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要点与分析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要点与分析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从实物图可看出2、3点海拔相同,应在同一条高线上,可排除A、D选项。1点位置、方向有明显错误,可排除C项。本题通过实际联系考查教材知识点,是今后命题的方向。 答案:B

【例2】 在一张长为62厘米,宽为56厘米的纸上绘制中国政区图,要求图幅边缘各留2厘米。已知我国领土南北长约5500千米,东西宽约5000千米,则该图最适合的比例尺是( )。 A:1:1000000 B:1:5000000

剖析:此题要求掌握比例尺的含义,并通过简单的计算,再选择与计算结果接近的比例尺。要表示的实地距离为5500千米和5000千米,图上要表示的距离长=62-2×2=58(厘米),宽=56-2×2=52(厘米),则长和宽的比例尺为:长,58厘米/5500千米=58厘米/550000000=1/9480000,宽:52厘米/5000千米=52/500000000=1/9620000。在选定一幅图的比例尺时,应以小比例尺为准,故应以1/9620000为参照标准。 答案:D

典型例题剖析

【例1】 读图1.3-17判定各字母代表的山地部位:

A B C D E F

剖析:此题考查内容为等高线地形图的阅读。由等高线数值变化可推断A为山顶,B为鞍部。C处等高线向山顶弯曲,故为山谷;而D处等高线的弯曲方向C相反,故为山脊。E处等高线稀疏,为缓坡;F处等高线密集,故为陡坡。

答案:山顶 鞍部 山谷 山脊 缓坡 陡坡

金钥匙:①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和缓。②等高线向海拔高的方向凸出,为山谷;等高线向海拔低的方向凸出,为山脊;两山顶之间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中间高、

25

四周低,最高处为山顶。

【例2】 在比例尺为1:10000000的地图上,量得A、B两地间图上距离为4厘米,则A、B两地的实际距离为多少?

剖析:本题考查内容为比例尺公式的换算。此类计算题应注意两点:首先公式变换要正确;其次单位换算要细心。

比例尺=

实地距离=

实地距离=4cm×10000000=40000000cm=400千米 答案:400千米

金钥匙:实际距离单位是千米,由厘米换成千米,小数点前移5位;图上距离单位是厘米,由千米换成厘米,小数点后移5位。 创新例题点拨

【例1】 在图1.3-18经纬网中,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的点是 ;D点在A点 方向。

点拨:这是一道有关地球某点地理位置和判断方向的题。解题关键是首先要确定经纬度。可以先在图中画出赤道和180°经线,依此确定东西经度。然后补画出160°E经线,此线以东即为西半球。 答案:A、B,东南

【例2】 根据图1.3-19判断: (1)A的经纬度 。 (2)B在A 方向 (3)C在B 方向 (4)D在B 方向 (5)D在A 方向

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经纬度确定和在经纬网图上判方向。A位于0°经线以西为西径、0°纬线以北为北纬。B与A在同一纬线上,只是东西向关系,B在A的正东方向。C与B在同一条经线上,不存在东西关系,C在B正南。B与D经度差为100°,小于180°,所以D在B的东南方向。A、D相差200°,大于180°,所以A向西看D较近,所以方向为西南。

答案:(1)l00°W,30°N (2)正东 (3)正南 (4)东南 (5)西南

26

金钥匙:根据纬度判南北,根据经度判东西,若两点间经度相差小于180°,则接一般规律与所计算度数方向一改,若两点间经度和大于180°,说明计算经度的方向不是最近方向,应改为相反的方向去判方向,例第(5)小题容易错答为东南方向。

【例3】 某考察队由A出发,向南行进200千米,再向东行进400千米,再向北行进200千米,发现又回到A地。请判断A地的位置。

剖析:本题考察内容是地图上的方向确定和经线的特点。

题目中明确“向南”、“向北”行进即沿经线行进,“向东”、“向西”行进即沿纬线行进。A南行200千米地的北点,又是“再东行400千米”的北点,处于两条经线的交汇点。只有极点,才有经线交汇的现象。若为南极点,则不可能出现最开始的“南行200千米”,因为南极点的前后左右均为北,所以此点在北极点(90°N),试画图验证。

答案:A点为北极点

金钥匙: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南极点的任何方向均为北,北极点的任何方向均为南。 学习方法指导 1.比例尺:

(1)比例尺的换算:

①已知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②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③已知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求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记准比例尺公式灵活运用即可,比例尺= (2)比例尺的应用,应注意的问题:

①比例尺只表示两地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程度,而不表示面积缩小的程度。阅读比例尺时,应读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千米”。

②图上距离以厘米为单位,由厘米换算成千米,把厘米数的小数点前移五位。 ③比例尺是个比值,无单位。 (3)比例尺大小的比较

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比例尺大小的比例,只要掌握一个原则,即把所要比较的各比例尺转换成同一形式,就能方便地判断大小。如A.1:1000000,B.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千米,

这三种比例尺,都可转换成线段式:

,由此可知B比例尺最大,C比例尺最小。

2.归纳地图上方向辨别的有关知识,便于理解记忆。如下表:

一般定向法 指向标定向法 经纬网定向法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一般指北方方向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

27

适用于无指向标无经纬网的地图 适用于有指向标的地图 适于有经纬网的地图

3.如何在经纬网图上判定方向:

(1)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无论经线、纬线怎样弯曲,在同一经线上,任何一点总是位于另一点的正南或正北方向;在同一纬线上,任何一点总是位于另一点的正东或正西方向。如:上面左图中,B位于A的正东面,D位于C的正北面。

(2)在以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①从北极看,所有的经线都是指向正南;从南极看,所有的经线都是指向正北。如:上面右图中,A、B、C、D都位于南极点的正北。②在以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在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上,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

在极区判定方向,一般分两步:根据极点,判断南北向;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东西向。地球自转方向无论从北极上空看还是南极上空看都是自西向东。 (3)只告诉经纬度的两个点判断方向,也是分两步:根据纬度判南北,根据经度判东西。例,甲地(30°S,60°W)在乙地(45°S,30°W)的什么方向。根据纬度30°S、45°S判断出甲应在乙北面,根据60°W、30°W判断出甲应在乙的西面。合起来甲在乙的西北方向。 4.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可以借助流水方向辨别地势起伏,水总是由海拔高处流向海拔低处。注意画流水线时要垂直于等高线来画。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