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四川省成都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小提琴。

(1)小说中的流连是怎样一个人?

(2)小说有几处令人意料之外的情节安排,请分别指出。

(3)榛是小说中着墨不多的人物,但又不可缺少,为什么?请简要说明。 (4)这篇小说不同版本的标题不一样,一个是《遗嘱》,一个是《爱,不会失聪》,你认为哪一个题目更好?为什么?

四、语言运用(共12分)

13.姓名,不仅代表着我们的身份,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请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目。 (1)下面三组姓名取自不同年代,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出第三组姓名命名的用意, 并概括这三组姓名共同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 第一组:(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张富贵冯有时谢满金 用意:对物质财富的向往

第二组(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马约翰赵安娜杜丽莎 用意:对外来文化的仰慕

第三组(二十一世纪零零年代)孙多思王笃志刘致远 用意:

共同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

(2)下面是一篇有关“名字”的短文,请联系全文,将空缺处的内容补写完整,注意语意连贯。

古代的名与字分别指,均为一个人的称号。名是一个人①,字则是他成年之后步 入社会时的称呼。古人的名,主要用于自称;古人的字,主要用于他称。

字独立与名之外,又与名②.有名与字意思相近的,如③;也有名与字互为补充的,如岳飞字鹏举;还有④,如宋代理学家朱熹字元晦。

(3)好名字,内涵丰富,或寄托期望,或蕴含志趣。请仿照示例,按照要求,为下面两个小孩取名,并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解说所取之名。(所取之名,含姓为三字:解说语不要求句式完全一致)

①张姓男孩,父母期望孩子心胸宽广。 ②李姓女孩,父母期望孩子快乐幸福。 示例

蒋姓男孩,父母期望孩子踏实努力。

姓名:蒋力行解说:与其聒噪不休,不如身体力行。 ①姓名:解说: ②姓名:解说:

2017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收敛(liǎn) 重荷(hè) 豁然贯通(huò) ...B.琐屑(xuè) 媲美(pì) 锲而不舍(qiè) ...C.簇ng) 长吁新(cù) 倔强(jià短叹(xū) ...D.绮ng) 丽(qǐ) 卓越(zhuó) 心会神凝(ní...

【分析】本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辩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解答】A.正确,不要把“重荷”的“荷”读作“hé”; B.有误,“琐屑”应读作“ suǒxiè”;

C.正确,不要把“簇新”的“簇”读作“zú”; D.正确,不要把“绮丽”的“绮”读作“yǐ”.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理解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 )

A.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叠起,形势紧张,闻先生大骂特务,慷慨淋漓. B.蚊子战胜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又被蜘蛛网沾住了. C.父亲觉出其中有什么奥秘,逼我立即拿来,我只好进屋把书拿了出来. D.你这罕见的地下森林,宄竟遭受了什么不幸,以致沉入这黑暗的深渊?

【分析】本题考查字形,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写汉字题要注意形近字、同音字辨析.此类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要注意字词的音形义. 【解答】A.“叠起”应写作“迭起”; B.“沾”应写作“粘”; C.正确;

D.“宄竟”应写作“究竟”. 故选:C.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只要平时留意这些基本字词的书写即可.当然认真审题确定词语在句中的意思是也很重要.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成都名师论坛”上,名师的教学与作家的演讲相得益彰,让听众尽享文学之美. ....B.入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梁益建大夫,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令同行肃然起敬. ....C.国学泰斗季羡林先生深信开卷有益,生前多次在不同场合倡导青少年要广泛阅读. ....D.正如演出前预料的那样,赵雷将歌曲《成都》演绎得荡气回肠,这让导演喜出望外..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成语的正确使用,要从成语的意思、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角度考虑,同时结合语境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

【解答】A.使用正确,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符合语境.

B.使用正确,肃然起敬: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C.使用正确,开卷有益:读书总有好处.符合语境.

D.使用有误,喜出望外: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与“正如演出前预料的那样”矛盾,不符合语境.

故选:D

【点评】做好本题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认真阅读,多积累课文中以及课外的成语和意思,学会恰当的使用.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四川移动和摩拜单车合力启动大数据交通工程,其目的是为了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难题. B.关于《摔跤吧,爸爸》,看似简单的励志故事,实则深刻反映出印度社会的现实问题. C.随着“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建设规划的提出,成都再次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 D. 为提高节目的文化特色,《朗读者》邀请文化艺术界重量级专家参与节目的策划与制 作.【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解答】A删除“为了”; B删除“关于”;

C“规划”改为“方案”; 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去考虑,确定最后选项.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12分,共12分) 5.阅读《河中石兽》,回答问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①山门圮于河 圮 倒塌 .②湮于沙上 湮 埋没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 ①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于 介词,在 .

②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之 代词,指代二石兽 .

(3)用现代汉语翻译“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一句。

译: 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4)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用文中原句回答) 【分析】译文参考: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资金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讲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疯了吗?”大家都信服地认为他的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嘲笑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兽,都应当到河的上

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刷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石兽反而逆流而上.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是疯狂的;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疯狂吗?”人们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对于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人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解答】(1)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①句意为: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圮:倒塌. ②句意为:石兽埋没于沙上.湮:埋没.

(2)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①句意为: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于:介词,在.

②句意为: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疯了吗?之:代词,指代二石兽.

(3)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句中重点词语有岂能:怎么能;句意为: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分析其含义即可.由讲学家的话可以看出讲学家的“笑”,是自以为懂得“物理”,笑别人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由“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可以看出写老河兵的“笑”,则是因为他富于实际经验,笑讲学家主观臆断.

(5)此题考查学生对课外文言文的整体理解能力,学生在解题时,应该先熟悉文章大概意思,然后再进一步了解文章作者的基本态度,想表达的主要思想.解决这类题型有三种方法:一、原句摘抄,从原文中找答案;二、摘录原文的重点词语回答,然后用自己的话适当的组织一下;三、按照自己的理解去作答.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具体的选择即可.根据题干要求用文中原句回答即可. 答案:

(1)①圮 (倒塌 ) ②湮 (埋没)

(2)①于(介词,在 ) ②之(代词,指代二石兽)

(3)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4)讲学家的“笑”,是自以为懂得“物理”,笑别人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写老河兵的“笑”,则是因为他富于实际经验,笑讲学家主观臆断.

(5)“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点评】词义积累: 当

当之无愧(承当、承受) 当奖率三军(应当) 今当远离(将要)

木兰当户织(对着,向着)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值,正在)

三、默写

6.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三句皆答,按前两句判分) ①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②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③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请在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和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 目再默写全诗。 夜雨寄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