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本科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本科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经济需要,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高,专业办学效益显著,具有自身的鲜明特色,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在省内知名的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

1.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熟悉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能在涉外经济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经济与贸易业务、行政管理、调研与策划等工作的复合型、外向型、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

2.专业特色

本专业坚持开展素质教育,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培养思路;坚持“厚基础,重应用”的基本指导思想,一方面强化文化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的教学,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强化双语教学和实验室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招生规模目标

招生规模略有增长,并趋于稳定。计划2006年以后每年招生6个班,使在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总数达1200人左右,并基本稳定在此规模上。

4.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十一五”期间建立起一支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等优化合理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师队伍。到2010年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职教师达到35人,其中正教授6人,副教授9人,具有博士学位者5人,40岁以下教师基本具有硕士学位。

5.教学改革目标

进一步提升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影响和地位,构件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采用先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核心的课堂教学体系;通过国际商务实验以及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完善,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条件。

努力提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办学质量和效益,力争本专业考取研究生的比例达到并保持在15%左右,毕业生就业率高于同等院校同类专业的中等水平,毕业及获取学士学位比率高于全校平均水平,有2%左右毕业论文或设计具有较高水

5

平而应用于实际或公开发表。

6.科研目标

为避免科研力量分散,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师应通力协作形成科研团队,确立3~5个研究方向,争取到2010年使这些研究领域在国内或至少在省内有较大影响。积极申报国家、省部及院级课题,每年争取院级课题3~5个,省级课题2~3个,力争在国家级课题上进一步突破。积极撰写科研论文,提高论文质量和发表的级别,力争“十一五” 期间人均国家及国家重点级论文达4篇以上。结合课题研究工作,力争“十一五”期间出版专著5~6部。

四、保障措施

(一)成立学院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领导小组

在学校教学委员会统一指导下,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将成立由系领导和教授组成的专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总体专业教改计划制定和责任落实与追究,协调各相关专业的关系。专门负责协调和指导专业课程的建设,采取各种办法争取课程建设资金,为课程建设提供政策和经费等方面的有力支持。

(二)创新办学理念

坚持从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出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师资建设为重点,以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为依托,以管理制度创新为保障,全面推进专业建设和发展。力求从专业定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手段和方法、教材建设、师资培训、科研与教学互动等方面,全方位地、系统化地进行教学改革,特别注意把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放在首要位置,把素质教育的思想和方法贯彻到教学计划的设置和每一门课的教学中去。

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结合学分制实施,逐步对各专业学生实行导师制,指导学生选择专业方向和专业课、选修课,指导学生报考研究生以及科研与实践锻炼。根据专业教师情况,可以先从三、四年级实行,然后逐渐扩大到一、二年级。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建立起一支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等优化合理的专业教师队伍,将注重以下工作:(1)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一是面鼓励其报考在职、定向委培研究生,提高其学历和业务素质;二是面对青年教师实行导师制,充分

6

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提高其教学科研水平;第三是围绕主干课程及相关研究领域,选派青年教师到知名大学进修;四是聘请国内知名专家来校讲学。(2)重视专业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学院将在教学和科研课题申报、科研资助、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支持,在教学工作安排、科研条件等方面为其创造一个优良和谐的发展环境,并形成教学和科研相互促进的良好机制。

(四)进一步修订教学计划和完善课程体系

根据专业方向,采取模块化的方法,注意突出专业主干课,加强实践课,修改并完善教学计划。要从培养目标及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要求出发,以内外贸的一体化以及商品贸易与服务贸易的融合为基点,适应贸易主体多元化、贸易客体扩大化、贸易范围广域化的新要求,注重课程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处理好基础课与专业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理论课与实践课等课程之间的关系,构建融合贯通、紧密配合、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

(五)重视教学内容的整合和更新

必须重视教学内容的更新,正确处理好传统内容与现代内容的关系,特别要改变课程内容陈旧、分割过细或随意简单拼凑的状况,避免脱节和不必要的重复。一方面,用现代观念审视、选择和组织好传统的教学内容,真正保留传统内容的精髓所在,并不断对传统内容进行推陈出新、补充完善;另一方面,要时刻把握学科发展方向,把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前沿性的现代内容引入到教学中,如用现代主流经济学的范畴、逻辑和模型来研究贸易问题,把新理论、新方法、新的商业模式引进课堂;适应买方市场的要求,把贸易理念、方式、手段等新变化体现在教学中。规范教学内容,首先以教学大纲进行规范,避免教学内容因人而异,随人所欲;其次对于理论教学避免从理论到理论,抽象乏味,应补充实践资料和事例,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以致用;再者要适当引进新理论、新观点、新问题,反映学科发展的最新内容。

(六)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以培养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目标,改进课程的讲授方法,贯

7

彻少而精的原则,将知识传授和方法论指导相结合,促进教师运用启发式教学,提高讲授法的教学效果。大力推进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化,加强讨论法和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以相关课程为主加强模拟实践教学法的应用;以部分实务性较强的课程为主适当开展现场教学法。教学方法的应用,不能只讲求新求异,要以突出教学的实际效果为中心。加强横向合作与联系,聘请国内贸易方面的知名专家、教授来我院兼职,定期(每学期一次)来我院讲学,指导专业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七)建立教材选用监督管理机制和教材编写的竞争机制

教材的选用一般应通过教研室的集体讨论和推荐,并系领导小组的批准,防止因上课教师的个人偏好等原因选用非代表性和非优秀教材。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的教材应以选用国家统编和重点高校使用的优秀教材为主,对某些有影响的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特色课程以及选不到合适教材的课程,由院领导小组统筹安排,采取招标竞争机制编写。

(八)以课程实验、课程实践、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和社会调查为基础,构建完整有效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首先要制定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总体计划;其次将按实践性特点对课程进行分类,加强实验室教学、现场教学;对社会调查和毕业实习要进行周密的计划,有效的管理和监督,防止流于形式。制定各专业学生学年论文、毕业论文与设计指导性文件或材料,学年论文应与专业课密切关联,毕业论文要“新”与“实”结合,并提前公布选题范围,实行双向选择,加强过程指导、强调师生交流。

(九)加强科学研究

一是在完成现有教研课题的同时,要求专业教师积极申报省级以上教学研究课题,每年要有2篇以上公开发表教学论文;二是要求专业教师的科研要有明确的方向,并逐渐拓展新的研究领域。学院提供一些科研便利条件,创造一个教师积极参与科研的氛围。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