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北京各区初三二模语文分类汇编 - 基础·运用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2019北京各区初三二模语文分类汇编 - 基础·运用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

地上的水过了脚面,湿裤子裹住他的腿,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和背,横扫着他的脸。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他像要立定在水里,不知道哪是路,不晓得前后左右都有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心中茫茫的有点热气,耳旁有一片雨声。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就那么半死半活的,低着头一步一步的往前拽。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的任着车夫在水里挣命。

......

雨住一会儿,又下一阵儿,比以前小了许多。祥子一气跑回了家。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

(1)本文节选自老舍的长篇小说《____》,该作品取材于市民生活,主要描绘了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1

分)

(2)看完这段文字,同学们纷纷在微信群里发表感想。下面是四位同学分别写下的感受,其中表述不准确的一项

是(2分)

A.烈日下,强拉车,虽有阴凉不敢躲;暴雨中,苦挣命,纵然浇晕不能停。

B.读过这段文字,“裹”“砸”“扫”“浇”等动词,我们仿佛感受到祥子在与烈日抗争,与暴雨抗争,与命运抗争。

C.文章最后一句 “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作者巧妙地表现祥子的艰辛痛苦和风雨飘摇的命运。 D.老舍笔下的人力车夫的故事给我们上了一课,烈日下的喘息,风雨中的哆嗦,让我读出了下层劳动人民的辛酸苦难。 【怀柔二模答案】

一、基础·运用(共13分)

1.(共4分)(1)(2分)D (2)(2分)B 2(2分)C 3.(2分)A 4.(2分)B 5.(共3分)(1)《骆驼祥子》B 【平谷二模】

一、基础·运用(共14分)

端午节来临之际,学校组织了“端午季·家国情”主题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1-4题。(共14分) 1.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资料,准备作为展板的序言。阅读这段文字,完成(1)—(3)题。(共6分) “一年一度又端阳,汨水悠悠屈子殇。”两千多年前的汨罗河畔,面对国破家亡,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悲愤交加,纵身一跃,化作了汨罗河畔的一缕诗魂。他就是屈原。

屈原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屈原豪情满怀【甲】竭忠尽智。他提倡“美政”,对内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后虽遭谗被疏,甚至被

17 / 28

流放,却痴心不改,体现了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在长期的流放生活中,屈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借以表达内心.

集聚的深挚悲痛和深切忧患。屈原使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创作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乙】“楚辞”,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 )了一片新天地。

在榴花似火的五月,一个民族以节日的名义年年祭奠你,岁岁凭吊你。每到中华民族危难之际,我们都会用你的精神来互相鼓舞,共抵外侮!“国亡生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屈原,你的诗文永远滋养着我们这个诗歌的国度,你的精神永远烛照着我们这个奋进的民族!

(1)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汉字和给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开(辟) 痴心不改(zhī) B.开(僻) 痴心不改(chī) ..C.开(僻) 痴心不改(zhī) D.开(辟) 痴心不改 (chī) ..(2) 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甲】顿号 【乙】冒号 B.【甲】逗号 【乙】冒号 C. 【甲】逗号 【乙】破折号 D.【甲】顿号 【乙】破折号

(3) 画线的句子作为这段文字的总括句,表达欠妥,请你加以修改。(2分) 修改:

2.校团委准备在展板上粘贴 “端午”两个字,下面是三幅书法集字图。请结合屈原这一人物生平选出一幅,并说明理由。(2分)

3. 学校团委组织同学们观看了历史剧《屈原》。下面是剧中主人公的一段独白,请你阅读这段文字,完成第(1)—(2)题。(共4分) 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在这暗无天日的时候,一切都睡着了,都沉在梦里,都死了的时候,正是应该你咆哮的时候!

……

但是我,我没有眼泪。宇宙,宇宙也没有眼泪呀!眼泪有什么用啊?我们只有雷霆,只有闪电,只有风暴,我们没有拖泥带水的雨!这是我的意志,宇宙的意志。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

(1)该剧是由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 ① (人名)于1942年1月创作完成的。你还读过他的作品

《 ② 》。(2分) (2)看过该剧后,同学们的心情异常激动。下面是四位同学分别写下的感受,其中修辞方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你满腹经纶,却难登政治舞台;你励精图治,却难改败坏朝纲;你洁白无瑕,却难免奸臣

18 / 28

陷害。

B. 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交响乐,它以历史为题材,表现了抗战时期中国人民同仇敌忾的民族精神。 C.蔑权贵,洁身自爱,玉可碎而不改其骨;斥黑暗,刚直不阿,竹可折而不毁其节。 D. 汨罗江咆哮着,呐喊着,你用掺了泪痕的诗句传唱着一个不朽的灵魂,日日夜夜,千年 不息。

4. 初三(1)班举行了“迎端午,写楹联”的活动。下面是某同学书写的一副对联,请你在横线处填入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恰当的一项是(2分) 上联:赛舟品粽, ① ,博大精深扬中外 下联: ② ,赞屈子, ③ A.①展习俗 ②吟诗作赋 ③高洁伟岸传古今 B.①展习俗 ②吟诵诗句 ③气魄雄浑传今朝 C.①美习俗 ②吟诵诗句 ③高洁伟岸传古今 D.①美习俗 ②吟诗作赋 ③气魄雄浑传今朝 【平谷二模答案】

一、基础·运用(共14分)

1.(1)答案D(2分) (2)答案C(2分) (3)答案示例:

屈原是一个爱国的政治家,是一个伟大的诗人。 (2分。意思1分,表达顺序1分)

2.答案示例一:

选甲,草书。草书的特点是狂放不羁。屈原在政治上满怀豪情,提倡美政,变法图强,草书恰恰能展现他追求的高远,内心的旷达与大气。

答案示例二:

选乙,楷书。楷书的特点是形体方正,字体端正。屈原忠贞正直,满腔忧国忧民之情爱,品性光明磊

落,楷书恰能体现其特点。 答案示例三:

选丙,行书。行书的特点是洒脱自然,潇洒随性。屈原做事顺其本心,当政时 为国为民,国亡时从容赴死,行书可体现其特点。 (2分。选择没分,理由2分,字体1分,人物1分)

3.(1)答案:①郭沫若 ②《女神》《 星空》《天上的街市》(共2分,每空1分) (2)答案:B (2分)

19 / 28

4.答案:A(2分) 【房山二模】

一、基础·运用(共12分)

学校在房山区张坊镇红酒大道举行“走进葡萄酒庄”主题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1-4题。

1.一位同学介绍了我国古代葡萄和葡萄酒的知识,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共4分)

中国最早关于“葡萄”的文字记载是《诗经》。“六月食郁及薁”,“薁”就是野葡萄。但是,今天我们习惯上说的葡萄,指的是欧洲葡萄,是在汉武帝时期才来到中国的。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葡萄随着张骞传入中国。史书中关于葡萄酒的最早记载来自《史记》,之后东汉至隋朝,葡萄酒一向为达官贵人的奢侈品。唐朝是中国葡萄酒酿造史上很兴隆的时期,唐代诗歌《对酒》中写道:“葡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甲】了.葡萄酒能够像金叵罗那样,作为少女出嫁的陪嫁,可见那时葡萄酒已经普及到了民间。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 。(1分)

(2)“葡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是被称为“诗仙”的唐代诗人 (填人名)的诗句。(1分) (3)对文中加点字的笔画数和【甲】处应填入词语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叵字共5笔 【甲】记录 B.叵字共6笔 【甲】记录 C.叵字共6笔 【甲】纪录 D.叵字共5笔 【甲】纪录

2.下面是某同学采访酒庄工作人员时写下的一段话,请阅读文字,完成(1)-(2)题。

①张坊红酒大道是一条以葡萄酒为主题的旅游观光大道,串联了5家酒庄。②宽阔平坦的柏油路两旁是整齐的葡萄田,道路两侧开放的月季花散发着【甲】。③丹世红酒庄的总工程师李虎军介绍说,这片土地种植葡萄并酿制成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朝,适宜的气候和土壤吸引他们在这里投资建设酒庄。④酒庄通过土地流转从农民手上租赁土地,同时雇佣当地农民成为产业工人。⑤这样农民就能获得【乙】,因此当地百姓非常欢迎葡萄酒庄企业的进驻。⑥“酒庄葡萄酒产业不同于普通的种植业,它因为能发展经济,所以利于改善环境,符合北京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思路。”房山区葡萄种植及葡萄酒产业促进中心主任王险峰说。 (1)【甲】【乙】两处选择短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 【甲】阵阵馨香 【乙】稳定和持续的收入 B. 【甲】阵阵馨香 【乙】持续和稳定的收入 C. 【甲】馨香阵阵 【乙】持续和稳定的收入 D. 【甲】馨香阵阵 【乙】稳定和持续的收入 (2)第⑥句中的关联词使用不当,请改正。(2分) 改正 。

3.下面是同学们在参观展览时摘抄的一组句子,其中修辞方法和标点符号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酒庄葡萄酒产业让荒山绿了、让河水清了、让乡村美了、让农民乐了。 B.看处处棚架若屏,织就蓝图荣旷野;喜千家葡萄似玉,迎来商贸富京郊。 C.秋天,一串串葡萄由绿变成暗红,长得晶莹剔透,像玛瑙似的。

20 /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