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材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表格式(可直接打印)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材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表格式(可直接打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观察上面的三个算式,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 三、探究结果汇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哪些知识? 师生共同总结: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板书) 师:关于这一知识,你知道了些什么? 生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在加法中,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生2: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去的已知减数叫做减数,求出的未知数叫做差。 师:在加法中,加法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加数 师:在减法中,减法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 生:差=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四、师生总结收获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有哪些新的收获? 生1:已知两个部分求整体时,用加法计算;已知整体和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时,用减法计算。 生2: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可以写出两个减法算式;根据一个减法算式,可以写出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 师:加、减法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生:加、减法是互逆的运算。 师:在总结加、减法的意义和探究它们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时,你用到了哪些数学思想和方法? 生1:数学思想有概括、归纳和总结。 生2:数学方法有探究、分情况谈论等。 五、板书设计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第一课时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教材第5、第6页的内容及第7页练习二的第1—6题。 课型 新课 1、结合具体问题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明白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教学目标 际中应用。 2、自己能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3、能根据知识的迁移,找出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乘、除法的意义,乘、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设 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做过了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的练习,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今天我们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加以归纳,并进一步明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已经获得的感性认识加以提高。 (板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二、自主探究 1、认识乘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出示例2(1)) 师:观察情境图,你能用数学语言描述你发现的数学信息吗?(生回答) 师:你能根据已知的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一共插了多少枝花? 师:你会列式解答吗? 生:3+3+3+3=12(枝) 3×4=12(枝) 师:两种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一个是加法,一个是乘法) 在乘法中相同的加数和相同的加数个数,都叫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课件出示) 乘法:求几个相同的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3 × 4 = 12 ↓ ↓ ↓ 因数 因数 积 ↑ ↑ ↑ 师: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 小组谈论,教师组织学生汇报。 生:必须是相同加数求和才能用乘法来简便计算。 由于解题策略的开放式设计,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用加法计算,一种是用乘法计算,最后通过思考是不是所有的加法都能用乘法计算。学生最后通过举例谈论后的得出:必须是相同加数求和才能用乘法来简便计算。 2、认识除法和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出示例2(2)和(3) 师:仔细阅读上面的两题,你能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相同点:已知12枝花。 不同点:一个已知每3枝花插一瓶,另一个已知把这些花平均插到4个花瓶里。所求的问题也不同,一个是求可以插几瓶?另一个是求每个花瓶可以插几枝花? 师:上面的两道题,都含有哪几个量? 生回答:花的总枝数、平均每个花瓶插几枝花和需要几个花瓶。 师:这些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花的总枝数÷平均每个花瓶插的枝数=花瓶数量 个性化设计及反思 教 学 过 程 花的总枝数÷花瓶数量=平均每个花瓶插的枝数 师:你能尝试列式计算吗? 学生计算,教师小结:像上面这样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再除法里已知的两个因数的积叫做被除数,两个因数可以分别叫做除数和商。 出示: 12 ÷ 3 = 4 ↓ ↓ ↓ ↓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 ↑ ↑ ↑ 12 ÷ 4 = 3 师:从上面的(1)、(2)、(3)题中,你能发现乘法和除法有什么关系? 生: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3、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师:你能根据下面的算式,参照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来总结出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吗?自己试着总结一下。 3×4=(12) 12÷3=(4) 12÷4=(3) (小组讨论,单独汇报,自由补充) 生1:乘法算式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与除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正好相反。除法是和乘法相反的运算,通常称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生2: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师: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三、探究结果汇报 师:关于乘法,我们学习了哪些相关的知识? 生回答。 师:既然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呢? 生:只有相同的数连加时,才可以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师:什么是除法?各部分的名称是怎样规定的? 生: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在除法中,两个因数的积叫做被除数,两个因数分别叫做除数和商。 师4:乘、除法有怎样的关系? 生: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师:乘法各部分间有怎样的关系? 生1: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生2: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师: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间有怎样的关系? 生: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四、师生总结收获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内容?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有什么评价? 同桌学生互相说一说。 小结:这节课我们根据知识的迁移,找出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知识间的迁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与0有关的运算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材第6页例3及第7页练习二的第7—10题。 课型 新课 1、使学生掌握有关0的运算的知识。 2、在运算中,感受0在计算中的特别之处,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 3、通过对与0有关的运算特征的归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概括、总结和归纳能力,感受数学思维的乐趣。 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征。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设 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四则运算,今天我们来继续研究有关0的运算。大家别小看这个0,它虽然表示什么都没有,但是它的作用是不能小看的。(板书课题:与0有关的运算) 二、自主探究 师:每人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出有关0的运算算式。 (学生自己单独写在本子上) 全班交流,然后把下面的算式进行分类。 100+0= 0+568= 0×78= 154-0= 0÷23= 128-128= 0÷76= 235+0= 99-0= 49-49= 0+319= 0×29= 提示:按照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来分。 师: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 学生自由回答。 加法:100+0= 0+568= 235+0= 0+319= 减法:154-0= 128-128= 99-0= 49-49= 乘法:0×78= 0×29= 除法:0÷23= 0÷76= 师:小组讨论并总结关于0的运算特征。 小组讨论,学生单独汇报。 同学们对这些发现还有什么问题吗? 预设问题:0是否可以作除数? 师出示:5÷0和0÷0.(全班辩论,各自讲明自己的理由) 师:能不能找到商?有没有意义? 生1:0不能作除数。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个性化设计及反思 教 学 过 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