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故事有感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陶行知故事有感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读《陶行知教育故事》有感

初一(5)班 秦丛丛

——人格长城中做到不留空隙

说起教育家,人们都会想起“孔子”,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杰出的教育家,他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认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并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我还知道一个教育家,他具有实事求是、知错求改、无私奉献等精神,他就是我们的榜样陶行知。我读了一些陶行知教育故事,从中学到了许多人生哲理。

陶行知,原名文濬,后改知行,又改行知。他是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1927年,陶行知办起了晓庄师范学校,开展乡材教育活动。1930年4月,国民党反动政府武力封闭了这所学校,还通缉他。1932年,陶行知在上海先后创办了“山海工学团”、“晨更工学困”、“劳工幼儿园”,继续推选中华普及教育运动。可以说陶行知先生的一生都奉献在了文化教育运动上,他是我国千百万教师的楷模,更是知识分子最早和劳动人民相结合的先驱。

育才学校是陶行知和全校师生亦手空拳办起的,有时全校师生几乎无以举炊,陶行知东张西罗,左支右出,迫不得已就停止体育锻炼,每天改吃两顿稀粥,以勉强维持生活。在这样艰难困苦中,有人劝陶行知把育才停办算了,但他们坚决不答应。他发动全校师生走街串巷,向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募捐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

陶行知带头外出募捐,并宣布一条纪律:募捐来的钱涓滴归公,在任何情况下,任何人不得很借故挪用公文。他自己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的上衣缝有两只口袋,一只袋公款,一只袋私款。有一次他到远处去募捐,走访了好多地方,募捐了不少现款,袋里装得满满的。在归途搭车时,忽然发现放私款的那只口袋里一分钱也没有了,他当时就有一个坚决的想法,决不拿用公家一分钱,尽管一天奔波下来,既疲惫不堪,又肌肠辘辘,但仍坚持从十里外步行回学校。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陶行知就是“以教人者教已”,走“建筑人格长城中”做到不留一点空隙。

一撇一捺一个“人”,但是要做一个像陶行知那样严明律已,以身作则的人还真不容易,所以,我鼓舞大家在建筑人格长城中做到不留一点空隙,向陶行知看齐。

1

宽容的对待他人

丰县初级中学七年级(13)班,王淼影,

陶行知不愧为著名教育家,他的“发糖教育法”成为中外教育史上的经典范例。

这个故事写了陶行知看见一位男生拿着砖块砸同学,陶行知把那男生叫到办公室里,通过奖励小男孩四块糖的事教育了他,让男孩知道了错误。

陶行知真令人佩服,因为他的教育方法与别人大有不同。一个男孩在学校里拿一块砖头砸同学,无论是什么样的理由,也是属于严重违反纪律的行为了。要是换做别的老师,早就对男孩不是又打又骂,就是对他拳打脚踢的了,哪还会像陶行知那个样子,心平气和的跟男孩谈话呢,更不会奖励小男孩四块糖果。

陶行知的教育方法与众不同。砸人虽然不对,但是因为那个被砸的男生欺负了女同学。这样看来,砸人完全是为了正义,只不过是行为不当而已。理解对方,帮助对方,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才能说服对方。

我也有过这样一位老师。那是我六年级的语文老师。班上有人打架了会被老师叫到办公室里。我原以为老师会把他们暴打一顿,但出于意料的是,老师只是教育了他们一下:打架是非常不好的行为,万一打伤了人怎么办,下次不要再这样了。

我读了《陶行知的“四块糖”》后,合上了书。我的脑子里还浮现出陶行知教育小男孩的那些文字和情景,令我感同身受。 的确,孩子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改变。无知可以变成有知,单纯可以变成复杂,莽撞可以变成老到,粗鲁可以变成细腻,怯懦可以变成勇敢,小气可以变成大度,蛮横可以变成理智。变与不变,大变与小变,既取决于自己,也取决于家庭和学校。一个充满爱心的老师,会创造无数的奇迹。因为宽容是一服灵丹妙药,能够在关键时刻矫正学生们的人生之舵。

2

珍重生命,珍爱生命

丰县初级中学七年级( 11 )班 吴晓亚

人生,在自己的哭声中开始,在别人的泪水中结束,这中间的时光,往往只被遗忘而不被珍惜!

—题记

人生,是幸福的,幸福中的甜蜜,甜蜜中的快乐;人生,是心酸的,心酸中的痛苦,痛苦中的难过;人生,是充满笑声的,笑声中的开心,开心中的泪水;人生,是充满泪水的,泪水中的伤心,伤心中的微笑??

人生如此短暂,眼睛一睁一闭就过去了,何不珍惜?死,有惊天动地,有平平淡淡。惊天动地中真诚的泪水,而不是惊天动地中愉悦的笑声;平平淡淡中幸福地含笑离去,而不是留遗憾于世痛苦离去!切记,珍重生命,珍爱生命!

“金陵名胜”之一 ——位于长江南岸的燕子矶,大江东流一去不返,苍凉而寥廓,感伤之情不觉悲从中来。燕子矶真是“金陵名胜”吗?时不时,燕子矶下就会浮起一具惨不忍睹的尸体!我看,燕子矶不再是“金陵名胜”,而是“金陵坟墓”!

当时,燕子矶矶头有两块木牌,苍劲有力的黑色大字清晰可辨,“想一想∕人生为一大事来,当做一件大事去。你年富力强,有国当救,有民当爱,岂可轻生?”“死不得∕死有重于泰山,或有轻于鸿毛,与其投江而死,何如从事乡村教育,为中国三万万四千万同胞努力而死!”看到这儿,我陷入了沉思,几行简短的字,却触目惊心。

这正是陶行知先生所为!他拜托在燕子矶旁开茶酒馆的好友辛甫暗中留意在矶头徘徊不去的轻生者,并且不要多卖出酒,以免客人喝醉了更加悲从中来。小小的木牌,不知惊醒了多少欲轻生之人停下投江的脚步?物虽小,功劳大!1980年,已88岁高龄的陈子展教授回忆说“我在南京上大学时得了胃溃疡。一天,我正在读书,一阵阵剧痛袭来,简直使我要发疯了!我便来到燕子矶,想跳江了却一生。我抬头望去,猛然间六个大字映入眼帘——‘想一想’‘死不得’。我猛然觉悟,打消了跳江的念头。”

陶行知先生多么伟大呀!他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数不胜数,多如繁星!人,理应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在古代,自杀是忠于职守、爱国爱民的英雄烈士,但如今,英雄烈士已成为历史。在今天,自杀是懦弱、不负责任无能的表现!正视困难,珍重生命,就是刚强勇毅!珍爱生命,是每一个人的职责!

“为了您和他人的幸福,请您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广播不停

3

地叫着,刺耳而尖锐。眼看就要迟到了,我心急如焚!突然,一辆银白色的跑车疯狂地飞速冲过来,不知何时,一辆大货车疾驰而来。我不由自主地捂住了耳朵。微微睁开眼,我看到了最不想看到的东西:血腥弥漫在空中,鲜血在马路上肆意流淌,汽车被撞的废铁一堆。人群里一声尖叫,换来的是亲人无尽的痛苦!广播仍在响着“你的外出牵连着家人的心,切记:司机一滴酒,亲人一行泪??”不知何时,尖锐刺耳的广播也变得和悦、委婉!

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儿,也没有拐不过去的弯儿,不要被困难庞大的外表所吓倒,正视困难,轻生者何处有?珍重生命!世上没有后悔药!当厄运降临,悲剧发生,多么诚恳地反悔、多么可怜地请求,上天也不会可怜你,世界是公平的。珍爱生命!

重于泰山的死,换来人们真诚的眼泪,那泪水是无价的珍珠,莹莹光无尽!轻于鸿毛的死,换来人们悲伤的眼泪,那泪水是微小的鱼目,颗颗无价值!

珍重生命!珍爱生命!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