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乐故障排除B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利乐故障排除B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注意:如果低酸产品的PH值记录小于5,那么应该在乳酸杆菌培养琼脂(MRS)上进一步进行平板划线。

6)记录所有的损坏产品的所有可见性质(并且如果有可能记录感官性质)。

7)丢弃内容物,清洗包,因为整合性检查纵封和横封。

第二天(低酸产品) :检查划线平板,记录如下: *生长或者不生长

*如果是生长记录,记录是混合感染还是纯感染以及菌落形态的所有方面。 *如果是不生长记录,那么检查阴性菌株(第一天第四项)。 第二、三、四天

1. 在发现低于标准/有缺陷密封的情况下(应该由总环境起源的混合微生物隔离确定),应该立即在灌装机上补救,重新测试包的整合性。

2. 记录微生物生长和菌落形态以及革兰氏染色的所有方面和细胞形态的显微镜结果。

3. 进行氧化酶和/或过氧化氢酶试验并且记录结果。 4. 氢氧化钾试验可以替代革兰氏染色。

5. 在隔离专一性革兰氏阳性菌(即形成棒状/形成芽孢),进行耐热试验。 6. 利用所有的结果以及菌落和细胞形态的颜色墙表图试着鉴别。

耐热试验方法

注意:

1. 对于含有污染微生物的产品样品可以直接进行耐热试验。 或者

琼脂平板上的净化培养基的样品可以在1-2ml Ringers溶液或者无菌蒸馏水中再次悬浮。

2. 知道耐热程度属于轻微(60℃)、适中(80℃)还是极端(100℃或者更高)是

25

很有用的,知道耐热程度有助于指明寻找特殊区域的方向,即: 60℃----近似的,压缩空气的温度 80℃----近似的,TBA/8/9灭菌室的温度。

近似的,某些耐热中温菌植物细胞的生存温度阈值。 近似的,灭菌器再生部分的温度。

100℃----近似的,接近于某些蒸汽屏障的温度。通过中温菌和嗜热菌的芽孢和

某些嗜热菌的一些营养细胞耐热。

3. 开始试验之前,应该注意显微镜下培养基中是否存在芽孢,很显然这对说明结果有很大的影响。 方法

1. 把水浴分别设置成60℃, 80℃和100℃。用温度计检查水浴的温度,温度计放在一个独立的装有水或者产品的试管中,然后浸在水浴中控制水浴的温度。

2. 在灭菌的格林氏溶液或者蒸馏水中在灭菌试管中制备微生物的试验接种物。(注意:在1或2ml中细胞悬浮液应该充分,只产生很浅的混浊度。) 3. 在烧杯中制备冰水浴。

4. 把含有细胞悬浮液的试管分别浸在水浴中,在起动10分钟时间(检查控制温度计)之前,允许其有足够的时间是温度达到平衡。

5. 从水浴中移去细胞悬浮液,并且立即放在冰水浴中。应有足够的时间使其温度降至室温。

6. 在TSA培养基上制备四个划线平板,60℃和80℃分别为一个,100℃为两个样品。

7. 在35℃培养60℃、80℃和100℃各一个划线平板,剩下的一个100℃的划线平板在55℃培养48-72小时。 8. 检查和记录每个平板生长/不生长。 解释和分析所收集的资料

很难指定一个系统的分析所收集的资料的方法。然而,作为总指导,第

26

一节对所收集资料的分析应该包括如下:

* 每天整个生产过程未灭菌的分布。画出未灭菌百分比对时间的图表。找出未灭菌的“图案”或者趋势(见第47-49页的图二——趋势分析)。 * 检查同一灌装机灌装的所有产品是否能给出相同的未灭菌百分比结果。 * 编撰特别的生产过程或者一段时间内一系列生产过程的历史情况。查询操作记录找出是否有特殊的事件记录即生产线停止、管爆裂、设计改正等。此资料和未灭菌对时间的图表相比较,检查事件是否和未灭菌检测相一致。 * 解释微生物结果,把这些结果作为鉴别感染源的指导,总指导如下: 混合感染(营养菌群)

热处理之后会有产品再次感染一般指示,在此情况下首要问题是包是否紧封。如果没有紧封或者发现密封有缺陷,那么应该立即补救并且在进一步研究之前应该紧封。

混合感染的其他可能原因包括: *垫圈泄漏 *灭菌器冷却段有洞

再生段(由耐热革兰氏阳性菌群显示)

最后段(由热敏感的革兰氏阴性水源的菌群显示) 污染菌可能来源于空气、水、原乳或者整个环境。 纯感染(营养菌群)

相比而言这些菌群很少。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不充分的清洗或者不充分的工厂灭菌。然而如果微生物耐热,那么可能是在灭菌器再生冷却段有泄漏。在此情况下,微生物(通常是革兰氏阳性菌)要么是乳的要么是水源的,取决于装置。

如果隔离革兰氏阴性热敏感菌的纯感染,同时这是很少见的并且表明CIP不正确。

纯感染(耐热芽孢菌) 这类感染可能的原因包括如下:

27

*产品不充分的加热 *原产品中含有较多的芽孢菌

*产品中有未溶解的物质(即奶粉、可可粉) *温度高于80℃时再次感染(通过热震动试验验证) *因为无菌均质机,再次感染 *包材不正确的灭菌

*无菌灌装机上的空气灭菌装置 *清洗和/或预灭菌

查询第50页的“感染源指导”文件,可以获得进一步的帮助。

图二:趋势分析

图表的解释事项

图表1

图案显示缺陷比逐渐增加。因为缺陷比呈对数增加,所以逻辑上认为污染程度也在增加。对此图表有两种解释: * 来源感染比随时间而增加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