各种人相处,可能遭遇各种事件,因此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53、管理人员的选聘渠道及其优缺点? 答:管理人员的来源有两方面:一是从组织内部培养、选拔、任用,即内部来源;二是从组织外部招聘,即外部来源。 内部来源的优点:(1)管理者对组织情况较为熟悉,了解与适应管理工作的过程大大缩短,上任后能很快进入角色。 (2)选任时间较为充裕,对备选对旬可以进行长期考察,全面了解,做到用其所长,避期所短。 (3)利于鼓舞士气,提高工作热情,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 (4)手续简单,费用低。 内部来源的缺点: (1)“近新繁殖”,形成思维定势,不利于创新。 (2)易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任人唯亲,拉帮结派,给公平、合理、科学的管理带来困难。 (3)备选对象范围隘窄,易受管理人员供给不足的制约。 外部招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