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货币金融学习题册及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武汉大学货币金融学习题册及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B. 基础货币

C. 存款与通货的比率 D. 超额准备金率

3、下面哪些不是卡甘分析中决定货币乘数的变量( ) A.R/D B.C/M C.D/M D.D/C

4、现代货币理论非常重视货币乘数的研究,他们认为: ( ) A. 超额准备金率与货币乘数成反向变化关系 B. 定期存款比率与货币乘数成正向变化关系

C. 在基础货币一定的条件下,货币乘数与货币供应量成正比 D. 通货比率上升则货币乘数缩小

5、下列经济因素中,使商业银行持有较高超额准备金的是 ( ) A.市场利率上升 B.央行贷款条件苛刻 C.经济处于衰退期 D.同业拆借市场利率稳定

6、在对货币乘数的分析中,用实证方法检验了各个决定因素对货币存量变化率的作用的是( ) A.弗里德曼——施瓦兹的分析 B.卡甘的分析 C.乔顿的分析 D.安德森的分析 三、简答题:

1. 中央银行是怎样通过负债业务来影响基础货币变动的?

2. 乔顿分析模型中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是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货币乘数的? 3. 安德森的可用准备金分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 货币内生理论中水平主义与结构主义有什么异同? 四、论述题:

1. 论述三种货币乘数理论的异同

2. 论述货币内生理论的主要观点并作出评价 3. 举例论证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并分析其成因。

第十五章 货币供给理论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货币供给的内生性: 这是一个在货币外生理论之后发展起来的理论框架。在这个框架内认为以前认为货币供给是外生的理论是错误的,货币供给量主要由经济体系内部的因素决定(如收入、货币需求、利率、价格以及公众和商业银行等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等),而不取决于货币当局的政策意愿,这就是货币供给的内生性。

2、基础货币:又称为高能货币(High Power Money),它由流通中的通货和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构成。由于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的负债,因此可根据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来考察决定基础货币大小以及变动的因素。

3、弗里德曼一施瓦兹的货币乘数:表达式为,其中C为非银行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D为商业银行的存款总额(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R为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D/R、D/C与m成正向变动关系。

4、自由准备金: 指“因法定准备率的变化而引起的法定准备金变动的累积额”以及由于存款的转移而导致的准备金的变动额。以美国为例,这里所说存款的转移指的是存款在受制于不同法定准备率的不同类型的联储成员行之间、在联储成员行与非联储成员行之间以及在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之间的转移。布伦纳一梅尔泽将基础货币与自由准备金(即B+L)合称为“扩大了的基础货币”(extended monetary base)。

5、适应性货币供给:又称为水平主义的货币供给,是内生货币供给理论的一种。这种观点认为货币是内生的,而利率是外生的;当银行和其他金融中介机构的储备不够充足时,中央银行必须适应性地供给,否则金融结构将不稳定,甚至危及整个经济。持这种观点的有卡尔多、温特劳布、摩尔等。

二、选择题

1、A 2、C 3、CD 4、ACD 5、BC 6、B 三、简答题:

1、根据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可以推导出基础货币方程式如下: 基础货币=流通中通货+商业银行准备金

=(黄金、外汇及特别提款权-外国存款)+(政府债券-政府存款) +对商业银行贷款和贴现+(其他资产净值及其他负债)

公式右边各项是中央银行的资产净额。在任一个时点上,基础货币的大小等于上述四项资产净额之和;在任一时期,基础货币的增减变动等于这四项资产增减相抵后的净额变动。

根据基础货币方程式可知,中央银行通过开展公开市场业务买卖证券和调整再贴现率以及调整存款准备金比率,都能从不同的方面控制自身的资产规模,从而直接决定基础货币的大小以及变动。

2、乔顿的货币乘数m的形式为,其中r代表各种存款的加权平均准备金比率,存款包括商业银行活期存款(D),私人定期存款(T)和政府存款(G);又记公众手持通货、定期存款、政府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比率分别为k,t,g。在乔顿模型中,货币只包括通货和活期存款在内,决定货币乘数的变量有k,t,g。通过货币乘数的表达式我们可以看到当r,t,g上升时,货币乘数m减少。实际经济中,由于私人活期存款占了商业银行全部活期存款的很大一部分,存款准备经通常只占存款的较小比例,(R/D)远小于1,m 与k反方向变动。但是在特殊的情况下,货币乘数m 有可能与k同方向变动,此时货币乘数m小于1。

3、可用准备金理论分析了货币供给量的决定,其主要内容是:由于任何较大幅度的货币供给的变化都是由于准备金的变化而引起的,或通过准备金的变化而实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才是名副其实的高能货币。商业银行的全部准备金减去支持非货币性存款的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余下用来支持货币性存款的部分准备金(即可用准备金)才影响到货币供给。而可用准备金又受中央银行的直接控制,因此,中央银行在货币供应量控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主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改变货币性存款的持有额,从而实现对银行可用准备金的影响。此外,还有许多不受中央银行直接控制的因素也影响着货币供给,它们的变化会抵消或加强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对银行准备金的影响,在分析货币量的决定时,这些因素必须予以考虑.

4、货币供给内生理论分为水平主义与结构主义。水平主义观点认为货币是内生的,而利率是外生的;当银行和其他金融中介机构的储备不够充足时,中央银行必须适应性地供给,否则金融结构将不稳定,甚至危及整个经济;因此货币供给曲线是水平的。结构主义的观点认为:货币供给和利率都是内生的,中央银行只满足了一部分商业银行的储备需求。当中央银行限制非借入储备的增长时,额外的储备通常是在金融机构本身内产生的;因此货币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只有在一定的情况下货币供给曲线会才呈现出适应主义的水平形状。

四、论述题

1、三种货币乘数的分析都是基于传统的货币供给理论将货币供给外生化的观点,认为货币供应量是基础货币经过商业银行体系的存款扩张机制作用的结果,即M=m·B。由于分析供给量的决定时,采用了不同的形式,对不同变量的重视程度不同,因此各经济学家给出了不同的货币乘数。

弗里德曼——施瓦兹的分析得到的货币乘数的表达式略,其中影响货币乘数的变量有两个:存款与准备金比率(D/R),存款与通货比率(D/C)。通过求偏导数可知D/R、D/C与m成正向变动关系。

卡甘的分析得到的货币乘数的表达式略,其中决定货币乘数的变量也只有两个:通货与货币存量之比(C/E),准备金与存款之比(R/D),这与弗里德曼——施瓦兹的分析不同,但是这些区别没有太多理论上的意义。

乔顿分析的货币乘数的表达式略,其中公众手持通货、定期存款、政府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比率分别为k,t,g。在乔顿模型中,货币只包括通货和活期存款在内,决定货币乘数的变量有k,t,g。通过货币乘数的表达式我们可以看到当r,t,g上升时,货币乘数m减少。实际经济中,由于私人活期存款占了商业银行全部活期存款的很大一部分,存款准备经通常只占存款的较小比例,(R/D)远小于1,m 与k反方向变动。但是在特殊的情况下,货币乘数m 有可能与k同方向变动,此时货币乘数m小于1。

2、货币的内生供给理论起源于19世纪中期“通货学派”和“银行学派”之争,20世纪60年代,以拉德克利夫报告为开始,一批经济学家开始对外生的货币供给理论提出质疑,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包括货币供给内生理论在内的一系列 “新观点’。当今货币供给内生理论的代表者是后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学家。其主要的核心观点是:货币供给是内生的,是信用驱使、需求决定的,银行贷款创造了银行存款,商业银行再根据存款来寻找储备,而贷款又是由具有信用的企业或个人决定的,中央银行无法控制经济中的贷款量,因此也就无法控制货币存量。在此前提下,货币供给内生理论内部又有水平主义与结构主义之分。其中,水平主义认为货币供给是内生的,而利率是外生的;结构主义认为货币供给和利率都是内生的,70—80年代后凯恩斯主义货币供给内生理论的发展主要是围绕着这两种观点的争论展开的。

水平主义和结构主义的主要分析方法和观点见课本。(略)

评价:货币供给内生理论是一种与主流的货币理论相对应的供给理论,在承袭前人的基础上自成体系。温特劳布、卡尔多和莫尔的货币供给曲线是条水平线,而罗西斯的货币供给曲线是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这是对货币供给曲线是条垂线的传统理论的极大突破和创新。但是他们认为利率是由中央银行外在决定的观点显然是有待商榷的(中央银行决定再贴现率,市场利率是再贴现率的固定加成,因而中央银行决定市场利率)。虽然中央银行可以对利率水平产生影响,但利率的决定本身是一个多个经济变量相互作用的内生过程,不可能单纯地由中央银行外生地给定。此外,温特劳布、卡尔多和莫尔关于货币流通速度是常数的假定以及得出在既定利率水平上货币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的观点也过于极端。罗西斯的右上方倾斜的货币供给曲线较好地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说明了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不足之处在于货币供给与利率的联系仅建立在货币的灵活性偏好基础上,而没有联系到资产价值和投资的变动。

3、对这道开放型题目的解答(一种解答,仅供讨论):中国的货币供给具有较强的内生性,即货币供给变动不是由货币当局决定的,而是由经济体系中实际变量以及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等因素决定。在1994年前,,我国存在货币供给的“倒逼机制”。企业、地方政府以及中央政府的贷款需求总是迫使商业银行被动地增加贷款供应,中央银行在这些贷款需求的压力下又不得不实行松动的、迁就性的货币政策,结果造成货币供给往往是被动地适应货币需求,中央银行很难实行各项既定的货币调节方案。

1994年以前,我国银行的信贷需求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企业对贷款的商业性需求。由于产权不明晰及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商业银行对一些效益不好,信誉较差的企业仍需大量贷款。第二类是地方政府为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争项目、争投资而形成的对政策性贷款的需求。第三类是中央政府为支持农业外贸等产业而形成的对政策性贷款的需求。商业银行在这些贷款需求的压力下会增加商业性信贷,银行信贷的增加导致存款货币的增加,根据我国准备金制度的规定,银行必须增加相应的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迫使中央银行增加再贷款:一种是将中央银行支持政策性贷款的资金挪作他用,而把资金的“硬缺口”留给中央银行。中央银行为保证政策性贷款的到位,只能以再贷款的形式向商业银行提供资金。另一种方式是商业银行尽量压低超额准备金比率,这会对银行的安全性产生影响。但由于在当时的体制下银行不会破产,因此,商业银行对利润的关注远远大于对自身安全的关注。由于中央银行承担着维持金融秩序稳定的职能,当银行系统出现普遍的支付危机时,中央银行最终不得不作为最后的贷款人,再贷款给商业银行,增加基础货币。从而,中央银行无法独立地决定货币供给。

第十六章 利率理论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自然利率 流动性偏好 人性不耐 名义利率 实际利率 利率的期限结构 二、选择题

1、古典利率理论的代表人物有( )

A、庞巴维克;B、费雪;C、马歇尔;D、凯恩斯 2、新古典可贷资金利率理论的代表人物有( ) A、罗伯逊;B、林达尔;C、勒纳;D、洛克 3、IS-LM利率模型的代表任务有()

A、弗里德曼;B、李嘉图;C、希克斯;D、汉森

4、可贷资金利率理论认为,若自然利率低于市场利率,则表明( ) A、储蓄增加;B、储蓄减少;C、储蓄不变;D、投资增加 5、古典利率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 A、认为利率是由资本的供求决定的; B、认为利率是由货币的供求决定的; C、认为利率是由资金的供求决定的; D、认为利率是由收入的大小决定的。

6、流动性片好利率理论认为利率是由( )决定的。

A、资本的供求;B、货币的供求;C、资金的供求;D、收入的大小 7、古典利率理论认为,利率与( )无关。 A、储蓄量;B、投资量;C、货币量;D、资本供求 8、可贷资金利率理论认为,自然利率是由( )决定的。

A、可贷资金的供求;B、资本的供求;C、收入的大小;D、货币的供求 9、古典利率理论、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和可贷资金利率理论的共同缺点是( ) A、忽略了货币因素对利率的影响; B、忽略了实际因素对利率的影响; C、忽略了收入因素对利率的影响; D、忽略了存量分析。

10、对古典利率理论描述正确的是( ) A、古典利率理论是一种局部均衡理论; B、古典利率理论是一种全面均衡理论; C、古典利率理论采用的是流量分析方法; D、古典利率理论采用的是存量分析方法

11、可贷资金利率理论认为,可贷资金的供给来自( )

A、当前储蓄;B、固定资产的出售收入;C、货币的反储藏;D、银行新创造的货币量 12、可贷资金利率理论认为,可贷资金的需求来自( )

A、当前投资;B、固定资产重置及折旧补偿;C、货币的储藏;D、当前消费 13、IS-LM利率模型认为,利率是由( ) A、商品市场的均衡决定的; B、货币市场的均衡决定的; C、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共同决定的; C、先由商品市场决定,再由货币市场决定。 14、利率预期理论认为( )

A、长期利率等于短期利率与预期的未来短期利率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