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役后期防护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炉役后期防护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3#炉护炉操作方针和制度

鉴于3#炉炉缸烧漏及修补的状况,为保证高炉安全生产,以炉缸冷却壁第一点壁体温度的高低为依据,制定护炉操作方针如下。

高炉复风以后,制定了分阶段的护炉制度,第一阶段是通过冶炼铸造铁,形成石墨炭沉积层,对炉缸进行了修补;第二阶段是通过配加钒钛矿,使铁中的钛量达到0.15~0.2%,促使炉缸和炉底形成钛化物沉积层对炉缸、炉底进行修补;第三阶段是通过炉缸冷却壁壁体温度底的变化来调整操作制度,长期稳定地护炉。

一、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操作方针

1、生铁含硅的控制分两步,第一步是继复风后炉温1.5~1.8%地基础上,自15日白班开始由1.2~1.5%逐步调整到1.0~1.2%;第二步自16日的夜班后期按0.8~1.0%的炉温来调整负荷,到白班炉温达到0.8~1.0%的同时开始配加钒钛矿护炉。之后的炉温按该范围的中下限来控制。

2、逐步调整炉温的同时,控制铁中硫磺在0.02~0.03%,炉渣的二元碱度服从之。

3、根据炉况的接受能力,风量暂控制为主送风机加全风。同时,可用南渣口少量放渣。

4、16日白班配加钒钛矿的原则为:(1)控制铁中[Ti]在0.15~0.2%,(2)按照经验和现在使用的钒钛矿成分(含TiO211.89%),吨铁 TiO2可按5~8kg/t来计算,现在的料批约为250~300kg/p,(3)若铁中实际[Ti]达不到0.15~0.2%,可以增减钒钛矿用量。

5、18日白班开始炉温按0.6~0.8%来控制。根据炉况底发展可以逐步增加正装比例,直到全正装。

6、21日白班开始,炉温按0.5~0.7%控制,铁中含钛仍然按0.15~0.2%来控制。

二、第三阶段的护炉方针

这一阶段地护炉是一个长期稳定的过程,要一直维持到大修停炉。这一阶段护炉方针的调整以炉缸冷却壁第一点(或最高点)壁体温度为依据,可以根据壁体温度地变化情况,参照下表所列地操作要点进行调整。

炉缸壁体温度状态 炉缸壁体温度小于40℃,比较稳定且有降低的趋势 操作要点 备 注 1、[Si]0.40~0.55%; 2、生铁一级品率≥85%,三类铁≤1.0%; 3、富氧量0~2000m3/h; 1、护炉制度的制定4、喷煤量5.0~5.5t/h; 与调整,由技术科与5、全风量(压); 高炉车间共同议定,6、配加TiO20~2kg/t。 并报分管领导批准,1、[Si]0.5~0.7%; 高炉车间要严格执2、生铁一级品率≥90%,三类铁为零; 行,不得随意变动。 3、富氧量0~1000m3/h; 2、随炉缸、炉底温4、喷煤量≯4.5t/h; 度的升高,要提高对5、全风量(压); 其的检查频度。特别6、配加TiO22~5kg/t。 是要加强对铁口、渣1、[Si]0.5~0.7%; 口区域的检查。 2、生铁一级品率100%; 3、要加强对铁口操3、富氧量≯600m3/h; 作、维护的管理,稳4、喷煤量≯4.5t/h; 定铁口及排放。 5、风压≯0.160Mpa; 4、强化水系统的管6、配加TiO25~10kg/t。 理,尽力减少或杜绝1、[Si]0.5~0.7%; 向炉内的漏水。 2、生铁一级品率100%; 5、若高炉日产连续3、富氧量≯600m3/h; 大于1180吨,温度4、喷煤量≯4.0t/h; 参数未出现前述变5、风压≯0.150Mpa; 化时,也要考虑增加6、配加TiO210~15kg/t。 钒钛矿用量。 1、[Si]0.6~0.8%; 6、护炉期间要强化2、生铁一级品率100%; 炉温的控制,严禁连33、富氧量≯600m/h; 续低炉温。 4、喷煤量0~4.0t/h; 7、护炉制度的执行5、风压≯0.140Mpa; 情况由技术科检查、6、配加TiO2>15kg/t; 考核。 7、堵高温部位的风口 8、可以考虑此部位冷却壁单独摘出,强化冷却。 炉缸壁体温度介于40~50℃,升高的速率≯2℃/d 炉缸壁体温度大于50℃,升高的速率>2℃/d,且有继续升高的趋势 炉缸壁体温度50~60℃,升高的速率≯3℃/d,且比较稳定,无继续升高的趋势 炉缸壁体温度大于60℃,升高的速率>5℃/d,且有继续升高的趋势

高炉炉底(缸)维护管理制度

随着高炉炉役的延长,高炉炉底(缸)的侵蚀不断加剧的矛盾开始显现,为解决或缓解这种矛盾,特制定措施如下:

1、各高炉制定高炉操作制度时,要在考虑技术经济指标的同时,高度重视炉缸及炉底的长寿问题。

(1)要严格地控制低于下限的炉温,小于0.3%的技术科列入周讲评和考核,若连续出现则加倍扣罚,多于三炉且无有效措施的按质量事故扣罚。

(2)对于生铁中硫磺的控制: a、各高炉不能低于分厂考核的一级品率或三类品率的二档指标,据此选择相应的造渣制度;b、1~4#炉一级品率按85~90%来控制,三类铁率为零。

(3)送风制度的选择:a、以保持较高的鼓风动能来选择风口的面积;b、斜桥侧的风口在兼顾其上渣皮稳定的同时可以采用合适的直风口等;c、各高炉富氧量要严格按照规程执行;d、送风制度的调整要坚持车间、技术科共同商定,报分管领导批准的原则。

2、1~4#高炉在重点的监控部位,增加炉缸表面温度计,以加强监控。同时各高炉要建立红外测温巡查制度,原则上每班不少于四次,测量的部位为炉缸一二段冷却壁的交界处,横向间距为三根水管的宽度,并做好相应的记录(记录的格式如附表)。

3、各高炉要不断强化对炉底的冷却,每周检查清理风冷管一次,尽力降低炉底温度。

4、若出现以下情况,(1)2小时之内温升>6℃;(2)一个班温升>8℃;(3)一天之内温升>15℃。要立即向有关部门和厂领导进行汇报,同时炉内减风20~50%控制,并采取以下措施:

(1)提高生铁含硅,同时降低铁中硫磺; (2)停止富氧; (3)加大钒钛矿使用量。 (4)加大外喷水量,强化冷却。

5、采用钒钛矿护炉技术要求:(暂以表面温度为准具体的护炉制度由车间和技术科共同商定,并报厂部批准)

温度变化量(℃/班) ≥3 ≥5℃/班 ≥7℃/班, 钒钛矿配加量(kg/t) <8 8~15 kg/t-Fe ≥15 6、发现炉体及风渣口破损向炉内漏水,要及时查明并进行控制或更换。 7、各高炉要逐步增设炉缸喷淋管及集水槽。 8、各高炉要注重和加强铁口的维护。

(1)加强铁口冷却壁温差的测量,每班不少于2次;

(2)严格控制好铁口角度,如需调整铁口角度,必须由车间和炉前总技师共同商定,并报主管领导批准;

(3)铁口深度不小于1400mm,若连续达不到要求,则需要有相应措施并及时汇报;

(4)建立铁口工作及排放操作明细表。

9、各高炉要重视和加强对炉底(基)煤气泄漏等的管理,要求炉基保持清洁无杂物,对泄漏点或高温点坚持逢修必罐的原则强化密封。

此制度的执行情况由技术科负责检查,对不按要求执行的,据情扣罚500~1000元。由此而引发的事故等按厂各类事故考核规定进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