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报告《分析化学》教学中渗透诚信教育的研究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结题报告《分析化学》教学中渗透诚信教育的研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察,实事求是地记录。为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思想意识,我们对实验的每一个细节都具体要求。实验预习的检查以提问或小测验的形式进行,对每个同学的每次预习都进行量化,这种形式避免了有些同学抱有侥幸心理蒙混过关。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由老师讲解和演示后,通过提问或随机找同学演示的形式,促进学生注意观察和思考;每次实验以小组的形式,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操作。实验结束后,每个学生的实验结果要由教师签字做好记录,每个小组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最后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总结分析。这样既可防止一部分学生浑水摸鱼,伪造实验数据,又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对实验的评判的重点放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技能和方法的掌握,以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把实验结果的精确性放在次要位置,允许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对那些在实验中虽有失误但尊重了实验事实的学生,给予充分肯定;对抄袭或篡改实验数据的学生,给予批评教育,并与平时成绩相联系。

针对部分学生迟到、早退、甚至逃课以及在实验课上乱拿试剂,不按要求污染试剂的现象,单独找这些同学面对面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原因,在思想上使这些同学认识错误。并约定好时间让他们帮助老师准备实验、分发实验用品。让他们知道不遵守实验室纪律会对同学们的实验课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也体会老师准备实验的辛苦。通过以上这些做法让他们意识到遵守时间、遵守约定的重要性。将整个实验过程中的卫生情况进行量化,对不承担值日责任及不按要求值日者酌情扣分,作为实验成绩的参考之一。

(三)利用教师的榜样作用进行诚信教育渗透

“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通过自身的文明守信的言行、广博的才学,

爱岗敬业的精神、对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古今中外,在品德方面都对教师提出较高的要求。孟子讲的“教者必以正”;王夫之的“身先作范”;叶圣陶的“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卢梭曾说:“教师是一个道德卓越的人,应该受过良好教育,有睿知,是学生的楷模”; 第斯多惠强调“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效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教师要从各方面做学生的榜样”;

因此,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严谨治学的态度,更要求教师的品德高尚、具有求真务实的精神境界。笔者认为,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体现在以下几点:

1.广博的才学育诚信

古人云,“学富为师”。作为诚信榜样的教师,首先必须自己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如果身为教师对本专业知识一知半解,学识匮乏,本身就是不诚信的表现,不可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只有在教学上思维填密,思路敏捷的老师,在课堂上能引经据典的老师,才能够在让学生佩服的同时,带给他们效仿学习的精神动力。因此做为一名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大学所学的那点知识,科技迅速更新,分析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要求一名分析化学老师紧跟时代,不断学习,才能够以自己名副其实的才学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并激励他们求真求实。

2.以身作则育诚信

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的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极大的影响。

试想一名教师上课迟到、早退、旷课,如何来要求自己的学生不能迟到、不能早退、不能旷课呢?可是在现实中确实存在一些老师教师上课时提前下课,上课时接打电话,收发短信,擅自调课,自己玩游戏而让学生自习等等。这些正说明了现实中教师言行不一的不诚信现象非常严重。如此的老师必然会对学生形成不良影响。要知道“正人先正己,修业首修身。教师在具体执行各种规章制度的过程中要公正、公平和诚信,这样可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首先作为老师要以身作则,不迟到早退,及时书写教案与讲稿,不弄虚作假,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其次有些学生在加入学生会或社团找老师推荐时,我们应看清楚推荐材料,以实际情况为主,不要帮学生做“伪证”,从而使学生在与他人交往时尽量以事实为基础,不要弄虚作假。

七.结论与反思

本研究表明,在《分析化学》教学中进行诚信教育渗透是有意义的,也是可行的。化学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诚信教育内容,渗透诚信教育的方法也是灵活多样的,教师在提高自己专业理论水平的同时,要认真钻研教材并积极搜集整理诚信、环保等有关素材,依据教学内容适时插入,把诚信教育内容有机地和学科教学相结合,可在为学生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优良的诚信素养、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环境保护意识等,使他们能成为有高度责任感和诚信的人才。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

①通过对学校教育各因素的观察,寻找到当前医学专科学生出现不诚信行为的原因。

②对《分析化学》教学中诚信教育渗透的具体内容进行挖掘。

③利用具体案例的形式对化学教学中《诚信教育》渗透的基本途径进行实践研究,获得一些经验。

限于本人研究水平和研究条件的限制,本研究也存在一些有待完善和发展的地方:

①研究收集的资料以静态资料为主,动态资料很少,难免对研究的成果有所制约,今后应在动态资料的收集上做更多工作。

②由于诚信教育渗透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体现出效果来,由于《分析化学》课程在大二开设,学生第三年就下去进行实习,诚信教育的渗透实施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后期的访谈中,大学生的认识虽已有提高,但收效较微,这也体现出诚信教育渗透需要持久性。

③受研究条件限制,仅对本学校的药学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数据存在片面性。

康德说:“有两种伟大的事物,我们越是经常、越是执著的思考他们,我们心中就越是充满永远新鲜,有增无减的赞叹一与敬畏—我们头上的星空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为什么当我们想起心中的道德法则,会产生有增无已的赞叹与敬畏?那是因为其中蕴含了人类的善的愿望与追求。愿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道德教育能促使学生的心灵结出最美丽的果实。

参考文献

[1].戴安邦 ..全面的化学教育和实验室教学[J]. 大学化学, 1989,(01):32 [2] 张振铭. 大学生诚信教育反思[J].林区教学,2011,(05):64. [3] 王楠. 浅谈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思考

[J].天府论坛,2009,(s1):303.

[4] 魏忆南.诚信教育—大学生道德建设的基石[J].教育与职业,2005,(2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