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福建省厦门市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018-2019学年福建省厦门市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

解:燃料的热值越大,每1kg的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越多,现在城市厨房燃料多为天然气,所以推算天然气热值最大。 故选:D。

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燃烧值,然后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判断。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热值概念的理解与掌握,与生活息息相关,是一道好题。 2.【答案】B 【解析】

解:A、粽子温度升高,是吸收了热量,使内能增加;故A错误; B、锅边沿冒出的大量“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B正确; C、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故正在沸腾的水的温度不一定是100℃;故C错误;

D、液体沸腾的特点是: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故沸腾后,继续加热,水温保持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1)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 (2)“白气”是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

(3)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4)液体沸腾的特点是: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明确热传递过程中的温度、内能的变化;理解“白气”的形成;理解沸点与气压的关系;理解液体沸腾的特点。可解答此题。 3.【答案】D 【解析】

第9页,共32页

解:a杯中放的是冰块,杯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b杯中装的是热水,杯内温度高,杯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故选:D。

当杯内温度低,杯外温度高,杯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表面液化成小水珠,沾在外表面。

当杯内温度高,杯外温度低,杯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水珠,附在玻璃内表面。

本题考查了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液化,分析时注意是哪里的水蒸气液化。

4.【答案】A 【解析】

解:A、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接地是以防外壳带电危及人身安全。故A正确; B、发现用电器失火时,首先要切断电源,再采取救火措施;切不可带电救火,容易造成人身伤害。故B错误;

C、使用测电笔辨别火线时,一定要用手触及笔尾的金属部分,不能用手触及测电笔前端的金属探头,否则会造成人身触电事故。故C错误;

D、控制家用电器的开关必须接在火线上,断开开关,切断火线,防止触电事故。故D错误。 故选:A。

(1)当人体直接或间接接触火线并形成电流通路的时候,就会有电流流过人体,从而造成触电;

(2)发现用电器失火时,首先要切断电源,再采取救火措施;

(3)使用测电笔辨别火线时,有一定要用手触及笔尾的金属部分,否则容易造成误判,认为带电体不带电是十分危险的;使用测电笔时,不能用手触及测电笔前端的金属探头,这样会造成人身触电事故;

(4)开关控制家用电器时,开关和用电器之间是串联的,并且接在火线上,断开开关时,切断火线,防止发生触电事故。

第10页,共32页

本题考查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安全用电常识,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值得注意的是:本来不带电的物体带了电;本来不导电的物体导电了。 5.【答案】A 【解析】

解:A、电视机不使用时处于待机状态,会消耗电能,这样会浪费电能,故A符合题意;

B、照明时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能节约电能,故B不符合题意;

C、夏天有效使用自然通风代替空调制冷,可以减少消耗的电能,符合节能的要求,故C不符合题意;

D、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代替私家车,可以减少燃料的燃烧,减少废气的排放,这样符合节能减排的要求,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节能减排”指的是生产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可以从节电、节能等环节来改变生产细节,据此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了家用电器的节能措施,一定要养成节约用电的好习惯。 6.【答案】B 【解析】

解:A、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此过程放热;故A错误;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此过程中放热;故B正确;

C、冰的形成是凝固,此过程放热;故C错误; D、蜡炬成泪是熔化,此过程吸热;故D错误; 故选:B。

第11页,共32页

(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7.【答案】C 【解析】

解:A、礼花筒内的高压空气膨胀对外做功,其自身的内能是减小的,故A错误;

B、礼花筒内的高压空气膨胀对外做功,其自身的内能减小,不是向外传递热量,故B错误;

C、内燃机的做功冲程,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礼花筒内的高压空气膨胀对外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相当于内燃机的做功冲程;故C正确;

D、内燃机的压缩冲程,活塞压缩气缸内物质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与礼花筒内的高压空气膨胀对外做功的能量转化形式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做功属于能量的转化,热传递属于能量的转移。

(2)内燃机的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压缩冲程,机械能转为内能。 本题考查内能及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同时要知道内能与机械能的转化等。 8.【答案】C 【解析】

第12页,共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