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德汪一矿新井设计说明书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显德汪一矿新井设计说明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河北工程大学毕业设计

显德汪井田为一褶皱型井田,挤压揉皱及层滑构造发育,残余构造应力大,造成煤层顶底板岩石破碎,巷道围岩压力大。井田内褶皱构造的特点是:向斜形态完整清晰、延伸较长,背斜较模糊。NNE与NWW两组褶皱横跨复合,地层倾角8~30°,一般10~15°左右。主要褶皱特征如表1.2。

表1.2 主要褶皱构造特征一览表 名称 延伸区 内 变 化 长度 两翼倾角 显德汪向斜 6km 轴部出露最新基岩为上二叠统上石东翼倾角10至30°,盒子二段,向斜轴10线以北NNE向平均17°,西翼倾角在上关一带仰起,10线以南SN向,较缓,平均11°。 14与17线向东呈弧形弯曲。 轴部出露最新基岩为上二叠统石盒子组二段。向斜西端伸出井田边界向斜轴向SEE向,经栾卸村北延至井田北翼平均倾角14°,中部,被F10、F5错断向东与显德汪南翼平均倾角17°。 向斜复合后,又被F9断层截断。西部EW向、中部及东部NWW向。 栾卸向斜 3km 李石岗向斜 2km 与显德汪向斜基本平行展布,规模较东翼倾角较缓平均小。向斜轴近SN向。10线以北清晰11°,西翼较陡,平显示,以南与其它构造复合较模糊。 均16° (2)断层

显德汪井田揭露的断层绝大多数为压扭性正断层,走向以NNE向为主。大中型断层主要集中在井田的东南部,井田西北部小断层与层滑构造发育。井田内现已发现大、小断层693条,其中落差大于30m以上的断层有12条;落差20~30m的断层6条,落差10~20m的断层12条,落差5~10m的断层15条。井田大、中型断层统计如表2-3。 (3)岩浆岩

本区自燕山运动以来,岩浆侵入活动频繁,使煤系地层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岩浆活动对4#煤层以上影响不大,而对6#煤层以下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对9#煤层影响严重。据测算,9#煤层受岩浆岩吞蚀、部分吞蚀及直接接触影响的面积约3.5km2,占9#煤层总面积的18.6%。

7

河北工程大学毕业设计

表1.3 显德汪井田大中型断层一览表

断 层 产 状 序编号 号 走向 倾向 倾角 落差 长度 控制情况 1 F1 N10-25°E W 70° 56-72m 6km 井田东部边界。 2 F2 N10°E W 70° 10-35m 1.6km 中央石门未揭露。 据一采区、二采区揭3.4km 露,落差自下而上变小,走向有变化。 12勘探线以北2#煤层位未见。 3 F3 N25-40°E NW 58° 40m 4 F4 N15°E E-N20°W SE 70° 13-40m 2.4m 5 F5 N20°E 70° 20-30m 1.2km 巷道未揭露。 6 F6 N25°E NW 75° 20-60m 1.15km 巷道未揭露。 中央石门揭露落差30m。 九采区下车场未揭露。 二采区1#、2#煤层未见。 巷道未揭露。1715钻孔2#煤层见。 巷道未揭露。2#以下发育。 -50回风平巷揭露为断层组。 7 F9 N40°NW E-N10°E SE 65° 30-70m 3.95km 8 F10 N25°E 70° 20-40m 1.45km 9 F11 N10°E SN 70° 20-25m 1.6km 10 F16 SN W 70° 16m 580m 11 F17 N10°E W 70° 15m 320m 12 F18 N20°E W 70° 20-24m 1025m 8

河北工程大学毕业设计

续表 1.3

断 层 产 状 序编号 号 走向 倾向 倾角 落差 长度 控制情况 13 F20 N55°W NE 65° 35m 1600m 巷道未揭露。 仅由404孔控制,产状控制不严。 仅由304孔控制,控制不严。 一采区行人上山揭露。 一采区行人上山揭露。 一采区南运大巷揭露,断层带0.3m。 副石门揭露及1009孔控制。 由主暗斜井揭露,向上落差变小。 -200集中运输巷及9#水源井揭露。 二采区轨道上山揭露。 二采区通风行人巷6#-6#下煤底板 九轨下车场5#-2#煤底板 14 F21 N25°E NW 70° 30m 800m 15 F22 N10°E E 67° 15m 210m 16 F25 SN W 54° 9.5m 360m 17 F26 N45°E SE 61° 10m 510m 18 F28 SN W 60° 10m 690m 19 F29 N10°E W 50° 9-15m 625m 20 F30 N3°E W 52° 30m 不明 21 F31 SN W 60° 25-28m 150m 22 F32 N5°W E 74° 24m >120m 23 F33 114° NNE 74° 13m 24 F35 152° 242° 62° 30-35m 9

河北工程大学毕业设计

(4) 陷落柱

自建井以来共揭露4个岩溶陷落柱,仅2#陷落柱含水,且为上部冲积层水。井田岩溶陷落柱发育特征如表1.4。

表1.4 显德汪井田岩溶陷落柱发育情况统计表 编位置 号 形状 长、短轴 充填情况 含水性 揭露 时间 棱角分明,粒径0.03~0.6m不等,岩性1715 长轴:14m 为绿色泥岩,灰色、紫1# 工作椭圆状 干燥无水 短轴9.5m 色砂岩、粉砂岩,其间面 被细碎屑及泥质充填,松散 初期:无水; 紫红色铝土质泥岩、黄九采 距离10m:36m3/h 长轴:90m 褐色粉砂岩及黑色粉砂2# 回风椭圆状 最大:200 m3/h 短轴:60m 岩,粒径0.05~0.25m不巷 3月后:30 m3/h 等,棱角明显 稳定:15 m3/h 1718 巨砾状粉砂岩、细砂岩,工作粒径0.2~5.2m,充填物面 长轴:98m 3# 椭圆状 与1#顶板相差不大,胶干燥无水 1720 短轴:52m 结物为碎粉砂岩,呈胶工作结、半胶结状态 面 1718 工作巨砾状粉砂岩、细砂岩,面 长轴:62m 粒径0.1~2.5m,胶结物4# 椭圆状 无水、局部潮湿 1720 短轴:32m 为粉细砂岩碎屑,呈半工作胶结状态 面 1994 1996 1998 2005 1999 2005 1.3 矿井水文地质特征

1.3.1 地表水概况

井田范围内没有常年性地表水,季节性的小溪流有中关小溪、栾卸小溪和紫牛湾小溪。虽然位于井田外围,但仍处于井田所属水文地质单元。对本矿井具有间接充水意义的河流有南沙河和马会河等。

1.3.2 矿区水文地质概况

邯邢矿区以黑龙洞泉群、邢台百泉泉群、临城坻河泉群集中排泄点及其各自的径流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