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习题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习题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机械制造中的三种成形方法为( ),受迫成形,堆积成形。 2.零件表面发生线的4种形成方法是:轨迹法、成形法、( )、范成法。 3.在车床上钻孔时,工件的旋转是主运动,钻头的直线移动是( )。 4.在钻床上钻孔时,( )是主运动,钻头的直线移动是进给运动。 5.常见的切屑种类有( )、节状切屑和崩碎切屑。 6.切削热传出的四条途径是:切屑、工件、刀具和( )。

7.切削热的三个主要来源是:第一变形区的切屑变形,( ),工件与后刀面的摩擦。 8.Z3040中,“Z”的含义是钻床,“40”的含义是( )。 9.在机床型号

CM6132

中,字母

C

表示车床,主参数

32

的含义是

( )。

10.一般大平面限制了工件的3个自由度,窄平面限制了工件的( )个自由度。 11.机床夹具的定位误差主要由定位基准和工序基准 ( )和基准位移误差引起。 12.根据六点定位原理分析工件的定位方式分为( )、部分定位、过定位和欠定位。 13.生产类型可分为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和( )。

14.把工艺过程划分为不同层次的单元,他们分别是工序、安装、( )、工作行程。

15.加工表面层的物理、力学性能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表面层的( )、金相组织的变化、表面层的残余应力。 15影响切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因素主要有:几何因素、物理因素及( )等。

16.机械加工中获得零件尺寸精度的方法有:( )、定尺寸刀具法、调整法、自动控制法。 17.机械装配的基本作业包括清洗、( )、平衡、校正及调整、验收试验等。

18.零件结构( )就是指零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制造和维修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19.大批量生产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提高( )和降低成本。 20.工件以内孔定位常用的定位元件有( )和定位心轴两种。

21.生产中对于不同的生产类型常采用不同的工艺文件,大批大量生产和重要零件的成批生产时采用机械加工( )卡片。

【单件小批量采用工艺过程综合卡;】

【成批生产或重要零件的小批生产用机械加工工艺卡】

22.主轴的回转误差可分解为( )、 纯轴向窜动和纯角度摆动三种基本形式。

23.从几何因素分析减小加工表面粗糙度常用的措施有减小主偏角、减小副偏角和减小( )。 24.安排装配顺序的一般原则是( )、先内后外、先难后易、先精密后一般、先重大后轻小。 25.装配工艺性和零件机械加工工艺性一样,也是( )机械产品设计好坏的标志之一。 26.柔性制造系统主要由( )、物料系统以及计算机控制系统组成。

27.工艺基准可分为下列几类:定位基准、( )、装配基准、工序基准。 28.机器的装配精度一般包括零部件间的( )、配合精度、运动精度。 29.( )、集成制造、智能制造是制造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 二、名词解释

1.生产过程: 。 2.主偏角:

3.刀具主剖面:

4.重复定位:

5. 完全定位:

6.机械加工精度 :

7.误差复映规律:

8.复合工步:

9. 互换装配法:

10.组合机床

11.机床主运动:

12.超高速磨削:

13.定位误差:

14.工艺系统刚度:

15.残余应力:

16.自激振动:

17.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18.时间定额:

19.劳动生产率:

20.封闭环:

21.刀具耐用度:

22.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23.零件的工艺过程:

24.工序尺寸:

25.系统性误差:

26.机械加工形状精度:

27.精基准:

28.基准统一原则:

29. 切削深度:

30. 工艺能力:

31.机床工艺范围:

三、单项选择题

1.普通车床的传动系统中,属于内联系传动链的是: A、主运动传动链 B、机动进给传动链 C、车螺纹传动链 D、快速进给传动链 2.外圆磨床的主运动是

A、工件的旋转运动 B、砂轮的旋转运动 C、工作台的移动运动 D、砂轮架的移动运动 3.车削时切削热传出途径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 A、刀具 B、工件 C、周围介质 D、切屑 4.通过切削刃选定点的基面是:

A、垂直于主运动方向的平面;B、与切削速度相平行的平面; C、与过渡表面相切的表面 D、垂直于切削刃的平面 5.工件在夹具中安装时,绝对不允许采用:

A、完全定位 B、不完全定位 C、过定位 D、欠定位 6.基准不重合误差的大小主要与哪种因素有关:

A、本工序要保证的尺寸大小 B、本工序要保证的尺寸精度

C、工序基准与定位基准间的位置误差 D、定位元件和定位基准本身的制造精度 7.普通机床床身的毛坯多采用:

A、铸件 B、锻件 C、焊接件 D、冲压件

8.机械装配的基本作业包括清洗、联接、( )、校正及调整、验收试验等。 A.检测 B. 平衡 C. 加工 D. 修配

9.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尺寸、形状、相对位置、表面状态或材料性质等工艺过程所消耗的时间是: A.基本时间 B.辅助时间 C.作业时间 D.工序时间

10.某工序的加工尺寸为正态分布,但分布中心与公差中点不重合,则可以认为: A、无随机误差 B、无常值系统误差

C、变值系统误差很大D、同时存在常值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11.机械加工中,机床的主运动一般有:

A、1个或多个;B、2个;C、至少1个;D、有且只有1个 12.切削用量对刀具耐用度影响最大的是:

A、切削速度 B、切削深度 C、进给量 D、切削宽度

13.一传动系统中,电动机经V带副带动Ⅰ轴,Ⅰ轴通过一对双联滑移齿轮副传至Ⅱ轴,Ⅱ轴与Ⅲ轴之间为三联滑移齿轮副传动,问Ⅲ轴可以获得几种不同的转速: A、8种B、6种C、5种D、3种 14. 零件加工时,粗基准面一般为:

A、工件未经加工的毛坯表面;B、工件的已加工表面;C、工件的待加工表面;D、工件的过渡表面; 15.工程上常讲的“一面两孔”定位,一般限制了工件的自由度个数是: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16.普通机床床身的毛坯多采用:

A、铸件 B、锻件 C、焊接件 D、冲压件。 17.调质处理一般安排在:

A、毛坯制造之后 B、粗加工后 C、半精加工之后 D、精加工之后 18.一次性调整误差所引起的加工误差属于:

A、随机误差 B、常值系统误差 C、变值系统误差 D、形位误差 19.装配的组织形式主要取决于:

A、 产品重量 B、产品质量 C、产品成本 D、生产纲领 20.点位控制数控机床是:

A.刀具沿各坐标轴的运动之间有确定的函数关系 B.必须采用增量坐标控制方式

C.控制刀具相对于工件的定位,不规定刀具运动的途径 D.必须采用绝对坐标控制方式 21.进给运动通常是机床中:

A、切削运动中消耗功率最多的;B、切削运动中速度最高的运动;

C、不断地把切削层投入切削的运动;D、使工件或刀具进入正确加工位置的运动。 22.原始误差是指产生加工误差的\源误差\,即: A 机床误差 B 夹具误差 C 刀具误差 D 工艺系统误差

23.零件按图纸公差加工,装配时不需经过任何选择、修配和调节,就能达到规定的装配精度和技术要求的装配方法是:

A.互换装配法 B.选择装配法 C.修配装配法 D.调节装配法 24.用未经加工的毛坯表面作定位的基面称为: A.精基准 B.辅助基准 C.测量基准 D.粗基准

25.自位支承(浮动支承)其作用增加与工件接触的支承点数目,但( ) A.不起定位作用; B.不管如何浮动必定只能限制一个自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