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德汪一矿新井设计说明书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显德汪一矿新井设计说明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河北工程大学毕业设计

区分别划分为三个水文地质单元,按其相对位置称之为南单元、中单元和北单元。

百泉水文地质单元面积3843km2,寒武及奥陶系灰岩裸露面积为645km2,直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全区补给量约为6.911m3/s。百泉水文地质单元为一基本独立且封闭的单元,东北界为邢台大断层;西界为寒武系中统毛庄组相对隔水层;南界为北名河地下分水岭。

西部山区的灰岩裸露区是区域地下水的补给区,大气降水沿灰岩露头直接下渗,形成面状补给,白马河、七里河、沙河、马会河、北名河等地表径流的渗漏,形成线状集中补给。当地下水由垂直运动转变为水平运动以后,由于岩溶裂隙的发育严格受构造和岩浆岩的控制,从而使地下水的汇集和运动具有明显的径流条带和方向性。区域岩溶地下水的径流方向总的是以百泉为集中排泄点,由西北、西、西南三个方向汇集。在构造、岩浆岩及岩性的制约下,形成了五个径流带:

(1) 白马河径流带源起潭村以西,经西南庄、张东流至达活泉、百泉,流量约0.70 m3/s。

(2) 七里河径流带源起皇台底以西,经南石门、孔村流至达活泉、百泉,流量约1.40 m3/s。

(3) 沙河径流带源起西佐村,沿綦村岩体北侧经西坚固、祁村转向东北与七里河径流带汇合至达活泉、百泉,流量约1.75 m3/s。

(4) 北名河径流带,主要是汇集西南山.区地下水,在北名河以北形成地下径流,地下水流向北东,沿矿山岩体东侧经郭家岭、玉石洼至惠兰村后分流,一股向北进入西石门铁矿,一股向北东经郭二庄、王窑以后又沿显德汪向斜两翼分流,两支在中关合并以后,受綦村岩体阻挡,除一部分向北与沙河径流带汇合外,大部分折向东流至百泉,流量约为2.8 m3/s。

(5) 紫山百泉径流带流量约为0.40 m3/s。百泉及达活泉是邯邢中单元百泉汇水带地下水的主要排泄区。

根据1963年资料,白马河北岸最高洪水位线设有5个洪水位点,记载最高洪水位为+111.48m~+102.54m;瞎马河最高洪水位线两岸设有21个洪水位点,记载最高洪水位为+120.61m~+87.24m。

白马河在东青山村以东河床下伏寒武、奥陶系碳酸岩地层,地表水在此可渗入河床补给岩溶地下水。

(6) 矿井涌水量

矿井正常用水量为192m3/h,最大用水量为211m3/h。

1.3.3 含水层特征

根据岩性、结构、富水特征及其对开采煤层的影响程度,参考区域含水岩组情况,

11

河北工程大学毕业设计

矿区含水层(组)划分如下:

A 新生界松散类孔隙潜水含水组

全新统砂砾石含水组呈条带状分布于中关、栾卸小溪等沟谷之内,主要为冲洪积相卵砾石层。厚0~13.00m,平均4.00m。渗透系数13.0m/d,钻孔单位涌水量0.662L/s·m,水位标高198.2m,为HCO3—Ca型水,富水程度中等。

中更新统砂砾石含水层全区大面积分布,主要由粒径1~80cm冰碛砾石组成,厚8.00~81.64m,一般30m。渗透系数0.692m/d,钻孔单位涌水量0.125L/s·m,水位标高280.04m,为HCO3—Ca型水。富水程度中等。

下更新统砂层含水层出露于显德汪、新村、柳泉、上关一带。厚10.00~80.14m。渗透系数4.05~5.72 m/d,钻孔单位涌水量0.0938~0.609 L/s·m,水位标高230.89~242.77m。富水性中等,但极不均一。井田内小煤窑井筒多见此层,且含水。

以上各含水层动态受季节影响明显,在17勘探线以北该组富水性较强,工作面回采时应多加注意。

B 二叠系砂岩裂隙承压含水组

下石盒子组砂岩含水层厚0.50~42.79m,一般14.37m。矿井揭露时最大涌水量为60m3/h,后逐渐减小至少量淋水,钻孔单位涌水量0.00433~0.0231 L/s·m,一般0.0137L/s·m,其渗透系数为0.0262~0.311m/d,一般0.0974m/d,水位标高+198.75~+216.87m,一般+213.58m。水化学类型为HCO3·Cl—Na水,矿化度0.309g/L。井田东、北部富水性稍强。但总体呈弱富水性。

山西组砂岩含水层厚0~23.29m,平均9.95m,不稳定。井下在一轨道三中、二中材料上山揭露该含水层时,最大涌水量40 m3/h;在三采区石门揭露该含水层时,涌水量为23 m3/h,一月后基本疏干。据钻孔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0.0178 L/s·m,渗透系数0.14m/d,水位标高+171.74~+269.62m,一般+215.66m,水化学类型为HCO3·Cl—Na·Ca型和HCO3·SO4—Ca·Mg型水,矿化度0.427m/d。主要富水区集中于16线以北,属弱富水含水层。为开采1、2号煤时的主要直接充水水源。

C 石炭系灰岩岩溶、裂隙承压含水组

野青灰岩含水层厚0.7~3.76m,平均2.31m。钻孔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0.000575~0.120 L/s·m,平均0.0603 L/s·m,渗透系数5.01~0.0154m/d,一般0.729m/d。为HCO3·Cl—Ca型水。17勘探线附近、井田的北及西北部富水性稍强。总体富水程度中等偏弱。

伏青灰岩含水层厚0.39~3.40m,平均1.86m。钻孔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为

12

河北工程大学毕业设计

0.00274L/s·m,渗透系数为0.0166m/d。富水区主要集中于17线附近及北、西北翼的浅部。富水性弱偏中等,为HCO3—Na·Ca型水。

大青灰岩含水层厚1.53~9.71m,平均4.67m。钻孔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0.00357~0.123L/s·m,平均0.0456L/s·m,渗透系数0.0024~2.91m/d,平均1.04m/d。井下涌水点最大水量60m3/h,一般小于 30 m3/h;8号水源井涌水量49.8~60m3/h。富水区主要集中于17线附近及北、西北翼的浅部,富水性中等。水化学类型为HCO3—Na和HCO3—Na·Ca型,矿化度0.646~1.064g/L,具H2S气味。

本溪灰岩含水层厚度0~8.00m,平均4.13m,单位涌水量0.106L/s·m,渗透系数3.38m/d,水位标高+215.34~+265.16m,一般+247.59m(1975年)。总体富水性中等,7勘探线以北地区富水性稍强。

D 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承压含水组

本区奥陶系灰岩含水层富水性极不均一,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在垂向上按岩性、结构及富水性可分为三组八段,见图1。其中二、四、五、七段为含水段,七段富水程度最强;一、三、六、八段,可视为隔水层。富水部位主要集中在-250m以浅的上马家沟灰岩二、三段和下马家沟灰岩二段。由平面分布情况来看,井田内统计的漏水钻孔多分布在西部,并且涌水量大于100m3/h以上的钻孔包括水7、放2、水9、放3、放1、奥观13等,均集中在井田的西部,应为强富水区。

由于受显德汪向斜与栾卸向斜影响,两向斜轴部附近的含水层深埋,使水循环变缓,勘探期间的涌、漏水点分布少,应属富水性相对较弱区。

第三组(峰峰组)灰岩含水层层厚89.00~168.00m,裂隙发育。钻孔单位涌水量0.0588~0.392L/s·m,渗透系数0.0553~31.64m/d,一般6.76m/d。地面1号、4号水井及井下3号、5号、7号、9号水井均取水于该层。九十年代地面1号、风井1号、7号水源井水位标高+109~+130m,一般+110m左右。富水性强,目前水位+65m。

第二段(上马家沟组)灰岩含水层厚202~320m。钻孔单位涌水量0.0214~0.139L/s·m;出水量在250m3/h左右。该层的第二、第三段(O22-2、O22-3)裂隙、溶隙、小溶洞较发育,富水性相对较强。

第三段(下马家沟组)灰岩含水层厚度约75~120m,岩溶裂隙发育,面裂隙率3~6%。钻孔单位涌水量0.3~3.0 L/s·m,富水程度强。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型,矿化度0.25~0. 28g/L。

井下9#煤供水孔最大涌水量120.03.6m3/h;放水孔最大放水量224.00m3/h(放2);钻孔抽(注)水试验,单位涌水量0.00277~10.090L/s·m,一般大于0.6L/s·m,渗透系数0.053~16.05m/d。,

13

河北工程大学毕业设计

代段厚统组段号(米)第8O2三中组7O3-3地层时代柱状岩 性 描 述缟纹状、角砾状灰岩。厚层灰岩,岩溶发育。杂色角砾状灰岩、泥灰岩。厚层灰岩,夹角砾状灰岩。0~253-223-1274~12840~1696O奥第5O2-3280~120二陶组42-291~140O2统第3O231~602-1厚层灰岩、白云质灰岩,岩溶发育。杂色角砾状白云质灰岩夹泥岩厚层灰岩、白云质灰岩。一组2O275~1201O210~65O2图1.4 奥陶系灰含水层分组及分段柱状图

E 燕山期闪长玢岩风化裂隙承压含水层

该组/层出露于沙河南部紫牛湾小溪西南;侵入中奥陶统灰岩和煤系地层。厚0~56.9m,平均26.88m。节理裂隙较发育,强风化带深度一般为10~20m。据钻孔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0.0605L/s·m,渗透系数0.29m/d,影响半径71m,水位标高+176.99 m(1975年1708孔);井田南部富水程度稍强。水化学类型为HCO3—Na·Ca·Mg型,矿化度0.818g/L。在局部构造破碎带内可形成钻孔涌水量达100.2m3/h的强富水区,但总体呈弱富水性。正常情况下该含水层组对矿井充水威胁不大。

1-11-2角砾状灰岩及泥岩。1.3.4 断裂带水文地质特征

井田内的断裂构造多表现为高角度正断层。除栾卸附近有NW向断裂外,大多呈NE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