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部编版一年级数学下策第二单元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新人教版部编版一年级数学下策第二单元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5比4多( )。 16比8多( )。 8比10少( )。 6比11少( )。

1.练习五第5题。 2.练习五第7题。 3.练习五第9题。

1.

11棵 7棵 松树比杨树多多少棵?

2.被

盖住的数字分别是几? 4 1-

- 7

8 5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13-8=5(箱) 2.12-3=9(朵)

3. (1)17-8=9(个) (2)略 思维训练

1. 11-7=4(棵) 2. 1 6 2

1.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把探究的权利真正交给学生后,学生的表现会让你大吃一惊。放手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学生想出了很多种想法。究其原因,就是学习变成了自己的事,学得更主动,潜能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2.为了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彻底理解,所以不断地让学生说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就是求出少的部分,所以用减法。显得有些啰唆。

1.迁移类推,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数学知识是密切联系的,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在教学时,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示意图的作用,以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在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知识的迁移类推清晰地建立“谁比谁多(少)多少”的概念。从而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每个学生都尽可能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课堂中突出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各环节均设置学生操作、讨论、试说、试算等活动,引导学生自己揭示算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有利于他们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象力是创造的灵魂。”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将上节课的套圈游戏再次带入课堂,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想象力也会随之丰富。一题多问,使学生的思考从各种设想出发,不拘泥于一种形式,不限于一种途径,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整理和复习

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 教材第24页的内容。

1.对本单元20以内退位减法进行归纳整理,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能够熟练地进行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口算。 3.培养学生整理归纳的能力。

沟通联系,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

口算卡片、实物投影仪。

1.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 (1)比一比,赛一赛。

老师任意指一道题,学生说得数,也可以让学生任意指题,其他学生说得数。(共36道题) (2)学生分组完成。找出得数是2、3、4、5、6、7、8、9的算式分别是什么? 提醒学生可以把得数都相同的算式用相同颜色的彩笔标出来。 引导学生在找算式的过程中,逐渐找到规律。(斜着看)

学生汇报、交流。

(3)老师提问:表里的减法算式是怎么排列的?你还发现了什么规律? 竖着看,第一列的得数有什么规律呢?第二列呢?第五列呢? 学生甲:第一列的得数都比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多1(十几减9)。 第二列的得数都比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多2(十几减8)。 第五列的得数都比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多5(十几减5)。 横着看,第一行的得数有什么规律呢?第二行呢?

学生乙:第一行都是11减几的题,可以先想10减几的差,再加1就可以了。 第二行都是12减几的题,可以先想10减几的差,再加2就可以了。 (4)你还能发现什么规律?

2.各小组用事先准备好的算式卡片重新排一个表,进行展示交流。 学生汇报,集体订正。

脱离口算表,把得数是2、3、4、5、6、7、8、9的算式分别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1.老师出示“20以内进位加法表”。(共36道题)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理解“凑十法”和“破十法”之间的联系。 2.请你根据7+9=16这个算式,说出两个相应的减法算式。 16-7=9 16-9=7

让学生任意说一个加法算式,其他同学说出两个相应的减法算式。

复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 出示2题挂图。

老师谈话:“小精灵”特别爱动脑筋,并给我们提出了几个问题。(出示小精灵的问题) 同学回答从图上获得的信息,要解决的问题。 板书:小丽比小林多得了几朵? (1)学生动手操作,探索答案。 拿出学具卡片,动手摆一摆。

从作业评比表中看到小丽得了12朵红花,小林得了9朵红花。 (2)小组讨论,思考三个问题: ①谁和谁比? ②谁的多,谁的少?

③多的部分分成几部分?是哪几部分? (3)反馈讨论结果。学生回答。 (4)列式12-9=3(朵),并要求学生回答。

1.你能写出多少个差是7的算式? 2.游戏,对口令。

例如:学生甲出示“7”,学生乙快速反应“3”(凑十)。 学生甲出示“12-6”,学生乙说得数“6”。

学生甲出示“ >9”,学生乙快速说出任意一个大于9的数。 ……

3.用8、7、15这三个数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 4. 13-5-2= 7+7-6= 16-9-0= 16-8-8= 18-7-9= 3+8-8=

1.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9<5 15- >6

2.说一说,哪只杯子里的水最多,哪只杯子里的水最少。

① ② ③

课堂作业新设计

1.11-4=7 12-5=7 13-6=7 14-7=7 15-8=7 16-9=7…… 2.略

3. 8+7=15 7+8=15 15-7=8 15-8=7 4. 6 8 7 0 2 3 思维训练

1.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0 2. ①中水最多, ③中水最少。

1.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算理,经过课堂上的归纳整理,有效地沟通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发现减法表的排列规律和自创一个新的减法表这两个环节都交给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完成。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只是适时提出问题,进行点拨,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材料,对学生的表述特别是小组交流汇报的情况及时进行归纳和梳理。

本单元在最后安排了“整理和复习”,意图是把本单元学过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和用数学进行一番回顾和整理,以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在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部分安排了三项内容:第一,系统呈现“不完整的20以内退位减法表”,让学生整理并从整体上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36道题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初步感受到它们的排列是有规律的;第二,引导学生找规律,用对话和提问题的方式,使学生体验到横看、竖看算式排列是有规律的,得数也是有规律的,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