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归纳1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归纳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1、注意——心理活动或者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3、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2)、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3)、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4、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认识的起点。 5、感受性——对刺激的感觉能力。

6、感觉阈限——能够引起人们感觉的刺激范围。

7、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8、绝对感受性——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

9、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 10、差别感受性——最最小差异量的感受能力。

11、感觉适应——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12、明适应——照明开始或者由暗处转入亮处时视觉感受性下降的过程。 13、暗适应——照明停止或者由亮处传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过程。

14、感觉对比——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15、感觉后效——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 16、联觉——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17、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18、知觉的种类:空间知觉(大小知觉、形状知觉、深度知觉、方位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19、运动知觉包括:真动知觉和似动知觉。

20、真动知觉——物体按照特定速度或加速度从一处向另一处作连续的位移,由此引发的知觉就是真动知觉。

21、似动知觉——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22、似动知觉包括:动景运动、诱发运动、自主运动、运动后效。

23、动景运动——当两个刺激按一定的空间间隔和时距相继呈现时,我们就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也叫最佳运动或者Phi运动。

24、诱发运动——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

25、自主运动——在暗室里,如果你点燃一支烟头,并注视着这个光点,你会看到这个光点似乎在运动,这就是自主运动现象。

26、运动后效——在注视向一个方向运动的物体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27、知觉的理解性——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加工过程。

28、观察——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29、观察力——人迅速、敏锐地发现事物细节和特征等方面的知觉能力。 30、学生观察力的提高包括观察类型特征的改变和优良观察品质的养成。 31、感知规律,促进直观教学: (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 (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1

32、记忆——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33、记忆的分类:

(1)根据信息从输入到提取所经过的时间、信息编码方式和记忆阶段的不同可以把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2)根据记忆的内容和经验的对象,可以把记忆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

(3)根据信息加工与存储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4)根据记忆时意识参与的程度可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34、瞬时记忆——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会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就叫瞬时记忆。

35、瞬时记忆的特点: (1)时间极短:0.25-1秒 (2)容量较大:9-20个比特 (3)形象鲜明。

(4)记忆痕迹容易消退。

36、瞬时记忆的编码:图像记忆(主要编码形式,1秒)和声象记忆(1-4秒)。

37、短时记忆——人脑中的信息在一分钟之内加工与编码的记忆。处在工作状态中的短时记忆,或者在完成当前任务时起作用的短时记忆就是工作记忆。 38、短时记忆的特点:

(1)时间短,不超过一分钟。

(2)容量有限——5---9个,平均值是7. (3)意识清晰。 (4)易受干扰。

38、短时记忆的编码: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前者为主。

39、复述是短时记忆信息存储的有效方法:机械复述和精细复述,后者效果好。 40、长时记忆(永久性记忆)——信息经过充分加工,在头脑中长久保持的记忆。 41、长时记忆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42、情景记忆——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事件的记忆。

43、语义记忆——人们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时间和地点无关。 44、长时记忆的特点:容量无限、保持时间长。

45、长时记忆的编码:意义编码(表象编码和语义编码)。以语义编码为主。 46、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运用多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遗忘。

47、表象——当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48、表象的分类:

(1)根据感觉通道可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运动表象。 (2)根据表象的创造程度可分为:记忆表象、想象表象。 49、表象的特征: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

50、想象——人脑对已存储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里过程。 51、想象的种类:

(1)根据有无目的性可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 (2)从想象与现实的关系可分为:幻想、理想、空想。 (3)从内容的新颖性可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

2

52、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 53、理想——以现实为基础,并指向行动,经过努力最终可以实现的幻想。 54、空想——完全脱离现实,毫无实现可能的幻想。 55、想象的功能:预见功能、补充功能、替代功能。 56、想象的加工方式:黏合、夸张、拟人化、典型化。

57、黏合——把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客观事物的属性、元素、特征或部分结合在一起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如孙悟空形象。

58、夸张——改变客观事物的正常特点,对某些特点加以夸大和强调。如千手观音。

59、拟人化——把人类的特性和特点加载外界事物上,使之人格化的过程。如雷公、电母。 60、典型化——根据一类事物共同的典型的特征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61、想象的品质:主动性、丰富性、生动性、现实性、新颖性、深刻性。

62、再造想象——依据词语或符号的描述和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如看到《祝福》里关于祥林嫂的文字描述,想象出祥林嫂的形象。

63、再造想象的条件:丰富的表象储备、词语和实物标志要准确、鲜明和生动、正确理解词语和实物标志的意义。

64、创造想象——按照一定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65、创造想象产生的条件: (1)强烈的创造愿望。 (2)丰富的表象储备。 (3)必备的知识经验。 (4)原型启发。

(5)积极的思维活动。 (6)灵感的作用。

66、原型启发——从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对问题解决起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

67、灵感——在创造想象的过程中,新形象的产生往往带有突然性,这种突然出现新形象的状态就叫灵感。

68、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 (4)结合学科教学,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3

69、语言——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书写符号、手势等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 70、言语——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活动过程。 71、言语的种类:

(1)外部言语:口头言语(对话言语、对白言语)和书面言语 (2)内部言语

72、个体内部言语发展的三个阶段: (1)出声思维时期。 (2)过渡时期。

(3)无声思维时期。

73、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1)循序渐进,注意训练目的的合理性和训练过程的阶梯型。 (2)养成良好习惯,形成阅读技能。 (3)注重思维能力的训练。

(4)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构建宽厚的知识文化背景。

74、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75、思维的特征:间接性和概括性。 76、思维的类型:

(1)根据思维发展水平的不同可以分为: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2)根据思维的逻辑性可以分为:分析思维和直觉思维。 (3)根据思维的指向性可以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4)根据思维的创造程度可以分为:再造型思维和创造型思维。 (5)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77、思维的过程包括:

(1)分析和综合(思维的基本过程)。 (2)比较与分类。 (3)抽象与概括。 (4)系统化与具体化

78、分析——在头脑中把事物或对象分解成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 79、综合——在头脑中把事物或对象的各个部分或属性联合为一体。 80、比较——在人脑中把各种事物和现象加以对比,来确定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和关系的思维过程。

81、分类——思想上按照事物的异同,把它们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思维过程。

82、抽象——在人脑中提炼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共同的本质特征,舍弃其个别的、非本质特征的过程。

83、概括——人脑把事物间共同的本质特征抽象出来加以综合的过程。

84、系统化——人脑把具有相同本质特征的事物归纳到一定类别系统中去的思维过程。

85、具体化——人脑把经过抽象概括后的一般特征和规律推广到同类的具体事物中的过程。 86、概念——人脑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思维的基本形式。 87、概念的分类:

(1)根据概念所包含的属性的抽象与概括程度可分为: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

(2)根据概念反映事物属性的数量和相互关系可以分为: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和关系概念。 (3)根据概念形成的途径可分为:前科学概念和科学概念。

88、判断——认识概念和概念之间的联系,是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在人脑中的反映。 89、推理——由一个或几个相互联系的已知判断推出合乎逻辑的新判断的思维形式,是根据已有的知识推出新的结论的思维形式。

90、推理可以分为: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

91、概念形成——个体通过反复接触大量同一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或共同属性,并通过肯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