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单 元 备 课

名 称 第二单元 丰收了---100以内数的认识 1、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教 2、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学 的意义及顺序,能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及组成,会比目 较它们的大小。 标 3、结合100以内数的组成,能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 学 100以内数的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意义、数位的顺序和数的大小重 比较; 点 教 学 结合100以内数的组成,能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难 减法。 点 教 材 分 析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的继续和发展。它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万以内数及亿以内数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数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有:100以内数的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意义、数位的顺序和数的大小比较;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理解数的意义。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 1.加强观察、注重操作,让学生经历数的概念的形成过程。 对一年级学生来讲,百以内的数对他们来说就算是大数,在其生活中虽然有所接触,但机会比较少。所以,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两幅现实、有趣的情境,组织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数一数情境中的南极动物,并借助小棒、计数器等学具进行操作,然后抽象、概括,让学生经历数的概念的形成过程。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用学具代替情境中的动物,摆一摆、数一数,并借助计数器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体会计数单位“百”的意义,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从而形成数的概念。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逐步建立数的概念。教材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提供了数一数、摆一摆、估一估等认数、数数活动,使学生在经历大量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抽象出数的概念。 3、重视估计意识的培养。估计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技能是发展数感的重要方面。本单元在教学数数的过程中,始终将估与数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估计意识,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课 时 分 配 课 题 课 时 100以内数的组成 2课时 100以内数的比较大小 2课时 100以内数的口算 2课时 我学会了 1课时 综合练习 1课时

第 二 单元 第 1 课时 共 7 课时 课 题 课型 签字认定 时 间 名 称 100以内数的认识 新授 1、通过数一数、摆一摆、估一估等活动,使学生在经历大量的感性认识的基础教 学 目 标 上,抽象出数的概念。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2、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初步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 教 学 重 点 重点:在简单的估计和交流中,建立初步的估计意识,培养数感。 难 点 难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 德 育 渗 透 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 教 学 过 程(以疑导学,以学定教)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导入:小朋友们,你知道参加过秋收吗?你对玉米有哪些了解?(教师简要介绍的玉米) 2、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你看到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和你小组的小伙伴说一说。 (学生小组交流) 二、提出问题,合作探究 1、数一数玉米的个数,认识整十数及100。 2、借助数小棒教学100的组成。 3、用计数器表示100。 三、学生展示,点拔升华 1、学生上台展示讨论结果 2、教师点拔 (1)10 根10根的数最不容易出错。 (2)让学生体会满十进一 (3)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的意义及顺序 四、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自主练习第1题估一估,数一数,说一说。练习时先让学生圈出10个,再自己独立地去估、数,然后交流自己估和数的方法和结果。 2、自主练习第2题数数游戏,即一人说一个数,另一个人接着数,既可以正着数,也可以倒着数,还可以5个5个的数??练习时,可先由教师与一位学生作示范,再让学生两人或多人一组做练习。 五、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了这一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100以内数的认识 板书 设计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百位。 教学 反思

第 二 单元 第 2 课时 共 7 课时 课 题 课型 签字认定 时 间 名 称 100以内数的认识 练习课 1、使学生进一步在经历大量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抽象出数的概念。能正确地教 学 目 标 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2、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初步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 教 学 重 点 重点:在简单的估计和交流中,建立初步的估计意识,培养数感。 难 点 难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 德 育 渗 透 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 教 学 过 程(以疑导学,以学定教)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新课 1、一边拨珠子,一边数。 (1)从47数到63。 (2)从70数到80。 (3)从88数到94。 (4)从92数到100。 2、数一数。 (1)1个1个地数,从38数到45。 (2)2个2个地数,从24数到32。 (3)5个5个地数,从25数到50。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 1、自主练习第4题。看图写数。 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相互检查。 2、自主练习第7题,看图写数。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学生说一说各个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意思? 3、自主练习第3题。 指名中下游学生回答,发现问题及时订正。 4、自主练习第2题数数游戏,即一人说一个数,另一个人接着数,既可以正着数,也可以倒着数,还可以5个5个的数?? 练习时,可先由教师与一位学生作示范,再让学生两人或多人一组做练习。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自主练习第8题 (1)估一估,选一选。 30( ) 50( ) 70( ) (2)10个10个地数,有( )个10还多( )个,共有( )个。 2、自主练习第9题。 接龙游戏 每两个学生一组。一个学生说前半部分,另一个学生说后半部分(如一个学生说45、46、47另一个学生说48、49、50。一个学生说45、55、65,另一个学生说75、85、95。 3、自主练习第11题。 第1题:在十位上加上1个珠子后,表示的数是( )。 第2题:在个位上加1个珠子后,表示的数是( )。 指名学生回答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讲解。 四、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了这一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 100以内数的认识 设计 10个一是10 10个十是100 教学 反思

课 题 课型 签字认定 时 间 名 称 数的大小比较 新授 教 学 1、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理解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 目 标 2、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 教 学 重 点 掌握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本节课的难点。 难 点 德 育 渗 透 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 教 学 过 程(以疑导学,以学定教) 二次备课 一、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 1、师:上一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老师先考考你们。 2、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学生读。教师说数,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来。 3、师:这一节课,我们继续解决提出的问题。(请翻开书第12页) 二、提出问题,合作探究 1、教师提出问题 (1)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要求小玉和小玲谁摘的多?如何比较它们的大小? (3)要求小玉和小强谁摘的多?如何比较它们的大小? (4)比较三人摘石榴的个数,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分组讨论。 三、展示交流,点拔升华 1、学生上台展示讨论结果。 2、教师点拔 比较二个数的大小, (1)从高位比起; (2)最高位上谁大,那个数就大;最高位上谁小,那个数就小; (3)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再比较下一位。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自主练习第1题 填一填,比一比。 弄懂题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同桌订正。 2、自主练习第2题 圈出每组中较大的数。 学生圈出后,回答为什么这样圈出来? 3、自主练习第3题 集体完成。教师指名学生口答,其余学生判断。 五、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 数的大小比较 设计 42 27 42 48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