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研自然辨证法讨论题参考最新刘老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上大研自然辨证法讨论题参考最新刘老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对自然改造取得巨大成果的同时产生的。现代科技发展也造成对人的异化。现代科技使人类的力量越来越大,而作为个体的人则在逐步退化,作为生物的人的诸如视觉、听觉、身体灵敏度等本能的东西正在弱化甚至丧失,科技的飞速发展反过来造成了对人的异化。正如爱因斯坦所指出那样,“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刀子在人类生活上是有用的,但它也能用来杀人。” 3、如何看待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技术的两面性是指技术既存在满足人类需求,为人类造福的正面价值,它同时也会对人类带来一定的危机、隐患、甚至是灾难的负面影响。

从“一分为二”的哲学观点看,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但是,必然有一面是主导的,这一面就决定了事物的基本特性。一个有用的技术项目或产品,只要它存在价值,仅管它还存在某种危机和隐患,我们仍然要使用它,这就是我们对待两面性的正确态度。 4、科技能否解决一切问题?为什么?说说你的看法。

我们承认今天还有一些科学没有解决的问题,但是它明天可以解决;如果明天它没有解决,那么后天它可以解决;后天它还不能解决,也不要紧,它将来一定可以解决。这是一种信念,因为科学已经给我们带来了那么多的物质上的成就,以至于我们相信它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归根到底,这只是一个唯科学主义的信念。

17

这个信念本来是不可能得到验证的,实际也从来没有被验证过。但是更严重的问题是,这个信念是有害的。

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的问题,既有上层建筑的因素(比如政治、军事、文化方面的因素),也有最根本人的创新因素。上层建筑和人的创新的因素,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物质基础上才能发展的,毕竟这一切都是经济结构决定的。而科学技术,只是一个催发剂,只是在加速社会的生产力的发展,从在,而促进社会的生产关系调整。而各个阶级的政治利益矛盾是不可以用科学技术来解决,只能通过政治的方式来处理。 第八周:

根据一些有识之士的诊断,当代社会的一个突出的困境是“科学”与“人文”之间的紧张或者分裂。根据他们的理由,在教育体制上,专业教育的分科化已使得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互相隔绝;在学科性质上,科学的日益强势和科学自诩的与价值无涉使得受教育者越来越缺少人文关怀,如此等等。

然而,“科学”和“人文”究竟分别指的是什么?它们的目标是什么?又在何种意义上说它们之间存在紧张?都没有特别一致的意见。

请谈谈你对“科学”和“人文”的理解,试就它们之间的关系阐明你的主张,以及支持特定主张的理由。

18

参考书目:

肖峰著:《论科学与人文的当代融通》,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科学:即自然科学,指一自然中的客观规律,他们形成不完全以人类为基础,泛指一切脱离人类后,仍能够形成的东西。

人文:即社会科学,指一切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形成的一些衍生物,例如:文学、美学、艺术、宗教、音乐、伦理、法律等。 目标:表面看来,科学是求真,解决对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认识问题,要回答的问题是:“是什么? 为什么?”回答得越符合客观世界及其规律就越真,越科学。而人文是求善, 解决精神世界的认识问题,要回答的问题是:“应该是什么?应该如何做?”回答得越有利于人民利益就越善。显然,真为善奠基,善为真导向,两者是可以相辅相成的。都注重客观实际,倡导创造性思维。

毫无疑问,社会发展的最佳状态是使整个社会在科学与人文两方面得到协调而全面的发展。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日益激烈的竞争尤其是只注重对物质财富的占有,导致了普遍存在的只重视科学而忽视人文的现象。其实,离开科学是万万不能的,但是仅有科学也不是万能的,科学必须走向人文。科学与人文虽然在形式上是分离的,但尤其本质而言应该而且是可以统一的,关键是人们是否意识到二者的

19

统一将会给社会来怎样的福音,而二者的分离又将会给人类造成何等的灾难。对于一个人、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来说,科学与人文相融则利,相离则弊。因为科学与人文不是彼此无关的事,科学与人文都有自己明确而强烈的追求,一个追求真,一个追求善,都在追求自己的真理,而真与善的追求往往不可分割。科学与人文都十分重视客观实际,尊重客观规律,努力探索客观存在的奥妙,二者在精神实质上是相通的。科学与人文的发展都离不开创造性思维,而正确的创造性思维都能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区分主次,把握关键,这是科学与人文的共同特征;同时,创造性思维又是一个整体性思维,是逻辑思维加形象思维,无论是科学家还是艺术家,其创造性思维概莫能外。教育应该是科技与人文的一体化教育。 第九周:

请大家谈谈自己对“钱学森之问”与“李约瑟难题”的理解。 先看两个人的回答:钱学森认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而对于“李约瑟难题”,李约瑟本人也有过解答。他认为,近代科学之所以没有在中国产生,一是中国没有具备宜于科学成长的自然观;二是中国人太讲究实用,一些发现滞留在了经验阶段;三是中国的科举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