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学教育研究三十年成果公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中国数学教育研究三十年成果公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形式主义的哲学观的方法论;悖论与数学基础问题;关系映射反演(RMI)原则;数学模型方法(MM);数学公理化方法;群论思想方法;非标准数域与非康托型自然数模型的构造方法、数学概念的抽象度分析法;化归思想的数学描述;数学审美的直觉原则等。随后,提出“把数学方法论用于数学研究和数学教学改革”的思想,国内许多地区开展了数学方法论与数学教育结合的教学实验(如MM实验),取得了一些富有意义的成果。

综观上述研究成果可以看到,我国数学教育研究的“新传统”已初见端猊。1978年以来,我国数学教育研究由局部到整体,由表层到深层,由空泛到实在,由感性到理性,初步形成相对稳定的研究范式。在研究内容方面,逐步突破了之前只关注教学论问题的局限,由教学论拓展到课程论、学习论、数学教师专业发展、数学教育哲学、数学方法论、数学文化等研究领域,初步建构了中国数学教育研究的大系统,多方位、全方位的研究正在稳步推进。而且,研究内容紧密结合数学课程改革的现实问题,注重解决数学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并将其向理论层面的提升,丰富和完善数学教育理论体系。

在研究思维方面,由单纯的经验性总结方式向实证研究和理论思索范式转型,从由一般教育、教学、心理理论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这种演绎式思维,转向从数学教育本身的实践问题作为逻辑起点构建数学教育理论的归纳式思维,形而上与形而下的思维碰撞为研究在迈向数学教育本真问题方面奠定了认识论基础。另一方面,研究的视野逐步国际化,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的接轨打破了我国学者因有的传统思维局限,以批

判、借鉴的态度对待西方数学教育研究传统并将中国数学教育的优势和特色推向国外,这种共融、互利的局面正在形成。

在研究队伍方面,我国已经形成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的数学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大量的新生力量正在充实数学教育研究队伍。各级教学研究人员、一线数学教师、高等学校研究人员由过去相互独立的作坊式研究逐步走向相互融合的集成式研究,研究共同体的形成方兴未艾。

中国数学教育的研究队伍已具备相当规模、研究方向多维性,产出了数学教育类论著数量巨大、品种繁多,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然而,反观历程,梳理成果,可以感到有明显的缺陷和严重的不足。具体地说,数学教育学的学科地位模糊、理论体系尚未形成;本土性、原创性的概念不多,低水平的重复研究、验证性研究较多,没有形成有影响、有显示度的成果;数学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没有跟上课程改革的进程,尽管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10年,但缺乏对课程改革的理论、实施、评价的系统研究;数学教育研究没有充分地与国际研究接轨,课题研究和成果展示都不同程度缺乏对话平台,我们的研究工作相对封闭。

因此,要加强学科的理论建构、优化研究队伍的知识结构、明确研究方向的选择和定位,这些是中国数学教育界必须要做的事情。 三、成果与影响

研究的主要成果包括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论著5部:《中国数学教育哲学研究30年》、《中国数学教学研究30年》、《中国数学教育心

理研究30年》、《中国数学课程研究30年》、《中国数学文化研究30年》。在《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数学教育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3篇。

系列论著成为许多高校数学教育研究生的必备参考书,发表论文引用次数合计30余次。 四、改进与完善

由于本课题涉及的内容多、年代跨度大,因此会出现研究的漏洞和不足。首先,资料收集可能不全。网上资料丰富,所有刊物自1978年以来的文献都能找到,但是,出版的论著收集却比较困难,虽然我们查阅了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江苏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图书馆的书目,但可能还是会遗漏一些文献,给研究造成损害。其次,对文献的筛选可能产生失误。研究的原则是广泛收集文献,去粗取精,选择一些重要文献进行综述和分析,但是由于参与研究的人比较多,研究生在把握文献水平上会出现差异,可能会把一些不是十分重要的文献选入而把一些相对重有文献剔除。第三,部分研究专题在综述基础上的反思方面作得不够,这一部分本来应当是研究的重要部分,削弱之后势必造成研究质量的下降。以上三个方面是本课题研究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