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C钻石分级理论考试历年真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GIC钻石分级理论考试历年真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珠宝学院

钻 石 学 资 料

(ⅳ)全内反射:当光线从较高折射率的介质进入到较低折射率的介质时,如果入射角大于某一临界角θ(光线远离法线)时,折射光线将会消失,所有的入射光线将被反射而不进入低折射率的介质的现象称为全内反射。

钻石的全内反射现象取决于钻石的临界角,可由钻石的折射率求取Sin 临界角=1/N钻石。显然,因钻石对不同波长的光的折射率不同,导致对不同波长的光,钻石的临界角也不同。对钠黄光,钻石的折射率为2.417,对应的临界角为24°25′。充分利用钻石的全内反射是成品钻石呈现出色火彩和亮度的原因。

(ⅴ)发光性:钻石在高能射线的照射下,能发出不同颜色可见光的性质称为发光性。

钻石的发光性时由于晶体结构中晶格缺陷捕获的电子吸收较高的外加能量(如紫外线、X射线等),从基态跃迁到较高的激发态后,又从激发态回到能量较低的基态时,依能量守恒定律,以热和可见光的形式释放受激发时所吸收的能量。若高能射线停止后,钻石仍能在一定时间内继续发光的现象称为磷光。钻石的发光性与外加能量的性质及钻石本身的性质有关。

2、简单解释下列术语

(1)钾镁煌斑岩:钾镁煌斑岩,它是一种过碱性镁质火山岩,主要由白榴石、火山玻璃形成,可含辉石、橄榄石等矿物,典型产地为澳大利亚西部阿盖尔。是除金伯利岩外钻石的又一种母岩。含钻石的钾镁煌斑岩首先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在澳大利亚发现了富含金刚石的钾镁煌斑岩,引起世人瞩目。与金伯利岩相比,钾镁煌斑岩SiO2含量高(40%);MgO、K2O含量高于一般镁铁质岩,而Al2O3含量低,是一种过钾质岩类。矿物中除含橄榄石(粗晶或斑晶)、金云母(斑晶及嵌晶)外,还含钾碱镁闪石和白榴石、透辉石。副矿物以含铁矿物为主,类型复杂,也含铬铁矿、石榴子石和硫化物等。其基质可含玻璃质,但多已脱玻化。相对于金伯利岩,钾镁煌斑岩型钻石矿点比较少。

(2)结节:三角薄片双晶钻石的双晶结合部位,在钻石贸易中称为结节。有结节的钻石加工难度大,常根据原石形态选择相应的花式琢型进行加工。

(3)哈气检测:是利用钻石超高导热性进行的钻石的一种简易的感官鉴定

方法。具体做法是:将待测样品和已知钻石标样一起放在玻璃板上,并且它们的起始温度必须一样。对着样品哈气,观察雾气消失的情况,钻石上雾气很快消失,而仿制品上的雾气消失的相对较慢。热导率越低,雾气消失的速度越慢。需要注意的是,该检测不适于在干燥、温度高的环境下使用,并且不能将哈气试验结果作为诊断性证据。

(4)胡须状腰:指由于钻石具有一组{111}完全解理,在粗磨钻石腰围的过程中,若用力过猛,可使腰围沿解理方向产生微细裂纹并向钻石内部延伸,外观上很像老人的胡须,故又称为须状腰。须状腰是放大检查钻石时的一个重要鉴定依据,同时须状腰的存在对钻石净度存在不利影响。

(12)花色钻石:亦称为彩色钻石,后者更广泛地被全球范围人士使用。彩色钻石指具有一定饱和度、清晰、特征色调的体色的钻石。彩色钻石又可分为黄色、褐色、灰色系列及粉红、蓝色、绿色系列等。其中,黄、褐、灰色彩色钻石,在GIA的彩色钻石颜色级别评定系统中,其饱和度必须要高于Z色比色石方可称为彩色钻石。其他诸如红色、蓝色、绿色、紫色等尽管饱和度不高,但仍为彩色钻石。

全球各个宝石检测机构,除GIA实验室具有相对比较完善的彩色钻石颜色来源鉴定、颜色级别评定系统以外,其他实验室几乎均不具备充分的资质进行权威的彩色钻石鉴定。在GIA标准中,彩色钻石的颜色来源可分为natural和treated两大类;除开黄色、褐色、灰、红色外的彩色钻石颜色的级别可有faint\\very

light\\light\\fancy light\\fancy\\fancy intense\\fancy vivid\\fancy deep\\fancy dark 九个级别。彩黄色钻石最低颜色级别为fancy light yellow,褐色钻石亦然;红色钻石因极度稀有而不进行详细颜色级别划分,所有红色钻石均只出具fancy red 的颜色级别。

彩色钻石的分级与无色、浅黄(褐、灰)色系列的钻石不同,其价值评定也大相径庭。彩色钻石的价值几乎只取决于其颜色的稀有程度和饱和度,其次是重量,切工和净度对彩色钻石的价值基本没有影响。

(13)立方氧化锆:英文简称为CZ,自然界中极少存在等轴晶系的氧化锆,故CZ专指人工合成的立方氧化锆。立方氧化锆通常以冷坩埚法合成,其折射率为2.15~2.18;色散值高于钻石,为0.065;但其比重为5.8~6左右,远远大于钻

石;CZ的硬度为8.5,远低于钻石。CZ是市场公认的优良的钻石仿制材料。但在常规鉴定中极其容易就可以将CZ与钻石区分开。

(14)三角凹痕:指钻石原石晶面上发育的一种三角形或倒三角形的蚀像。钻石原石晶面上的三角凹痕大小有很大变化,深浅不一,浅者的凹坑平缓,深者为三角锥状,在三角形凹坑中还可以出现阶梯状。有时三角凹痕相互叠置整齐排列成行,其顶角指向八面体晶面的一条边。实际上每一个三角形凹痕的中心均有一个细小的包裹体,但往往很难观察到。

(15)克拉:克拉是国际通用的宝石质量单位,用符号ct表示。1ct=0.20g。 (16)临界角:当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时,此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折射角也跟着增大。当折射角等于90°时,光线不能再进入光疏介质,而是沿着两介质界面通过,此时的入射角则称为临界角。临界角与相对材料的折射率有sin 临界角=1/N的关系。对钻石而言,其纳黄光对应的临界角为24°25′。充分利用钻石的临界角,使得从成品钻石冠部进入钻石的光线能在钻石内发生全内反射是钻石光彩照人的主要原因。

(17)黑蝴蝶效应:直在花式钻石的切工评价中,因亭深比过大,致使钻石的亮度降低,外观变暗,同时台面的影像在宽度方向在加大加深,当从冠部向下观察时,可发现钻石在形成领结状的黑色阴影。这种现象称为黑蝴蝶结效应,尤其以橄榄形明亮式琢行的钻石最容易出现。黑蝴蝶结效应的出现是花式钻石切工缺陷的代表之一。

(18)带壳钻石:据粗糙的糖状外壳的钻石晶体。外壳由许多小于1微米的微细杂质组成,厚度不一。颜色有近于透明的黄色或绿黄色、亚透明—半透明的灰色—灰黑色。其最大的特点是壳内往往含较优质的钻石。评估带壳钻石一般需要切开一个窗口。

(19)烟雾钻石:表面通常具有极薄的半透明、无光泽表皮,是砂矿中钻石被流水、风等介质搬运过程中磨蚀所致。无光泽表皮经抛光即可去除。

(20)氧化钻石:指一些部分含氧化铁的钻石原石。在一些砂矿型钻石中,表面氧化是与大气接触的结果并使钻石具有虚假的黄、橙或红色。在另一些钻石中,氧化沿着晶体的裂隙或解理发生。这些氧化钻石可泡入氢氟酸中煮沸以去除杂色。有时也可以先劈开钻石,再把劈开的钻石煮沸以除去杂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