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测试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测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测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 . 下列关于古诗文的理解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卖油翁》通过写一个卖油翁让善于射箭的陈尧咨折服的故事,告诉人们人不可貌相,不要瞧不起那些看似不起眼的人的道理。

B.《竹里馆》是一首优美而有韵味的诗,其中的“幽”“深”等字,渲染了一种幽静、雅致的境界。

C.《木兰诗》是一首南北朝时的乐府民歌,也是一首叙事诗,叙述了花木兰替父从军、征战沙场、得胜后却辞官返乡的传奇故事,塑造了一个深受人们喜爱的女英雄形象。

D.《孙权劝学》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道理,同时也告诉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眼光来看看待别人。

2 . 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无从致书以观 专心致志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得患失

B.益慕圣贤之道 精益求精 D.未尝稍降辞色 义正辞严

3 . 下列文段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当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A.发:征发 C.法:按法律

4 .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趱行(zǎn) 麾军(huī) 孱水(chàn) 咬文嚼字(jué)

B.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D.以:因为

第 1 页 共 8 页

B.朴刀(pō) 绰刀(chāo) 妖娆 (yáo) 断壁残垣 (yuán) C.恁地 (rèn) 腆着(tiǎn) 襁褓(qiǎng) 坍塌破败(tān) D.兀地(wù) 画缯 (zēng) 佝偻(lóu) 义愤填膺(yīng)

5 . 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空乏其身 其真无马邪 B.舜发于畎亩之中 与民由之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舜发于畎亩之中 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择其善者而从之

二、对比阅读

王禹偁(chēng),北宋初文学家,政治上主张改革又刚直敢言,屡受贬谪。下列诗文分别写于他被贬商州、黄州期间。从中我们可以了解一位改革先驱的生活细节和内心世界。

村 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①,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②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释:①晚籁:指秋声。②棠梨:杜梨,又名白梨、白棠,落叶乔木。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王禹偁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①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于城西北隅,雉堞圮毁,榛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②江濑,幽阒辽夐③,不可具状。

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第 2 页 共 8 页

公退之暇,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④,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岁除日,有齐安之命。己亥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⑤斯楼之不朽也。

(选自《宋代散文选注》 )

(注释)①刳(kū):削剔,挖空。②挹(yì):文章指望见。③幽阒(qù)辽夐(xiòng):幽静辽阔。④稔(rěn):谷子一熟叫一稔,引申指一年。⑤庶(shù):表示期待或可能。

6 . 解释下列加点词。

(1) 奔走不暇____________ (2) 比屋皆然____________ (3) 因作小楼二间____________ (4)亦谪居之胜概也____________ 7 . 与“以其价廉而工省也”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 ) A.属予作文以记之 C.策之不以其道

8 . 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宜 投 壶 矢 声 铮 铮 然 皆 竹 楼 之 所 助 也 9 . 用现代汉语写出句子的意思。 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 10 . 赏析古诗中画横线句子。

11 . 这两篇诗文都描述了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色,但诗文结尾表达的情感却不尽相同。结合诗文内容阐述你的理解。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醒能述以文者

三、句子默写

12 . 默写

(1)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野望》

第 3 页 共 8 页

(2)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钱塘湖春行》 (3)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龟虽寿》 (4)青林翠竹,_______________。《答谢中书书》 (5)_______________,望峰息心。《与朱元思书》

四、课外阅读

阅读《鲍君》一文,完成下面题目。

昔有人设罝①以捕獐,得而未觉。有行人窃取之,犹念不仁,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本主来,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不敢持归。于是置屋立庙,号为鲍君。后多奉之者,病或有偶愈者,谓有神。积七八年,鲍鱼主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说,乃曰:“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于是乃息②。

注:①罝(jū):网,用以捕鸟兽。②息:平息。 13 . 解释划线的词语。

①以鲍鱼置罝中而去( ) ②怪之以为神( ) ③问其故( ) ④人具为说( )

14 . 与例句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昔有人设罝以捕獐 A.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C.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

B.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D.杀之以应陈涉(《陈涉世家》)

15 . (小题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昔有人设罝以捕獐

16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

⑵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17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第 4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