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第一节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最新)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第一节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教学模式:

抛锚式教学也被称为“情境性教学”、“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所谓抛锚式教学,就是指教育者在教学时为学生创设具有真实性的学习情境并提出问题,并且将所要学习的知识放在在情境中,通过教师的帮助,使学生在解决了一个个生动而且真实的问题之后,达到了学习知识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使得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时能够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而建构的教学模式称为抛锚式教学模式。

抛锚式教学的课程环节:

设置情境,引出问题(抛锚)—探究问题,分工合作(探锚)—交流评价,巩固练习(定锚)—课后反思,改进不思锚) 设计思路:

课堂的开始,通过展示人民币20元背面图片,问学生这里画的是哪里?接着抛出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开启本节课的学习,实现抛锚的过程。

课堂教学中,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以及活动探究等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使得学生在探究问题时能够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教师通过教学帮学,实现在课堂中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位置转换。

课堂最后的环节,需要学生交流本节课的收获,以便学生知道自己在课堂上学到了什么。教师也要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加强学生印象。

课堂之外,对于本节课教师要反思本节课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学生反映是否激烈,教学目标是否达到。

1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和设计思路与《北方地区》大同小异,也涉及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和农业等内容。本节有两个标题,“气候湿热的红土地”概述了我国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重要的水田农业区”通过了解南方水田农业,揭示区域自然条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深刻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读图描述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2、了解北方地区气候、地形、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特征; 3、认识南方地区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4、了解本区优越的气候条件与农林果产的关系、主要农产品以及南方人民的生活情况。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地图、资料分析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和农业。 【教学难点】

南方地区地形差异对气候的影响。

2

课前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教学过程:

一、【抛锚】设置情境,引出问题 1. 创设情境

展示人民币20元背面图片。 2. 确定问题

你们认识人民币20元背面画的是哪里吗?

从桂林山水等地可以看出,南方地区山青水秀,植被葱绿,这与北方地区冬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景观形成鲜明对比。那么,这种景观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二、【探锚】探究问题,分工合作 3.自主学习

读图指导:展示中国地形图

3

提问:通过前面几个区域的学习,我们知道,研究一个区域,往往先从这个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开始,学习南方地区也不例外。请同学们结合图文材料,快速找出南方地区的位置和方位、地形。 1. 说出本区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 找出本区的主要山脉,四大地形区,简介地形特点。

老师点拨:南方地区大部分位于亚热带,小部分位于热带。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临黄海、东海,南临南海。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西部位于我国第二阶梯,地势较高,以高原盆地为主;东部位于我国第三阶梯,地势较低,平原、低山、丘陵交错分布,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平原和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