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航测技术设计书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1:500航测技术设计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3) 影像旋转。为了方便像片连接,以北方向或西方向为正方向,对原始影像数据进行旋转。

4.6.2 空三加密

(1) 影像经预处理后进行空三加密,空三加密利用VirtuoZoAAT3.4+PATB软件,采用光束法区域网平差。

(2) 空三测量内定向误差不得大于0.05mm,相对定向残余上下视差△q:平地、丘陵地标准点不应大于0.02mm,检查点不应大于0.03mm;山地、高山地标准点不应大于0.03mm,检查点不应大于0.04mm。

(3) 绝对定向后,基本定向点残差、多余控制点的不符值及公共点的较差不得大于下表规定:

基本定向点残差、多余控制点的不符值及公共点的较差 单位:米 基本定向点残差 Q31604 7B74 筴地形类别 平面 34814 87FE 蟾 \\!q 高程 平地 0.3 - 0.5 - 0.8 - 24906 614A 慊Q27585 6BC1 毁24629 丘陵地 0.3 0.26 0.5 0.4 0.8 6035 怵31326 7A5E 穞34452 8694 蚔26330 66DA 曚\\ 平面 高程 平面 高程 多余控制点不符值 区域网间公共点较差 0.7 山地 高山地 0.4 0.4 0.6 0.9 0.7 0.7 1.0 1.5 1.1 1.1 1.6 2.4 注:(1) 基本定向点残差为加密点中误差的0.75倍; (2) 多余控制点不符值为加密点中误差的1.25倍; (3) 区域网间公共点较差为加密点中误差的2.0倍。

22396 577C 坼225075 61F3 懳Ma29818 747A 瑺29371 72BB 犻25353 6309 按

(4) 加密点中误差以全区或者单个区域为单位按下面的公式进行估算: mq= ? mg= ?[??]n[dd]2n

式中: mq----控制点中误差,m; mg----公共点中误差,m; △----多余野外控制点不符值,m;

d----相邻航线或者相邻区域网之间公共点较差,m; n----评定精度的点数。

(5) 平面坐标和高程取至0.001米。

(6) 加密点一般要选刺在3个标准点点位附近,当遇到特殊情况需要增加连接强度时,可

增选连接点的数量。所选点位构成的图形以大致成矩形为宜,点位高差相差不宜过大,同时要照顾DEM和DOM成图范围。

(7) 对于连接点自动转点的效果不太理想的情况,在作业中首先需要手动添加连接点,保

证在标准点位处有一至三个连接点。

(8) 航拍时大面积落水区域的处理,在影像落水区域的边上按间隔1-1.5cm量测连接点,

使落水区域附近的像点网有一个稳固的边界,从而减少落水区域的影像。

4.7 主要精度指标

1、二、四等GPS控制网主要精度指标如下:

等 级 相邻点间平均距离(㎞) 固定误差a(㎜) 比例系数误差 +21950 55BE 喾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异步环或附合路线变数 Xy37408 9220 鈠$26861 68ED 棭4 b(1×10-6) 二等 四等 9 ≤5 ≤2 1/120000 ≤6 2 ≤10 ≤5 1/45000 ≤10 2、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四等水准测量附合路线长度不超过80㎞,环线周长不超过100㎞;同级网中结点间距离不超过30㎞。

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28478 6F3E 漾-31157 79B5 禵20526 502E 倮40449 9E01 鸁30349 768D 皍29902 74CE 每千米高差中数全中误差(㎜) 测段、区段路线往返测高差不符值(㎜) 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 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 瓎+ 等 级 四 ≤±10 注:K为测段、区段、路线长度,单位为㎞;当测段长度小于0.1㎞时,按0.1㎞计算;L为附合路线长度;R为检测已测测段长度。

3、图根测量主要技术指标

图根点相对于起算点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1mm(实地5㎝)。

图根点相对于图根起算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测图基本等高距的 1/10(实地5㎝);

4、地形图(平面)主要技术指标

地形图碎部测量时,测站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3mm(实地15cm),高程中误差平地不大于1/10基本等高距(5cm)。

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图上0.5mm(实地25㎝);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不得超过图上±0.4mm(实地20㎝)。

5、地形图高程主要技术指标

高程采用全野外实测,城市建筑区地形图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

大于±0.15m;其他地区的高程注记点或等高线插求点的高程中误差,平地应小于等于1/3基本等高距(16cm)

4. 8 DEM制作 DEM制作技术路线

&28032 6D80 涀28647 6FE7 濧 37939 9433 鐳|D36600 8EF8 軸

DEM的制作过程为:创建立体模型-生成核线影像-影像自动匹配-匹配点编辑-DEM自动生成-DEM编辑-裁切和分幅。

DEM制作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