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质量管理复习资(文字题部分)(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项目质量管理复习资(文字题部分)(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5. QFD的基本环节 (论述) P55~P61 (自己扩展)

答:QFD是用比较清晰的图表,将顾客的需求和期望的复杂关系系统的表达出来,并进行总和权衡分析,以提供选定方案的决策依据。

QFD的基本环节如下:1、需求与期望语言信息转换。 2、要求项目信息转换。 3、需求质量聚类。 4、需求质量重要度的确定。 5、质量要素的抽取。 6、形成质量表。 6. 简述项目质量控制的特点?P117~P118

答:项目的质量控制不同于一般产品的质量控制,其主要特点为:

1、影响质量的因素多。 2、质量控制的阶段性。 3、易产生质量变异。 4、易产生判断错误。 5、项目一般不能解体、拆卸。 6、项目质量受费用、工期的制约。 7. 简述实现项目质量控制的条件P119

答:要实现控制,首先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有合格的控制主体;二是有明确的控制目标;三是有理想的控制机制。

8. 简述在项目管理中发现异常的方法P121~P124

答:发现异常的主要方法有:直方图分析法、数值分析法和动态分析法。

直方图分析法:为了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出质量数据的分布状况,可以用横坐标标注质量特性值,纵坐标标注频数或频率值,各组的频数或频率的大小用直方柱的高度表示,这种图形称为直方图。以频数为纵坐标的直方图称为频数直方图,它直接反映了质量数据的分布情况,故又称质量分布图。直方图表现了所取数值的分布,但其实质是反映了数据所代表的项目实施过程的分布,即实施过程的状态。根据直方图的这一特点,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直方图,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稳定性加以判断。观察图形的分布状态。正常型分布状态,如左右对称的山峰形状。异常型分布状态,如偏向型和双峰型和平峰型。直方图与公差(或标准)对比。观察直方图的形状只能达到判断实施过程是否稳定正常的目的,并不能判断是否能稳定的生产出合格的产品。而将直方图与公差或标准对比,则可达到此项目的。

数值分析法:对定期采集的数据加以统计分析,根据统计分析的结果判断是否有异常。

动态分析法:采用控制图法,分析质量随时间而变化的情况,以判断是否有异常。控制图法将作专门叙述。

9. 简述动态控制图的控制界限原理及作用P144~P146

答:原理:确定控制界限是制作控制图的关键。控制界限可根据数理统计原理计算得到。世界上较多国家都是采用“三倍标准差法”,即“3σ”方式确定控制界限。

作用:控制图是用于区分质量波动究竟由于偶然因素引起还是由于异常因素引起,从而判明项目实施过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以达到“预防为主”和“控制”的作用。

25

10 .X-R控制图的绘制步骤是什么?P151~P153

答:若项目实施条件基本相同,且实施过程相当稳定,则可依据以往的经验数据。若没有可靠的经验数据可供参照,则应按以下步骤作控制图。

1、收集数据。 2、数据分组。 3、建立X-R图数据表。 4、计算各组平均值X,并列入表中。 5、计算每组的极差R,并列入表中。 6、计算总体平均值X,并列入表中。

7、计算各组极差值的平均值R,并列入表中。 8、按表4-5所列计算公式计算控制界限。 9、制作控制图。 10、在控制图上打点。 11、标注有关事项。 11. 判断控制图出现异常的原则是什么?P176

答:1、凡点子恰好在控制界限上,均作为超出控制界限处理。

2、点的分布排列出现缺陷,点的排列分布形态出现如“链”“周期”“偏离”“接近”“倾向”等,均视为异常。

3、连续25个中有超出界限的点;连续35点中,有超过1个点超出界限;连续100点中有2个以上超出界限。以上均是视为异常。

12. 如何利用相关图进行相关分析?13. 如何对散布图进行观察分析?P185~P186

答:散布图的观察分析。通过观察散布图上点的分布状况,可以看出两种数据之间是否有相关关系,以及关系的密切程度。在散布图这讴歌,当X值增大时,Y值有相应增大或减少趋势,则认为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否则不相关。实际作出的散布图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类型。正相关、负相关、不相关、非线性相关。

14. 项目开发阶段的质量管理的内容是什么?P247

答:项目开发阶段的质量管理,主要包括三大内容:一是搞好质量设计;二是控制设计质量;三是进行质量预控。

15. 事前质量管理主要内容是什么?(论述)P223

答:事前质量管理。其主要工作内容有:1、技术准备。2、物质准备。3、组织准备。4、现场准备。 16. 如何控制项目设计的质量P217

答:设计方案确定后,项目开发、设计人员就必须严格按方案要求进行设计,保证设计质量。为此,在设计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严加控制。1、设计评审。2、经济分析。3、严格遵守设计过程的工作程序。4、设计跟踪。

17. 如何进行项目质量预控?(论述)P218~P220

答:项目质量预控,就是针对控制对象预测造成质量问题的因素,拟订质量控制计划,设计控制程序,指控检验评定标准,提出解决有关问题的对策,编制质量控制手册等。具体工作有:1、影响因素预测。2、拟订质量控制计划。3、设计控制程序。4、制定检验评定标准。5、确定对策。6、编制质量控制手册。

26

18. 说明中位数检定法的步骤P190~P191

答:中位数检定法;其检定步骤如下:1、制作散布图。2、在散布图上画出垂直中位线和水平中位线,使得图上在垂直(水平)中位线左右(上下)的点数相等。3、区域编号并记点数。4、求对角区域的点数之和与总点数。5、与中位数检定表比较并加以判断。

判定数>n(Ⅱ)+n(Ⅳ),则呈正相关;判定数>n(Ⅰ)+n(Ⅲ),则呈负相关。 19. 如何进行工序质量管理P227

答:工序质量管理,就是对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管理和对活动效果的质量管理,以实现对整个项目实施过程的质量管理。进行工序质量管理,主要应注意以下几方面工作: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2、主动管理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3、及时检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4、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 20 . 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包括那些内容/P237~P239

答: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一部分是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具体应用于质量管理体系的说明;另一部分是对其他问题的说明。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与产品要求。2、质量管理体系方法。3、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4、质量管理体系文件。5、质量管理体系评价。6、统计技术应用。 21. 项目质量持续改进的特征是什么?P256

答:项目持续改进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持续改进是质量改进的渐进过程。2、持续改进是积极、主动的。 3、持续改进的内容是广泛的。4、项目质量的持续改进与相关组织的持续改进是密切相关的。5、持续改进的目的是提高有效性和效率,确保实现预期目标。 22. 质量管理过程模式包括那些内容/P258

答:质量管理过程模式,该过程模式将“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和“测量、分析和改进”作为质量管理体系的“四大板块”。

23. 进行项目质量持续改进需要转变那些观念?P265~P267

答:1从事后检验到事前预防。2、从项目到过程,再到全过程。3、从部分人员到全体人员。4、从项目到顾客,再到社会和环境的需要。5、从控制到改进,再到进步。 24. 什么是项目质量成本?项目成本包括那些内容?P281

答:1、质量成本是指为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发生的费用以及没有达到满意的质量所造成的成本损失。质量成本是质量问题的经济表现。

2、项目质量成本是指为了将项目质量保持在规定的水平上所需的费用,它是保证和提高项目质量而进行的质量活动所支付的费用与由于质量事故所造成的损失之和。项目质量成本一般可分为预防成本、鉴别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和外部质量保证成本五项。

27

25 标准化在质量管理中有那些作用?P310~P311

答:标准化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1、为质量管理提供目标和依据。2、建立项目实施的最佳秩序。3、实现科学管理。4、增加企业竞争能力。5、提高项目质量。6、推动技术进步。 26 简述项目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P300

答:项目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主要包括:质量教育工作,质量责任制,标准化工作,计量工作,质量信息工作,项目质量文化等。

27. 对技术人员如何进行质量教育?P305~P306

答:技术与管理人员的教育内容除了“质量意识教育”“质量管理知识教育”“技术教育”教育内容外,尚需增加以下教育。1、质量管理常用方法。2、概率分布与统计推断。3、工序质量控制。4、抽样检验。5、感官检验。6、方差分析和正交试验设计。7、相关与回归分析。8、参数设计和容差设计。9、可靠性基础。10、质量咨询诊断。11、质量的经济效益。

28. 实施过程方法这一原则一般应采取一下措施?P20

答:1、识别项目所需要的过程,明确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

2、确定每个过程为取得所期望的结果所必须开发的关键活动,并明确管理好关键过程的职务和义务。 3、确定控制过程运行有效的准则和方法,并实施对过程的监控和测量,包括测量关键过程的能力。 4、对过程的监控和测量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寻找质量改进点,并采取措施,以提高过程的效果和效率。 5、评价过程结果可能产生的风险、后果及对项目质量的影响。 29、保证质量与质量保证的区别?

答:质量保证的内涵已不是单纯地为了保证质量。保证质量是质量控制的任务,而“质量保证”则是以保证质量为基础。 30、简述合格性控制?

答:为保证项目或工序质量符合质量标准,及时判断项目或工序质量合格状况,防止将不合格品交付给用户或使不合格品进入下一道工序,必须借助于某些方法和手段,检测项目或工序的质量特性,并将测得的结果与规定的质量标准相比较,从而对项目或工序作出合格、不合格或优良的判断(称之为合格性判断);若项目或工序不合格,还应作出适用或不适用的判断(称之为适用性判断)。这一过程就称为合格控制。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