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水肥一体化项目建设实施方案.doc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018年水肥一体化项目建设实施方案.doc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生暴雨和较大洪水,而在作物需水期(4—6、9—10月)降雨量仅占39.5%,且往往分布不均,出现季节性干旱,易给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造成困难。

多年平均年蒸发量1567.9mm,蒸发量最大的月份为6月份,达233.3mm,最小的为1月,蒸发量38.1mm。

2017年xx县xx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平均年日照时数为2182.3小时,年日照率为49%。年平均气温为13.5℃,年最高平均气温19.5℃,年最低平均气温8.2℃。

项目区处在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季风特征非常明显,冬季刮偏北风,夏季刮偏南风。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风向频率为11%。极端最大风速为18.0m/s,风向东北,出现于1976年1月11日。

1.1.2.2地形、地貌及土壤

项目区位于xx市xx县xx镇南部,属x河流域湖东水系,微地貌属丘陵山区,龙河自项目区中间穿过,区内地形相对平坦开阔,项目区内地面高程在65.5-77.2m之间,地面坡降在1/300-1/2000之间。

按埋藏条件及孔隙性质,项目区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其补给

- 4 -

来源为大气降水和项目区南部区域的侧向补给。地下水位季节性变化不大,多数以向项目区正北方向的侧向排泄和补给龙河为主要排泄方式。

据水质分析,项目区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为重碳酸硫酸—钙型、重碳酸硫酸—钙钠型、重碳酸氯化物—钙镁型,呈弱碱性,为硬~微硬淡水,适宜用于农田灌溉用水和人畜饮用水源。

项目区地处山前冲洪积平原,沿线出露地层以第四系上更新统粘性土为主,部分地段粘性土中夹礓石。

项目区主要是淋溶褐土,土壤耕层较厚。土壤耕层养分平均含量分别为:有机质1.12%,全氮0.075%,碱解氮46mg/kg,单体速效磷7.2mg/kg, 速效钾86mg/kg,PH值中性;无盐碱化。

1.1.2.3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

合作社现有耕地总面积400亩,其中:其中板栗300亩、

核桃100亩。

1.1.3 现有工程设施

项目区位于xx水库西侧,水库蓄水能力不足主要供给下游田块,利用水库水距离远,杨程高,灌溉成本较高。项目区内现有机电深

- 5 -

井一眼,小型蓄水池三座,并有管道连接。项目区内有自然排水沟一条,具备建设小型塘坝用以蓄洪留用。

项目区内田间道路相对整齐。

项目区有供电线路一条,电源主要来源于国家电网,主要农业生产环节及施工用电有充分的保障。但低压供电线路不能满足生产需要。

1.2 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本项目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旱涝保收基本农田。围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以优势主导产业和农业龙头企业为依托,以产业化经营为主线,加强经济作物、经济林优势农产品及特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努力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水肥一体化”是利用灌溉的水为载体,利用水分与养分两个基本要素所建立起来的关系,在灌溉的同时进行施肥。该项技术具有节水、节肥、省工、环保等优点,是当成现在农业所研究和推广应用的重要技术之一。为农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生产创造良好条件,符合中央文件关于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的能力,加快循环农业、节能增效农业发展精神,顺应了我市水果产业发展的重点,为我市水果产业走出困境,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 6 -

“水肥一体化”是利用灌溉的水为栽体,在灌溉的同时进行施肥。通过以往的技术试验,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是利于节省成本。降低了浇水、施肥等用工时间和用工强度,减少劳力50%以上。二是喷灌既可用水,又可加肥,利于肥料效果最大化。三是利于提高水果品质。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进行施肥,根据树体不同的生长物候期所需的营养成分进行科学施肥,有利于促进作物快速生长,增强抗病抗虫能力,减少农药的使用,有利于提高水果品质,生产无公害水果产品。

由于“水肥一体化”技术省工省成本,经济效益显著,在广大群众中享有良好的声誉。示范区的地点位于xx山水果传统生产区域,是全镇水果生产的中心地带之一,因而建立“水肥一体化”喷灌技术示范区,有极强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很容易就会带动我市“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发展。

1.3 建设任务与目标

1.3.1 建设任务

本项目计划建设400亩“水肥一体化”喷灌试验示范区。 建设蓄水塘3000平方米;整修蓄水池3座,架设配套低压配套专线1000米;铺设400亩果园带管喷溉系。

第二章 规划布局与施工设计

2.1 总体布局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