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干课1-财务管理学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主干课1-财务管理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一致,由中间租赁公司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四)租赁融资的评价:优点有1.筹资速度快;2.可保存企业的借款能力;3.可避免资产无形损耗的损失;4.到期还本负担轻;5.具有抵税作用;6.为企业提供一种新的资金来源。缺点主要就是资本成本较高。

第三节 认股权证

重点内容:

(一) 认股权证的概念:认股权证是公司发行的一种长期股票买入选择权,允许其持有人(投资者)有权利但无义务在指定的期限内,以事先确定的价格直接向发行公司购买普通股的证券。认股权证本身不是股票,既不享受股利收益,也没有投票权,但它赋予了其持有者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确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公司股票的权利。认股权证一般是附在公司的长期债券或优先股上共同发行的,因此也被称为“准收益股票”。认股权证发行后,可以同它所附着的公司债券或优先股相分离,单独流通与交易。

(二) 认股权证的特点:认股权证主要具有如下特征:

1.认股权证是一种股票购买权;2.认购固定的普通股股数;3.对股票价格有稀释作用;4.认股权证的有效期较长;此外,认股权证也可以作为股东对经理人员的业绩奖励,这样有利于调和股东和经理之间的矛盾冲突,更好的解决代理问题。

第四节 可转换证券

重点内容:

(一)可转换证券的含义:可转换证券,有时可简称可转债,是指由发行公司发行的并规定证券持有人在一定期限内按约定的条件将其转换为一定数量的公司普通股股票的证券,主要是可转换债券和可转换优先股。可转换证券的可转换性实质上也是一种股票期权或股票选择权,在这一点上与认股权证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附有认股权证的证券可以与认股权证剥离流通,而可转换证券的可转换性却是与它所附着的证券联系在一起的,无法分离。由于可转换债券与可转换优先股的性质很相似,而且可转换债券的应用更为普遍,所以我们主要介绍可转换债券的融资问题。 (二)可转换证券的评价:可转换债券筹资的优点包括1.筹资成本较低;2.便于筹集资金;3.有利于稳定股票价格和减少对每股收益的稀释;4.可以减少筹资中的利益冲突。可转换债券筹资的缺点主要有1.股价上扬风险;2.丧失低息优势;

3.财务风险。

第十五章 资本结构 第一节 风险与杠杆

重点内容:

(一)经营风险的含义及其引致因素:经营风险也称为商业风险,即生产经营中的风险,具体说,是企业在未利用负债筹资的情况下,未来息税前利润所含有的不确定性。

一般而言,引致经营风险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1.市场需求的变动。市场需求变动是指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上销售或提供水平的变化。2.价格的变动。3.产品或服务价格的调整能力。4.固定经营成本的大小。上述的这些因素都具有一定的行业特征,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经营风险属于非系统风险范畴。

(二)经营杠杆的含义:企业的成本结构中有固定经营成本时,就有了经营杠杆。只要公司利用经营杠杆,就有一定的经营风险,这意味着固定经营成本的存在对经营收入进而对经营利润产生影响。如果企业的固定经营成本很高,即使是销售发生一个很小的下降,也将会导致经营利润出现大幅度减少。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一个企业的固定经营成本越高,经营风险就越大。如果一个企业有很高比例的固定经营成本,这企业就具有很高的经营杠杆程度。

(三)财务风险的含义和决定因素: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利用债务资本而给所有者(一般指普通股股东)额外增加的风险。

公司利用债务融资,会把经营风险都集中到现有股东的身上。企业负债额的大小决定着财务风险的高低。若有负债就有了财务杠杆,则预示着经营利润的变化将对每股收益或净资产收益率(ROE)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二节 影响资本结构决策的因素

重点内容:

(一)资本结构的含义:资本结构就是公司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组合。企业财务经理为了最大限度提高企业价值,应决策出一个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最优组合即确定最优的资本结构。然而在现实中,公司很难决策出一个最优的资本结构,但是可以建立一个目标资本结构,并以此作为融资决策的依据。如果实际的负债比率低

于目标资本结构,企业应通过举借债务增加资本;而如果债务比率高于目标资本结构,应发行股票筹集资本,从而尽可能地使实际的资本结构与目标保持一致。 (二)影响资本结构决策的主要因素:企业对目标资本结构进行决策就是制定一个资本结构政策,其内容主要涉及企业如何权衡风险和报酬,即:

首先,举借较多的债务而运用财务杠杆会增加盈利流量的风险;其次,较高的负债比率一般能提高预期报酬率。

影响资本结构决策的主要因素如下:1.企业的经营风险。2.企业的纳税状况。3.企业财务的机动性。4.企业的规模。5.利率的变化。6.政府的法规。除上述几个因素外,企业管理层的经营战略、股东对其控制权的要求、投资者的行为和经济环境的变化等也都是进行资本结构决策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第三节 资本结构的决策分析

重点内容:

(一)资本结构决策的基本程序:在企业财务管理上,资本结构决策的基本程序及方法如下:

第一步,根据计划的各种负债水平,确定普通权益的成本ks。 第二步,确定各种负债水平下的普通权益价值。 第三步,确定各种负债水平下的企业价值。 第四步,计算各种负债水平下的普通股票价格P0。 第五步,测算各种负债水平下的资本加权平均成本ka。 第六步,选择最优的或目标的资本结构。

根据以上五个步骤的测算结果,公司应在不同的负债水平下,选择出股票价格

P0最大且资本成本ka最小的一个资本结构。这个结构就作为最优资本结构。

第四节 资本结构理论简介

重点内容:

(一) 企业价值的基本公式:企业价值=企业债券的市场价值+企业股票外部权益的市场价值

第十六章 股利政策

第一节 股利理论

重点内容:

(一) 股利和股利政策的内容:股利是指公司依据股东拥有的股份所分配的利润。公司如何发放股份,一般要制定相应的股利政策。股利政策是指公司管理层代表股东对净利润进行分配,确定是否发放股利及如何发放股利的方案。这个方案就是最佳的股利政策。

(二)股利的不相关理论和相关理论的含义:1.股利不相关理论。米勒和莫迪里安尼(Franco Modigliani &Merton Miller)是股利不相关理论的两位倡导者。他们的观点是,企业的价值(或股票价格和资本成本)是靠资产的获利能力和风险级别来确定的,但股利政策不会对企业价值产生任何影响。

根据米勒和莫迪里安尼的股利不相关论,企业价值的大小受资产的投资决策影响,而资产所产生的利润如何在股利与留存收益之间进行分割,即制订怎样的股利政策,投资者对此并不关心,因此不影响企业的价值。在米勒和莫迪里安尼的假设下,其股利不相关论应该是正确的,按此逻辑,不存在最佳的股利政策,某个股利政策和另一个股利政策并无差别。2.股利相关理论。股利相关理论,又称“一鸟在手”理论,这一理论的倡导人是戈登(Myron J. Gorden)和林特纳(John Lintner)两位学者。他们认为,投资者十分关心公司的股利政策,偏爱高股利发放率的股利政策。投资者对股利的关注会引起股票价格的变化,因此,股利政策与企业价值密切相关。根据股利相关理论,公司的高股利发放率的政策,能提高股票价格,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三)股利的其他理论信号:包括信号传播理论和顾客效用理论等。

第二节 利润分配和股利发放

重点内容:

(一)企业利润分配项目和重要意义:企业利润分配的项目包括以下内容:

1.盈余公积金。2.公益金。3.股利(或投资收益)。4.未分配利润。 企业的利润分配是关系企业自身发展和股东或所有者以及其他有关方面的经济利益的重大问题。做好利润分配工作,其重要意义主要有两点:1.利润分配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2.合理的利润分配能处理好企业与经济利益各方的财务关系。利润分配政策直接关系到与企业存有经济利益关系的各类当事人包括股东(所有者)、其他法人实体、债权人和企业员工等的切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