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报告《分析化学》教学中渗透诚信教育的研究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结题报告《分析化学》教学中渗透诚信教育的研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同学具有较强的是非观;具有良好的自律意识和公共道德意识。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调查统计结果也显示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说是学校、社会、家庭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的具体反映。在回答“为了考试过关或是为了获得奖学金而作弊”时有8%的同学选择同意;“不喜欢或认为不重要的课,找理由不参加”有13%的同学选择了同意;同意“实验课不按照操作规范操作”的同学占总数的15%;认可“编造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的同学占总数的6%,这些数据反映出同学们在学习中认可学习中的一些不诚信行为,这与目前我国的教育管理有一定的关系,学生学习压力太大,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诚信意识不足。“不爱护实验室的仪器”持同意的占3%;同意“实验结束将废液倒入水池”的占11%,反映出同学们在学习中并没有将集体感、环保意识与诚信联系起来,更没有意识不诚信不仅为害他人,也将损害自身利益。

(一)不诚信的主要表现

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我们总结出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具体表现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1.考试作弊屡禁不止

据课题组老师亲身观察,近些年学生考试作弊还是较普遍的,学生考试作弊的方式也层出不穷,不断更新,据统计有10%左右的学生经常作弊,有40%以上的学生有过作弊行为,作弊的动机既有担心课程不及格,也有为了争取奖学金;不但成绩较差的学生存在作弊行为,而且平时成绩较好的学生也存在作弊行为。

2.实验报告抄袭司空见惯

为了应付老师,实验报告的抄袭对于不少学生是家常便饭,许多同学为了抽出时间去上网、打牌、外出游玩,将别人的实验报告一抄了事。对于本次试验的目的不清楚,实验原理不理解,甚至于对于整个实验步骤也不明白。有的同学为了达到较好的实验准确度和精密度,抄袭别人的实验数据或编造实验数据。

3.实验操作应付了事

由于参加实验的目的不明确,在实验课中实验态度不城信,实验操作只是为了应付老师,马马虎虎,应付了事。具体表现为:不听实验老师讲课,不看老师演示,自己练习时随心所欲,如在移液管、滴定管等玻璃仪器的使用中,有的左手持移液管;有的用漏斗加溶液。再如减重称量法中用手直接拿放称量瓶、不按照规则记录数据等。再如滴定过程中,两个同学共同操作一个滴定管、不按要求正确摇动锥形瓶、终点的正确观测和正确读数等,实验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都不理想。由于没有认真预习,不了解实验的内容,在实验过程中边看课本边做实验,实验步骤丢三落四,打碎仪器的事时有发生。分析实验是几个人共用一套仪器和试剂,有的学生不按规定取放试剂,造成试剂污染,这种行为造成其他同学无法达到正确的实验结果。

4.不诚信行为屡见不鲜

高校学生不诚信行为不仅表现在学习中,在生活中也有比较突出的表现。入校时开假证明骗取助学贷款;由于每年的优秀毕业生专升本推荐名额,学生们为了提高自己在班级中的名次,考试作弊现象比较突出;为了进入学生会或加入党组织,请客送礼比较普遍;在实习中,只答应不落实,对待病人敷衍搪塞;找工作时虚假夸大学习成绩和能力等等。

5.缺乏信任感和责任感

在课题组老师与学生的交谈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表示缺乏对他人的足够信任感,由于现在学生大部分为独生子女,责任意识比较弱。由于缺乏真诚与信任,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整天玩手机或电脑,而不愿意与同学们交往;在与人相处时,对别人不信任甚至造成误解。由于缺乏责任感,对学校、班级或其他同学的事情,漠不关心。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成因分析

大学生诚信的缺失,实际上是社会、家庭、学校诚信缺失的一个缩影。导致大学生们诚信缺失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意志力差,缺乏自律

多年的学习,学生们在讨论诚信道德时都有大量的理论与案例,并不缺乏诚信的基本知识。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当关系到学生们自己的个人利益时,就又能够找到无数个理由来为自己的不诚信行为解释,使理论与行动相背离,这主要是意志力的问题。另一方面,大学生社会经历少,缺乏对个人与社会、现实与未来关系的全面理解和认识,容易受到消极观念的影响。

2.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

教育问题从来就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渗透影响着学生们的思想。学生们在课堂上接受诚信教育,经不起现实中的一个不诚信实例的冲击。如拼爹升官、卖丑出名、名人的假学历、虚假的电视广告宣传、与现实严重不符的数字政绩、学校老师的假论文等,使诚信教育成了“空中楼阁”。所有的这些不诚信实例在告诉学生:诚信是“傻瓜”,社会的机遇是给那些不诚信的人的。相对于整个社会大环境,学校政治课上的诚信

教育明显担当不起“防火墙”的任务。

3.学校德育工作的滞后。

在高招不断扩招的情况下,学生数量的增加和社会迅速变化的影响,造成高校普遍存在着德育工作滞后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一是重视不够,德育工作仅仅局限于政治课中,没有与学生的具体学习联系起来。二是没有时代感,现在社会信息量非常大,学生接触到的信息非常多,如果继续用原来的方法进行教育,学生很难接受。三是学风不正。一部分学生所学专业自己不喜欢,还有一部分学生上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得到那张毕业证,学习的动力不足。四是教育理念不到位。在职业教育中管理者更重视学生的“能力”,更多地重视学生毕业后适应工作岗位的情况,对于思想问题重视不够。此外,近年来高校扩招,生源素质有所下降,也给学校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4.家庭教育乏力。

当代大学生大部分为独生子女,一方面,父母的娇惯,使他们缺乏承担责任的意识和勇气;另一方面,从小缺乏同龄的伙伴,容易形成不善于合作、自私、胆怯、不关心同伴等不良心理。由于升学的压力,很多家长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就带着他们四处上辅导班,把时间全部放在孩子的学习上,忽视或根本没有进行道德品质方面的引导。有的家长对孩子的不诚信行为不但不进行教育,还给予鼓励和帮助,甚至有的家长当着孩子的面做一些有违诚信的事情。家庭的教育是学生诚信教育的主要阵地,家庭诚信教育的缺失是导致学生诚信观不强的主要因素。

5.诚信制度不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