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行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电镀行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四章 环境风险评价

4.1风险识别

4.1.1物质危险性识别

物质危险性识别,包括主要原辅材料、燃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等,根据工艺分析可知本公司主要涉及危险化学品及危险废物为:铬酐;盐酸、硫酸;电镀废水中一类污染物:总铬、六价铬、总镍;电镀渣、废槽液、废过滤介质、电镀污泥、废树脂、废化学品桶、油棉纱、废机油等。

4.1.2各物质的理化性质 (1)铬酐

物理性质:铬酐是紫红色针状或片状晶体。比重2.70。熔点 196℃,在熔融状态时,稍有分解。铬酐极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易溶于水。15℃时的溶解度为160 克/100克水,溶于水生成重铬酸,也溶于乙醇、乙醚和硫酸。

化学性质:铬酐有强酸性及腐蚀性,它的浓溶液在高温时能腐蚀大部分金属,稀溶液也能损害植物纤维,使皮革脆硬等。铬酐是强氧化剂,其水溶液重铬酸在常温下能分解放出氧,破坏动植物的组织。铬酐的硫酸溶液与双氧水作用时,生成硫酸铬,并放出氧气,与盐酸共热放出氯气,与氧化氨放出氮气,此外铬酐还能分解硫化氢。当硫化氢通过干热的铬酐时,即生成硫化铬和硫。铬酐可以氧化各种有机物,但不与醋酸作用。铬酐加热至250℃时,分解而放出氧气并生成三氧化铬和三氧化二铬的混合物,在更高的温度下,全部生成三氧化二铬。

毒理性质:铬酐的毒性较大,人体吸入铬酐后可引起急性呼吸道刺激症状、鼻出血、声音嘶哑、鼻粘膜萎缩,有时出现哮喘和紫绀。重者可发生化学性肺炎。口服可刺激和腐蚀消化道,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血便等;重者出现呼吸困难、紫绀、休克、肝损害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等。此外,铬酐还对人体有致癌的作用。

(2)盐酸

物理性质:盐酸是无色液体(工业用盐酸会因有杂质三价铁盐而略显黄色),有腐蚀性,为氯化氢的水溶液。盐酸为无机强酸。有刺激性气味。由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13 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作用形成盐酸小液滴,所以会看到酸雾。

pKa:-7

熔点(℃):-114.8(纯HCl) 沸点(℃):108.6(20%恒沸溶液) 相对密度(水=1):1.20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26 饱和蒸气压(kPa):30.66(21℃)

溶解性:与水混溶,浓盐酸溶于水有热量放出。溶于碱液并与碱液发生中和反应。能与乙醇任意混溶,氯化氢能溶于苯。

化学性质:

1)与酸碱指试剂反应

2)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物和水 3)与活泼金属单质反应,生成氢气 4)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5)和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

6)与大部分碳酸盐和碳酸氢盐(HCO3-)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7)具有还原性 8)可能用来制取弱酸 毒理性质: 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接触其蒸气或烟雾,可引起急性中毒,出现眼结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烧灼感,鼻衄、齿龈出血,气管炎等。误服可引起消化道灼伤、溃疡形成,有可能引起胃穿孔、腹膜炎等。眼和皮肤接触可致灼伤。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引起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牙齿酸蚀症及皮肤损害。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土壤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该品不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急性毒性:LD50900mg/kg(兔经口);LC503124ppm,1小时(大鼠吸入)

(3)硫酸 物理性质:

14 纯硫酸一般为无色油状液体,密度1.84 g/cm3,沸点337℃,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同时放出大量的热,使水沸腾。加热到290℃时开始释放出三氧化硫,最终变成为98.54%的水溶液,在317℃时沸腾而成为共沸混合物。硫酸的沸点及粘度较高,是因为其分子内部的氢键较强的缘故。由于硫酸的介电常数较高,因此它是电解质的良好溶剂,而作为非电解质的溶剂则不太理想。硫酸的熔点是10.371℃,加水或加三氧化硫均会使凝固点下降。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是常用的干燥剂,通常用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用以干燥酸性和中性气体,如CO2,H2,N2,NO2,HCl,SO2等;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NH3;以及常温下具有还原性的气体,如H2S,HBr,HI等。

化学性质: 具有强酸性; 具有脱水性; 具有强氧化性: A可与与金属反应:

①常温下浓硫酸能使铁、铝等金属钝化。②加热时,浓硫酸可以与除金、铂之外的所有金属反应,生成高价金属硫酸盐,本身一般被还原成二氧化硫。反应中,硫酸表现出了强氧化性和酸性。

B与非金属反应

热的浓硫酸可将碳、硫、磷等非金属单质氧化到其高价态的氧化物或含氧酸,本身被还原为二氧化硫。在这类反应中,浓硫酸只表现出氧化性。

C与其他还原性物质反应 毒理性质:属中等毒性。

急性毒性:LD502140mg/kg(大鼠经口);LC50510mg/m3,2小时(大鼠吸入);320mg/m3,2小时(小鼠吸入)

(4)六价铬

项目电镀废水、电镀渣、废槽液、废过滤介质、电镀污泥等物质中均以六价铬为主要污染物。

六价铬为吞入性毒物/吸入性极毒物,皮肤接触可能导致敏感;更可能造成遗传性基因缺陷,吸入可能致癌,对环境有持久危险性。但这些是六价铬的特性,铬金属、三

15 价或四价铬并不具有这些毒性。六价铬是很容易被人体吸收的,它可通过消化、呼吸道、皮肤及粘膜侵入人体。有报道,通过呼吸空气中含有不同浓度的铬酸酐时有不同程度的沙哑、鼻粘膜萎缩,严重时还可使鼻中隔穿孔和支气管扩张等。经消化道侵入时可引起呕吐、腹疼。经皮肤侵入时会产生皮炎和湿疹。危害最大的是长期或短期接触或吸入时有致癌危险。

(5)镍

致敏性:镍是最常见的致敏性金属,约有20%左右的人对镍离子过敏,女性患者的人数要高于男性患者,在与人体接触时,镍离子可以通过毛孔和皮脂腺渗透到皮肤里面去,从而引起皮肤过敏发炎,其临床表现为皮炎和湿疹。一旦出现致敏,镍过敏能常无限期持续。患者所受的压力、汗液、大气与皮肤的湿度和磨擦会加重镍过敏的症状。镍过敏性皮炎临床表现为瘙痒、丘疹性或丘疹水疱性的皮炎,伴有苔藓化。

2、工艺单元及生产系统危险性识别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危险场所和设施)。功能单元是指至少包括一个(套)危险物质的主要生产装置、设施(贮存容器、管道等)及环保处理设施,或同属一个工厂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

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标准和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范围的规定,结合物质毒性,对本项目的原辅材料以及中间产品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见表4-2。

表4-2 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

工艺单元名称 名称 危险物质 相态 压力MPa 常压 本项目温度℃ 环境 温度 环境 温度 环境 温度 最大储量(t) 3 临界量(t) 500 辨识结果 非重大危险源 非重大危险源 非重大危险源 盐酸桶 原料储存系统 氯化氢 液态 浓硫酸桶 浓硫酸 液态 常压 0.02 100 铬酐 三氧化铬 固态 常压 0.1 200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