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简史 - 后弘期篇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藏传佛教简史 - 后弘期篇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帕竹噶举中的支系竹巴噶举特别注重苦修,群众

(噶玛巴为明太祖荐福图长卷局部)

基础非常雄厚。藏族有“人半竹巴,竹半乞士,乞半证士”的说法,意思是说修法的人有一半是竹巴噶举,竹巴噶举有一半是以行乞为生的苦修士,这中间又有一半的人是通人证士,可见竹巴噶举影响之大。其盛况不禁让人想起内地流传的“临济、龙门半天下”之说。

噶举派教法的核心是大手印,因此该派有时也被

称为大手印派。大手印的译法并不十分严谨,正确的译法应是大印。大印的说法源于佛经《月灯三昧经》中的一偈:“此能破坏魔军众,谓是佛说胜寂定,能生正觉之功德,是一切法自性印。”即以修定为印,其步骤是专注一境、远离戏论、心境一味、不著相修。该派主修印度师父那若巴传下来的那若六法,据说修习有成者能冬天身著棉布单衣而不受冻。

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构成了藏传佛教的四大教派。因为这些名称都是藏文音译,对一般人而言不易记忆,所以有人也从这些教派的外部特征出发,以颜色命名这些教派,分别称之为红教、花教、白教、黄教。宁玛派称红教是因为该派僧人戴红色僧帽,萨迦派称花教是因为该派的寺院外墙涂有红白蓝三色(有说三种颜色分别代表文殊、观音和金刚手),噶举派称白教是因为该派人士在修法时往往穿白布裙子,格鲁派称黄教是因为该派僧人戴黄色僧帽。

除了上述四大教派,藏传佛教还有一些小的教派,其中值得提及的有息解派(觉域派)和觉囊派。息解派的创始人是11世纪的印度瑜伽士帕·当巴桑杰。传说他多次入藏,以般若经为理论依据,弘扬息解教法。息解的意思就是寂静,也即通过诸法性空的修习,达至身心的寂静。该派后来由玛吉拉准(约1055–1149)

发扬光大,称之为觉域派,也就是断除(魔)境的修习方法。该派最富特色的修行就是在冢间墓地,观想舍弃自身,供养鬼神,从而断除四魔。觉域派是藏族历史上第一个由女性创立的教派,虽然该派本身随着历史的演进而渐至湮没,但其修行方法则影响深远,被藏传佛教各教派汲取融合。

觉囊派的创始人是衮邦·图杰尊追(1243–1313)。他在觉囊沟(今西藏日喀则地区拉孜县境)建立觉囊寺,该派由此得名。后由夺波巴·西饶坚赞(1292–1361)和多罗那他(1575–1635)等发扬光大。觉囊派最重要的理论特色是中观他空见,因此遭到持中观自空见的其他教派,尤其是格鲁派的大加讨伐。格鲁派掌权后,觉囊派遭到极大打击。

自从噶玛噶举派首创活佛转世制度后,藏传佛教各教派纷纷效仿,遂成藏传佛教之一大特色。藏区大大小小的活佛究竟有多少,目前恐怕很难有一个准确的统计数字,但上述四大教派重要的活佛转世系统主要有萨迦派的萨迦法王、噶举派的大宝法王、格鲁派的达赖喇嘛和班禅喇嘛。大宝法王已经转世至第十七世。

达赖是蒙语大海之意,是16世纪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1507–1583)赠与哲蚌寺堪布索南嘉措(1

543–1588),他亦称为第三世达赖喇嘛(前两世为追认)。清朝定鼎中原后再次加封五世达赖喇嘛,目前已经转世至第十四世。

班禅是梵藏混合语,意思是大班智达,即学富五车者的称号,是17世纪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1582–1654)赠与罗桑却吉坚赞(1567–1662)。罗桑却吉坚赞圆寂后,五世达赖喇嘛为其选定转世灵童,罗桑却吉坚赞遂成第四世班禅喇嘛(前三世为追认)。1713年,清康熙皇帝加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额尔德尼是满文,意为宝,目前已经转世至第十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