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专题复习--天体运动经典好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必修二专题复习--天体运动经典好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必修二专题复习 天体运动经典好题

一.选择题

1.环绕地球在圆形轨道上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其周期可能是( )

A.60分钟 B.80分钟 C.180分钟 D.25小时

2.地球同步卫星距地面高度为h,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R,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为ω,那么下列表达式表示同步卫星绕地球转动的线速度的是( )

A.v?(R?h)? B.v?Rg/(R?h) C.v?Rg/(R?h) D.v?3R2g?

3.组成星球的物质是靠引力吸引在一起的,这样的星球有一个最大的自转速率.如果超过了 该速率,星球的万有引力将不足以维持其赤道附近的物体做圆周运动.由此能得到半径为R、 密度为ρ、质量为M且均匀分布的星球的最小自转周期T.下列表达式中正确的是( )

A.T=2π

R3 B.T=2πGM?3?3R3 C.T= D.T=

G?G?GM4.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地、地球的半径R地,地球的质量M地,某飞船飞到火星上测得火

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火、火星的半径R火、由此可得火星的质量为( ) A.

2g火R火2g地R地M地 B.

2g地R地2g火R火M地 C.

2g火R火2g地R地M地 D. g火R火M地

g地R地5.我们的银河系的恒星中大约四分之一是双星.某双星由质量不等的星体S1和S2构成,两星

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两者连线上某一定点C做匀速圆周运动.由天文观察测得其运动周期为T,S1到C点的距离为r1,S1和S2的距离为r,已知引力常量为G.由此可求出S1的质量为( ) A.

4?2r2(r?r1)GT2 B.

4?2r12GT2 C.

4?2r2GT2 D.

4?2r2r1GT2

6.“嫦娥一号”是我国的首颗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于北京时间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其成功送入太

空,它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假定地球、月亮都静止不动,用火箭从地球沿地月连线向月球发射一探测器.假定探测器在地球表面附近脱离火箭,用W表示探测器从脱离火箭处飞到月球过程中克服地球引力做的功。用Ek表示探测器脱离火箭时的动能,若不计空气阻力,则( )

A、Ek必须大于或等于W,探测器才能到达月球; B、Ek小于W,探测器也可能到达月球; 1C、Ek?W,探测器一定能到达月球;

21D、Ek?W,探测器一定不能到达月球;

2

1

7.据报道,2009年4月29日,美国亚利桑那州一天文观测机构发现一颗与太阳系其它行星逆向运行的小行星,代号为2009HC82。该小行星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为3.39年,直径2~3千米,其轨道平面与地球轨道平面呈155°的倾斜。假定该小行星与地球均以太阳为中心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小行星和地球绕太阳运动的速度大小的比值为( )

A.3.39?13

B.3.39?12

C.3.39

32

D.3.3.9238.目前世界已进入太空时代. “嫦娥奔月”工程的顺利实施,标志着我国的航天事业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在一次探索太空的过程中,宇宙飞船在近地点200km、远地点343km的椭圆轨道上运行时,其周期为T,机械能为E,通过远地点时的速度为v,加速度为a.当飞船运动到远地点时实施变轨,转到离地面高度为343km的圆轨道上运行,则飞船在此圆轨道上运行时( )

A.运行周期小于T B.速度大于v C.加速度等于a D.机械能等于E

9.我国于2007年10月24日发射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简化后的路线示意图如图所示,卫星由地面发射后,经过发射轨道进入停泊轨道,然后在停泊轨道经过调速后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在距月球表面200km的P点进行第一次“刹车制动”后被月球捕获,进入椭圆轨道Ⅰ绕月飞行,以后卫星在P点经过几次“刹车制动”最终在距月球表面200km的圆形轨道Ⅲ上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停泊轨道距地球表面600km,地球的自转周期为T,则卫星在停泊轨道上圆周运动的

周期很接近于T

B.若T1、T2、T3分别表示卫星在椭圆轨道Ⅰ、Ⅱ和圆形

轨道Ⅲ的周期,则T1>T2>T3

C.若 a1、a2、a3分别表示卫星沿三个轨道运动到P点的

加速度,则a1>a2>a3

D.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卫星在轨道Ⅲ上做匀速

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很接近于

发射轨道 1g 6地球 停泊轨道

10.美国“新地平线”号探测器,已于美国东部时间2006

年1月17日借助“宇宙神-5”火箭,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开始长达9年的飞向冥王星的太空之旅.拥有3级发动机的“宇宙神-5”重型火箭以惊人的速度把“新地平线”号送离地球,这个冥王星探测器因此将成为人类有史以来发射的速度最高的飞行器,关于这一速度的数值,下列选项中最合理的是( )

2

A.3.24?10km/h B.3.96?10km/h C.4.22?10km/h D.5.76?10km/h

11.如图所示,从地面上A点发射一枚远程弹道导弹,在引力作用下,沿ACB椭圆轨道飞行击中地面目标B,C为轨道的远地点,距地面高度为h.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设距地面高度为h的圆轨道上卫星运动周期为T0.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导弹在C点的速度大于4444GM R?hGM 2(R?h)B.导弹在C点的加速度等于

C.地球球心为导弹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 D.导弹从A点运动到B点的时间一定小于T0

12.均匀分布在地球赤道平面上空的三颗同步通信卫星能够实现除地球南北极等少数地区外的“全球通信”。一直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自转周期为T,下面列出的是关于散客卫星中任意两颗卫星间距离s的表达式,其中正确的是( ) A.3R B.23R

4?2C.33 22gRT22gRTD.33 24?13.不久前欧洲天文学家宣布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一颗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类地行星,命名为“格利斯581c”。该行星的质量约是地球的5倍,直径约是地球的1.5倍。现假设有一艘宇宙飞船飞临该星球表面附近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格利斯581c”的平均密度比地球平均密度小 B.“格利斯581c”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小于9.8m/s

2

C.飞船在“格利斯581c”表面附近运行时的速度大小7.9km/s

D.飞船在“格利斯581c”表面附近运行时的周期要比绕地球表面运行的周期小 14.潮汐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发生在杭州湾钱塘江入海口的“钱江潮”是闻名世界的潮汐现象,在农历初一和十五前后各有一次大潮,在两次大潮之间又各有一次小潮。下列有关潮汐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

A .世界各地的潮汐都是一天涨落两次,没有一天涨落一次的地区

B.由于半日潮两次高潮之间的时间间隔约12小时25分,故潮汐现象也与地球自转有关 C每月出现两次大潮时,太阳,地球、月亮基本在一直线上

3

D每月出现两次小潮时,地球在太阳和月亮之间

15.在2007年11月5日,“嫦娥一号”迎来奔月旅程的最关键时刻——实施首次“刹车”减速.在接近月球时,“嫦娥一号”要利用自身的火箭发动机点火减速,以被月球引力俘获进入绕月轨道.这次减速只有一次机会,如果不能减速到一定程度,“嫦娥一号”将一去不回头离开月球和地球,漫游在更加遥远的太空;如果过分减速,“嫦娥一号”则可能直接撞击月球表面.该报道的图示如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施首次“刹车”的过程,使得“嫦娥一号”损失的动能转化为势能,转化时机械能守恒.

B.“嫦娥一号”被月球引力俘获后进入绕月轨道,并逐步由椭圆轨道变轨到圆轨道. C.“嫦娥一号”如果不能减速到一定程度,月球对它的引力将会做负功.

D.“嫦娥一号”如果过分减速,月球对它的引力将做正功,撞击月球表面时的速度将很大.

制动开始

进入奔月轨道 中途轨道修正 进入月球轨道

16.我们在推导第一宇宙速度时,需要做一些假设,下列假设中正确的是 ( ) A.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

B.卫星的运转周期等于地球自转的周期 卫星的轨道半径等于地球半径

D.卫星需要的向心力等于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

17.2010年1月17日零时12分,我国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 “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这一颗卫星为静止轨道卫星,此前已成功发射了 两颗,该系统在2008年南方冰冻灾害救援、四川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和北京奥运会中 发挥了重要作用. 若“北斗”系统中两颗卫星1和2均绕地心O做匀速圆周运动,轨 道半径为r,某时刻两卫星分别位于轨道上的A、B两位置(如图所示).若卫星均顺 时针运行,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R,不计卫星间的相互作用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