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一章有理数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一章有理数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同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活动3:运用法则

试一试身手:口答下列算式的结果:

(1)(+4)+(+3);(2)(-4)+(-3);(3)(+4)+(-3); (4)(+3)+(-4);(5)(+4)+(-4);(6)(-3)+0; (7)0+(+2);(8)0+0.

学生逐题口答后,师生共同得出.

进行有理数加法,先要判断两个加数是同号还是异号,有一个加数是否为零;再根据两个加数符号的具体情况,选用某一条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时,通常应该先确定“和”的符号,再计算“和”的绝对值.

教师:出示教材例1,师生共同完成,教师规范写出解答,注意解答过程中讲解对法则的应用.

解:(1)(-3)+(-9)(两个加数同号,用加法法则的第1条计算) =-(3+9)(和取负号,把绝对值相加) =-12.

(2)(-4.7)+3.9(两个加数异号,用加法法则的第2条计算) =-(4.7-3.9)(和取负号,用大的绝对值减去小的绝对值) =-0.8.

教师点评法则运用过程中的注意点: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 下面请同学们计算下列各题以及教材第18页练习. (1)(-0.9)+(+1.5);(2)(+2.7)+(-3);(3)(-1.1)+(-2.9). 学生练习,四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交流,师生评价.

本节课教师可根据时间的情况,多安排一些练习,以求通过练习达到巩固掌握知识的目的.

活动4:小结与作业

小结:谈一谈你对加法法则的认识,在加法计算中都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作业:必做题,习题1.3第1,11题;选做题,习题1.3第12题.

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不可能立即见效,也不可能靠一朝一夕让学生理解、掌握,所以,本节课在这一方面主要是让学生感知研究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分类、辩析、归纳、化归等).如在探究加法法则时,有意识地把各种情况先分为三类(同号、异号、一个数同0相加);在运用法则时,当和的符号确定以后,有理数的加法就转化为算术的加减法.

第2课时 相关运算律

1.正确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律的内容. 2.能运用运算律较熟悉地进行加法运算.

重点

1.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内容,运用运算律进行加法运算. 2.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解决问题. 难点

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解决问题.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投影出示练习,计算: ①30+(-20);(-20)+30;

②[8+(-5)]+(-4);8+[(-5)+(-4)]. 生独立完成后同学交流. 二、推进新课

(1)探索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师提出问题:观察比较第一组两题,比较它们有什么异同点. 观察比较第二组两题,比较它们有什么异同点.

学生讨论归纳,师生共同归纳得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内容,并用字母表示. (2)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解决问题

师出示教材例2.先让学生按照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

师生共同分析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计算,教师要给出规范完整的过程,让学生看清楚听明白,从中体会认识运算律的作用.

练习:教材20页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交流.教师可安排学生板演,从中发现学生对运算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解决问题 师投影展示教材例3.

学生独立解决.(一般来说学生会直接进行计算,不会想到第二种解法,在学生完成以后教师再提出以下问题)

如果每袋小麦以90千克为标准,超过部分记为正,不足部分记为负数,那么10袋小麦对应的数分别为多少?它们的和是不是最终结果呢?

学生讨论后解决.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当关注学生能否理解这种解法,学生在计算中能否自觉运用运算律解决问题.根据情况可对这一题和这种解法进行板书或讲解.

三、课堂小结 小结:

1.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

2.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例3中解法2解决问题的数学现象,你能举出一两个例子吗?

四、布置作业

习题1.3第2,8,9题.

本节课在开始时先复习小学时学的加法运算律,然后提出问题:“我们如何知道加法的交换律在有理数范围内是否适用?”然后让学生通过一些实际例子来验证.尤其是鼓励学生多举一些数来验证,其意义首先是为了避免学生产生片面认识,以为从几个例子就可以得出普遍结论;其次也让学生了解结论的重要性.

1.3.2 有理数的减法(2课时) 第1课时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1.掌握有理的减法法则.

2.能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进行运算.

重点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难点

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探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温度计,提出问题:

1.你能从温度计上看出3℃比较-3℃高多少度吗? 2.你能列式求这个结果吗?

学生观察后先回答问题1得出结果,然后再列出算式3-(-3)=6. 二、探究新知

1.探究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师:这里的计算用到了有理数的减法,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3-(-3)=6,而我们还知道

3+(+3)=6.即 3-(-3)=3+(+3).

观察这个式子,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进行讨论,教师不必急于归纳.然后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 计算:9-8,9+(-8). 15-7,15+(-7).

观察比较计算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师生共同归纳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教师板书法则. 2.尝试运用法则 师出示教材例4.

师生共同完成.在完成过程中教师示范前两题,给学生一个规范的过程,同时结合法则讲解法则的运用,剩下两题学生尝试完成,体验法则的运用.

练习:教材23页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