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广元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服务以及与农民生活的深度融合。实施农业生产信息化工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效益。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提高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信息化水平。在推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3S、无人机等现代信息技术和农业智能装备应用方面取得进展。推进农产品监测预警信息化,提升市场信息服务和预警能力,防范市场风险;推动信息发布机制创新,提升市场价格监测预警、价格调控及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效率;建设完善农产品市场价格、供求等监测预警系统,实现农产品供求、行情、生产等方面决策科学化、智能化。推进农产品质量全程监管信息化,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手段。建立广元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平台,包括网格化移动监管系统、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农资条码销售管理系统、标准化生产信息系统等四大系统。推进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信息化,提升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能力。推进农业管理信息化,显著提高农村经营管理水平。推进农产品营销网络化,探索适合广元实际的农业电子商务模式。积极开展电子商务试点,探索农产品电子商务支持政策,培育一批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参见市商务局“广元市电子商务发展规划”)。

6.农业综合执法体系。按照统一、规范、高效的原则,在全市建立起职能集中、管理规范、层级协调、设施齐全、装备完善、运行有效的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形成一支素质过硬、廉洁公正、作风优良、反应快速的“五有”(有健全的机构、有精干的队伍、完善的执法手段、有严格的监督制度、有高效的管理目标)

— 33 —

专职农业执法队伍。通过执法体系建设,使农业执法能力明显提升,农资市场秩序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明显改观,农民和消费者权益得到有效维护,保障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7.农机安全监管体系。继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管理方针,强化平安农机建设,规范、完善的农业机械即办发证程序,不断提高行政效率;通过改扩培训考试场地、业务用房和安全监理装备、设施等,建立安全监理长效保障机制,不断完善农机安全监管体系,力争使新增农业机械注册登记95%以上;年检率85%以上;参保率达85%。

(八)加快职业农民培育,强化农业专业人才支撑 1.建设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机构。以农业职业院校、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农业科研院所等“一主多元”公益性培训资源以及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为依托,巩固农广校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主体地位。

2.认定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完善我市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认定标准及办法,保证实训基地具有较大的生产经营规模和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从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农村经营服务等企业、基地或合作经济组织中遴选认定一批以现代农业园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渔场、农业企业、高产创建示范片等为重点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实训基地。

— 34 —

3.加快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师资库建设。在农业系统内及本市涉农科研院所,精心遴选熟悉“三农”、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家进入师资库,把本地产业带头人、合作社领头人、家庭农场主、水产养殖大户、农业企业家、基层农技站技术骨干等优秀人才吸收到师资库,聘请省、市农业科技专家服务团专家加入师资库。提高基层农技人员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师资的业务素质,每年全员开展一次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

4.创新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模式。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基本情况调查,乡镇、县区、市分级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数据库,实现培训对象的动态精确管理。利用先进教学手段,遵循农民教育规律,实行分类教育培训。积极开展“送教下乡”。把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办到基层去,尤其是要办到乡村、合作社、农业企业、家庭农场、渔场(水产企业)和农业园区去。大力推行菜单式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加强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完善《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对参加教育培训合格、达到认定条件标准的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证书”,对获得资格的职业农民给予项目、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不断稳定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鼓励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农业职业技能鉴定和学历教育。

(九)加快巩固提升农业科研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1.全面完成市农科院新院的建设工作。将新院建成省级农业科技园区,计划投资5000万元。完成新所河堤、道路、电路、

— 35 —

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等配套基础建设。完成蔬菜、茶叶、水果、玉米、马铃薯、小麦育种实验室、组培楼、材料室、业务用房等功能集一体的育种中心1800㎡基本建设。完成农业科普展览室、学术交流厅、专家休息室、农业科技人员食堂等功能集一体成果转化中心1800㎡基本建设以及2000㎡智能温室、2000㎡网室建设。把新院建成集科研、生态、科普、观光为一体的科技型、外向型、生态型的高标准省级农业科研园区和广元市农业科技孵化中心。

2.新品种、新技术(模式)研究。围绕玉米、马铃薯、茶叶、猕猴桃、蔬菜等作物在三县两区开展新品种选育、新技术研究:一是引进国内外育种基础材料10份,配制组合1.5万个,筛选出有发展潜力、有质量的育种新组合100个;二是新组合进入联试30个、预试18个、区试8个;三是审定新品种3个,比“十二五”增加1个;四是围绕粮食安全和特色产业的优质、高产、高效、生态,研发应用资源节约型、省工节本型、质量安全型、生态高效型、适应农业机械化和加工生产性、标准化园艺等技术、模式12项。五是引进推广水产新品种,利用朝天青川旺苍等地冷水资源,大力发展鲑鳟鱼、鲟鱼、裂腹鱼、多鳞白甲鱼及中华鳖生态养殖,在大鲵深加工方面进一步拓展,推广稻鱼综合种养、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微孔增氧技术。

3.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围绕龙头企业建基地,以四川米仓山茶业集团有限公司、旺苍县青龙山茶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重点,

— 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