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故事有感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陶行知故事有感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生是个名人,可是有谁知道,他为了你们这些孩子,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为了坚持办学,他把自己的大衣和呢裤子都送到当铺去了,换来的几文钱解决了一天的菜金。夏天,他只有一件像样的衬衫,这也不稀奇呀。”高缨听着马先生的话,眼圈红了,他的耳边又响起了陶先生上课时讲过的话:“为了劳苦大众,我们吃草也干;为了受苦小孩。我们要饭也干!”他的眼前出现了陶先生和同学们一起喝稀饭,鼓励大家“勒进裤带共度难关”的情景,他仿佛明白了:为了办学,先生舍得一切??

从这段话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陶行知先生为了教育,他甘愿自己受苦。他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实在值得我们学习啊! 看着书,我的眼圈红了,我的脑海里又浮现了他挂在自己办公室的对联——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13

多 想??

谢大通 丰县初级中学七年级(5)班

《陶行知教育故事》里,有着许多关于陶行知在教育上的“小事件”,比如:请木匠当老师;上“活”的生物课;拆表的故事等等。这些事虽小,但却是体现了教育的最高层次——“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从这些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陶行知先生对教育的理念与追求。读完这些故事,想想我们现在的学习生活,不禁陷入了沉思:

早晨,太阳还没出来,在街上就可看到一群十来岁的孩子匆匆赶向学校,到校后就呆在教室里读书、听课、做作业,几乎一整天都不离开教室,即便是课间休息,最多也只是到走廊去转一圈;傍晚,太阳都下山好一会儿了,才听到放学的铃声缓缓敲响;回到家即便抓紧的写作业,也要到很晚才能结束;至于看电视,也只有等到周末才能有点“缝隙时间”了。这就是我们现在的学习生活模式了,也是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生活模式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相信大多数人都知道,现在科技快速发展,社会需要大量的人才,怎样选拔人才呢?就通过一次次的考试来进行,想有好未来,就要考试好,就要听好、读好、写好,可这种“好”的结果是什么呢?“麦苗、韭菜分不清”、 “不知道水开”、 “生活不能自理”等等高分低能的现象比比皆是,更可惜的是像罗阳那样的大学者也因身体状况“英年早逝”了,给他的家庭带来多大的悲伤,给国家带来多大的损失呀!

那么,怎样才能使教育更好的促进社会发展、促进生活的进步呢?这是整个社会所面对的一个问题,为此各地都开办了“陶行知研究会”,用陶行知的教育故事和理念来更好的促进现代教育的发展。

多想有一天:我们的生物课也能在草丛中听着蝈蝈的欢唱开始,

14

伴着鸟儿的鸣叫结束;我们的地理课也能边听山水的故事边体会山的高、水的深;而且还能到工厂去探究化学的奥妙和物理的精巧;我们的思想品德课也能在商场中开展,伴着不断的“打扰一下”、“对不起”、“谢谢您”的声音让我们健康的成长??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