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报告之父母教养方式开题报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工作报告之父母教养方式开题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2]大,尤其是过分依赖母亲的孩子在学龄前表现出更多的焦虑和退缩行为。

bradley考察了母亲有无滥施身体惩罚对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发现母亲对儿童滥施身

[19]体惩罚和儿童的问题行为(尤其是外显问题行为)有显著性的相关。结果表明,滥施身体

惩罚的家长会受到儿童不良行为的强烈的反作用,同时也把自己的教育作用降到最低,使亲子之间产生不良的相互作用,强化了儿童的问题行为。

以上是西方心理学家采用实证的观察研究,因而其结果有可信性及有效性。但是他们的实验只是局限于研究家庭中亲子关系间的单向的影响,即父母对子女的影响。较少研究儿童行为如何影响父母教养态度和方式的选择以及外部因素对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如父母的性别、职业和受教育水平、特定时期的社会特征和儿童的年龄、性别等特征会影响到父母的教养方式。 2、国内学者的研究

由于我国社会文化背景包括文化传统、社会制度、生产力发展水平、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都与西方存在很大差别,造成在教育方式也有极大的不同,需要探究西方教养方式的研究结果是否适用于中国。我国许多研究儿童发展与教育的专家学者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采取各种方法对父母教养方式在儿童发展中的影响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研究。

关于父母教育方式的类型,我国学者从各自的角度揭示了不同的类型(白燕,1990;

[16]刘金花,1991;万云英,1990等)。关颖(1993)将其分类概括,从亲子之间的相互地

位和关系可以分为专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专制型的父母对孩子的行为过多地干预,要求孩子随时都要遵守父母的规定;放任型的父母则对孩子没有要求和行为规范,放弃父母的责任,对孩子发展和生长持一种放任自流的态度;民主型的家长则把孩子作为独立的个性,能尊重和听取孩子的意见,既坚持原则又注意培养孩子独立性,关注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此外,

[17] 杨丽珠等(1992)、王艳萍(1994)也对父母教育方式有了进一步的研究与认识。

程华山等研究了上海市区幼儿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发展的影响。他们通过对20名4岁幼儿的家长在“权威”和“关爱”两个纬度上得分进行聚类,得出五种教养类型(a、b、c、

d、e),研究表明:不同类型教育方式对幼儿发展的影响也不同。家长教育方式对幼儿动作、智能、社会性行为有显著性影响。许政援等(1985)与全国十个地区进行协作,用问卷调查了3-6岁幼儿的教育方式与幼儿性格特征的关系,研究表明:良好的教育方式对幼儿优良性

[18]格的形成起积极作用。

[14]1995年北师大的林磊研究了“幼儿家长教育方式的类型及其行为特点”,从溺爱性、

专制性、放任性、期望性、不一致性、拒绝性和民主性七个纬度对父母教育方式进行评价、定型。他的研究表明,积极型的方式有利于孩子的个性发展,而其他类型则存在各自不同的缺陷。林磊的研究考虑到了父母教育行为的各个方面,避免了以往心理学家所使用的根据单

一纬度得分来划分的做法,从而避免了划分上的绝对性。 (三)关于儿童问题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互作用

心理学家bell指出:是儿童的行为模式导致父母采用特定的教养方式。ste- vens long发现儿童的活动水平可能影响到父母对惩罚方式的选择,当活动量很大的孩子和安静的或中等活动水平的孩子都表现出同样的不良行为时,高活动水平的儿童可能引发父母更严厉的惩

[24]罚措施。sawin等人的研究发现孩子受惩罚之后作出的反应也能影响父母对惩罚策略的选择,儿童在纪律约束背景中的反应能够调整父母的行为并且可以保存、增加或减少父母的惩罚。当孩子因为表现出不良行为而受到惩罚以后,孩子可能作出以下反应:忽视父母的惩罚;或作出弥补;或恳求父母;或表现出对抗。当孩子不久后再次表现出不良行为时,父母对表现出对抗反应的孩子选择更为严厉的惩罚,而作出补偿反应的孩子受到的惩罚会比较轻。涫原等人的研究表明,儿童半岁,1岁和8岁时外显的问题行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母亲在儿童1岁半8岁时的否定态度;而母亲在儿童5岁时的否定态度对儿童8岁时外显问题行为 [23] 有一定的影响。

[11]2002年北师大吕勤、陈会昌等人用发展的、动态的方法对父母的教养态度与儿童问

题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她们在相互作用情境中的稳定性进行了考察。研究采用交叉时序滞后设计,对北京市172名儿童从2岁起进行为期两年的追踪研究,分别在儿童2岁、4岁时对其父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儿童外显的问题行为与父母教养态度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在儿童2岁时和4岁时父母教养态度中的惩罚性可以显著地预测当时儿童的外显问题行为。大量的研究证明惩罚、打骂、羞辱、拒绝、专制和过度保护、包办、溺爱、不问不

[12]管等教养方式造成社会退缩、急噪、任性等问题发生率高。 长期以来,关于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都被看作是一种由父母抚养孩子并且影响、调适塑造孩子行为的单向作用过程,但是近年来,越来越的多的学者用家庭系统论的观点考察亲子之间的交互作用及双向影响。不仅是父母通过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发展产生影响,同时,儿童的行为特征也反过来影响父母。 (四)对研究的简评

大量的研究表明:儿童问题行为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儿童早期,且外显的问题行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孩子是家庭教养环境的参与者。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几年心理学界和教育界比较关注家庭中亲子抚养方式与子女心理健康问题。但是对于家庭中父母教养方式带给孩子的行为结果的实证研究成果还是不多见。另外,学者们对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问题行为的相互作用过程研究非常少,也没有探讨在这一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影响机制。在研究中,没有考虑到儿童对父母教养方式的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激励着有关学者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为改善父母教养方式防治儿童的问题行为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 三、论文框架研究

3-6岁儿童问题行为与其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及其关系的实证研究 (一)引言

(二)资料与方法

1.调查对象:随机选取宁波市(宁波江北区、海曙区、象山、鄞州)的5所幼儿

园的大中小班幼儿及家长。

2.调查工具:选取父母填写的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来测查儿童的问题行为;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来考察父母的教养态度。

3.调查程序:

在某一幼儿园调查之前,调查者先向该幼儿园领导和班主任讲明本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取得他们的支持;随后调查者随机选取该幼儿园不同班级幼儿为调查对象,由班主任负责将问卷发放给家长,填写完后交给班主任老师收集,然后统一交给调查者。调查工作从2005年12月开始。

4.处理将资料量化赋值后输入计算机,应用spss12.0对资料进行统计。

(三)研究结果 内容包括:

1、父母的学历及职业情况 2、父母教养方式统计

3、儿童问题行为因子状况

4、父母不同教养方式下儿童问题行为因子状况

5、父母不同教养方式下不同性别儿童的问题行为比较 6、父母不同教养方式下不同年龄儿童问题行为比较 (四)分析与讨论 (五)结论与建议

四、论文撰写的进度安排

2005年6月底—8月 选题,确定导师和毕业论文的大致方向;阅读书籍及相关文献。 2005年9月 确定具体的论文题目,查阅相关文献、书籍。

2005年10月—11月 研读相关资料,撰写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制定论文提纲与调查方案。 2005年12月5日向宁波市中山艺术幼儿园和宁波市宝韵幼儿园投放问卷。

2005年12月5日向鄞州东方幼儿园投放问卷。

2005年12月9日向象山县春晖幼儿园和象山石浦中心幼儿园投放问卷。

2006年2月—3月 整理、分析数据,撰写与修改毕业论文。 2006年4月 修改论文,准备论文答辩。 参考文献:

[1]凌燕,儿行为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家庭干预. 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第1期

[2]孙煜明,动机心理学.[m]大拿金大学出版社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