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加与减(一)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18年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加与减(一)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 =

- = (考查知识点:会写5以内的减法算式;能力要求:能够根据实际情境写出正确的5以内的减法算式。)

B类

1. 把得数相等的算式用线连起来。 4+1 5-4 3+1 1+3 5-2 1+2 2+1 5-3 1+4 1+0 5-0 1+1 1+1 5-1 0+1 (考查知识点: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能力要求:能够熟练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2. 分帽子。

(考查知识点:运用5以内的减法解决问题;能力要求:能够根据减法的含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5-3=2 4-2=2

B类:1. 2. 3-1=2 教材习题

教材第28页“练一练”:

1. 3-1=2或3-2=1 5-2=3或5-3=2 4-1=3或4-3=1.

2. 3 后2个小题答案不唯一,如:画掉1个,列式为5-1=4;画掉3个,列式为5-3=2。

3. 4-1=3或4-3=1 3-1=2或3-2=1

4. 盘子里有5块西瓜,小朋友拿走了1块,盘子里还剩下4块西瓜。 原来有5个足球,被小熊踢走了1个,还剩下4个足球。 画了5个圆,用斜线画掉了其中的1个,还剩下4个圆。

5. 3-2=1或3-1=2

6. 每次少1支。

7. 2+2=4 5-3=2 5-4=1 5-1=4 1+4=5 4-2=2

可爱的小猫(得数是0的减法)。(教材第30~31页)

1.通过观察情境活动,进一步巩固对减法的认识。

2. 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3. 初步体验加减法互逆关系的思想。

重点: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难点:初步体验加减法互逆关系的思想。

课件,计数器。.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讲过“小猫钓鱼”的故事,谁能告诉大家,小猫为什么一条鱼也没钓着?

学生可能会说:

?因为小猫不专心,一会儿干这个,一会儿干那个,所以没有钓着鱼。 ?因为小猫还小,还没有学会钓鱼。

师:说小猫还小,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如果小猫长大了,还是这样不专心,你们想会怎么样呢?

生:还是会钓不到鱼。

师:对!所以不管是小时候,还是长大了,都要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大家可不能像小猫那样不专心哪!根据“小猫钓鱼”中的妈妈钓了3条鱼,小猫一条鱼也没钓到,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设计意图:结合童话故事,使学生受到做事要专心的教育,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生:一共钓了多少条鱼?

师:问题想得好,这也正是老师想提的问题。你们会列算式吗?试一试。 学生尝试列式,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愿意告诉大家你的想法?怎么列的算式?

学生可能会说:小猫一条鱼也没钓到,妈妈钓到了3条鱼,列算式就是0+3=3。

设计意图: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在具体的故事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学生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并且在互相倾听的过程中,学会有关0的加法。

师:太阳快落山了,小猫和妈妈回到家。妈妈把3条鱼做好了,出去办点事。小猫在家等妈妈,等了好长时间,妈妈还没有回来,小猫可能会怎么做呢?你们想知道吗?看动画吧!(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情境图)

师:结果怎样? 生:小猫把鱼吃完了。

师:3条鱼都被小猫吃了,那么列式就是3-3,一条鱼也没有,就用0表示,所以3-3=0。得数是0,这就是今天我们研究的重点。(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增强故事的趣味性,为下面的教学活动提供数学信息。

1. 进一步学习减法。

师:怎么最后成了0条鱼了?我们再次看动画,研究研究这是怎么回事。出示课件。

看完动画,让学生讲一讲这个小故事,注意提炼其中的数学信息。 师:盘子里原来有3条鱼,小猫等妈妈等得实在着急了,就吃了1条鱼,这时你想知道什么问题?

生:还剩多少条鱼?

师:是啊!老师也想知道这时还剩几条鱼。计算还剩下多少,我们应该用减法,谁能把算式告诉大家?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3-1=2。

师:小猫等着等着,又想吃鱼了,可是妈妈还是没有回来,于是小猫又吃了1条鱼,这时还剩几条鱼呢?该怎么列式呢?

生:2-1=1,还剩1条鱼。.

师:看最后一幅图,小猫又吃了盘子里的最后1条鱼,还剩多少条鱼呢?该怎么列式?

生:1-1=0,还剩0条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