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阅读精练(含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名师整理)最新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阅读精练(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备考: 古代诗歌阅读复习检测

【真题解析】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5分)(2018年福建中考)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 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 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 D. 本诗寓情于景,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2.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答案】1. C 2. 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景象壮丽。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故C项分析不正确。

2.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描绘诗歌中某一句的意境,要先正确翻译,然后再加上自己适当的理解和描写即可。本句话翻译为: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景象壮丽的景象。 (二)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1-2题。(5分)(2017年福建中考)

木兰诗(节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

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对上述节选部分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手法描写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军用的生活。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

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表示多数。

2.“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什么心愿?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答案】1.(3分)C 2.(2分)放弃功名;尽快回归故里,与家人团聚。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为互文的修辞手法。应理解为:将士们【解析】

浴血奋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多年后回到故乡。

2.本题考场对内容的理解,从“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可以得出答案。 (三)阅读下面元曲,完成题目。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

B.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C.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

D.这首小令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2.请你展开想象,描绘“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所展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案】1.B(曲眼是“断肠人在天涯”。)2.在深秋村野的荒凉古道上,一位漂迫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下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漫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

【解析】1.本题综合考查考生赏析元曲的能力。考生要学会捕捉曲眼,分析景物特点,体会意境,探究作家的情感等方面的知识。选择题宜运用排除法来解题。

2.本题考查考生对诗句画面的理解。解题时,要抓住“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这五个意象,这些意象都熔铸了作者的主观感情,牵连着作者的那份羁旅愁思,反复揣摩、体味这些意象,就不难描绘出诗句的画面。 【实战演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 1-2 题。

春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