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北戴河地质实习报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秦皇岛北戴河地质实习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东北石油大学普通地质实习总结报告

分为板状、楔状、槽状三种基本类型:a、板状交错层理的层系界面为平面,且彼此平行,大型板状交错层理常见于河流沉积当中,其层系底界有冲刷面,纹层内常有下粗上细的粒度变化,有的纹层向下收敛。

b、楔状交错层理的层系界面也为平面,但互不平行,楔状交错层理

常见于海湖的浅水区和三角洲沉积中。

C、槽状交错层理的交错界面为槽状冲刷面,大型槽状交错层理多见于河流沉积中,其层系底界冲刷面明显,底部有泥砾。

④递变层理:又称粒序层理,其特点是由底至顶颗粒逐渐变化,除了粒度变化之外,无任何内部纹层。 观察点3鸡冠山山顶

波痕:波痕指由于波浪、流水、风等介质的运动,在沉积物表面形成的一种波状起伏的构造,按成因可分为浪成波痕、流水波痕和风成波痕三种类型

① 浪成波痕:常见于海、湖浅水地带,其特点是波峰尖、波谷圆,形状对

称。浪成波痕的波痕指数(L\\H)为4~13,多数为6~7,但拍岸浪的波痕指数可达20,且不对称,陡坡朝向岸。

② 流水波痕由定向水流形成,见于河流或有底流存在的海、湖近海地带,

波峰、波谷都较圆滑,不对称,陡坡倾向水流方向,在海、湖滨岸地段,陡坡朝向内陆。

③ 风成波痕:由定向风形成,见于沙漠及海、湖滨岸沙丘沉积中,呈不对

称状,陡坡的倾斜方向与风向一致。其波痕指数(L\\H)为10~70,一般在20以上,波峰、波谷都较圆滑,但谷宽峰窄,沉积颗粒在波峰处粗、波谷处细,与流水波痕情况相反。

观察点4 长龙山组石碑

长龙山组岩石为沉积岩,绥中花岗片麻岩为岩浆岩,二者的解除关系为沉积不整合接触。

观察点5鸡冠山后山

(1)地堑现象:两侧被高角度断层围限﹐中间下降的槽形断块构造。多指大﹑中型的构造﹐大者延长可达数百公里。地堑常成长条形的断陷盆地﹐其边界可以是平直的﹐但更常见的是折线状边界﹐一般由多条高角度正断层联合而成。仅在一侧为断层所限的断陷﹐称为半地堑或箕状构造。

地堑大多发育在地壳受拉伸地区。在水平拉张作用下﹐地壳在垂向上减薄﹐在上部形成两组剖面上共轭的高角度正断层﹐其间的地块下降﹐就形成地堑。在两个倾向相背的断层中间则形成地垒。地堑常与沉积矿产﹐尤其是煤和油气藏等密切相关。著名的地堑有欧洲的莱茵地堑﹐中国晋陕的汾渭地堑等。(如图4-7-2)

第 29 页 共 32 页

东北石油大学普通地质实习总结报告

地堑在地形上常表现为断陷谷地,如汾渭地堑就形成汾河谷地与渭河平原(谷地)。

图4-7-2 地堑现象 (2)地垒现象: 与地堑相对应的另一种构造是地垒。地垒是两侧被断层围限﹐中间上升的断块构造。其边界断层一般也是高角度正断层。地堑与地垒常伴生,相间排列﹐则形成盆岭构造。

地壳中被两侧倾向相反的正(偶为逆)断层所界限而中间断盘上

升的槽形断块构造。纵向延伸可达数百千米。地垒的形成与地壳的水平拉伸作用有关,常与地堑相间出现。

其规模大小不等,大型的长度可达数百公里。地堑盆地沉积层厚可达数千米。

地垒在地形上常表现为断块山,如华山、泰山、庐山。中国山西晋中地堑盆地长达500余公里,最深处达3000余米。欧洲的莱茵地堑盆地闻名于世。

地堑是两个同性质断层间的下降断块,一般是倾向相同的高角度正断层

图4-7-3 鸡冠山山顶断层素描图 第 30 页 共 32 页

东北石油大学普通地质实习总结报告

(呈50~70°的倾角),也可为倾向相背的逆断层。地堑常与地垒(horst)伴生。地堑发育于背斜与穹窿的顶部及地壳受区域应力拉。 观察点6鸡冠山山顶

图4-7-3鸡冠山断层素描图(4-7-3) 第五章 结束语

以上是我们这次实习的基本情况及收获,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岩石矿物、地质学作用、动力原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有了饿初步的实践和应用,对野外观察、描述、测量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有了进一步的掌握。这对今后学习其他的相关课程打下基础,为今后走上实际工作岗位又增添了一份资本。

首先感谢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的领导和老师给予我们这次野外实习的机会,特别感谢王民老师一星期的艰苦付出,同时从我们堪资三班的带队老师王民老师身上,我学会了做一名地质工作者的所具备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此我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最真挚的感谢,感谢他们的辛苦工作,感谢他们的谆谆教诲。

但是由于个人知识有限,对于地质的整体把握还欠缺很多,还不能独立系统地承担考察任务,对某些问题的看法、认识还不全面、不成熟,还请老师多多批评指正。

第 31 页 共 32 页

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评定: 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第 32页 共 3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