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高中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广东省深圳高中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细胞衰老及癌变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裂的类型及特点;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识记细胞衰老和癌变的相关内容,掌握细胞体积与相对表面积的关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1.如图表示一个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不同情况,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变化的顺序应该是( )

A. ①④⑤③② B. ②③①④⑤ C. ①⑤④③② D. ⑤④③②①

考点: 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 细胞周期分为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1)分裂间期:

①概念: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前. ②主要变化:DNA复制、蛋白质合成. (2)分裂期: 主要变化:

1)前期:①出现染色体:染色质螺旋变粗变短的结果;②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③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2)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便于观察. 3)后期: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纺锤丝牵引分别移向两极.

4)末期:(1)纺锤体解体消失(2)核膜、核仁重新形成(3)染色体解旋成染色质形态;④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形成细胞壁,动物直接从中部凹陷). .

解答: 解:(1)分裂间期:进行染色体的复制,出现染色单体,对应于①; (2)前期: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且染色体散乱的排布在细胞中,对应于⑤;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对应于④;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在纺锤体是的牵引下均匀地移向两极,对应于③;

(5)末期:染色体解体消失,对应于②.

所以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变化的顺序应该是①⑤④③②. 故选:C. 点评: 本题结合有丝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的形态变化图,考查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尤其是染色体的形态变化特点,能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12.下列有关细胞癌变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能够无限增殖

B.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

C. 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等物质增加 D. 长期酗酒可能导致肝癌等

13

考点: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细胞癌变的原因. 分析: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在适宜的条件下,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2)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3)癌细胞的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癌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容易在体内扩散转移.

解答: 解:A、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特征,A正确;

B、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B正确; C、癌细胞表面发生改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C错误; D、酒精伤肝,因此长期酗酒的不良生活习惯可能会导致肝癌,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细胞癌变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癌变的原因和癌细胞的特征,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13.正常人体内的造血干细胞能分裂产生各种血细胞,离体时在某些因素的诱导下,却可以分化为神经细胞和肝细胞.其根本原因是这些造血干细胞( ) A. 有旺盛的分裂能力 B. 还没有分化

C. 能合成神经细胞或肝细胞需要的蛋白质 D. 具有与受精卵相同的全套遗传信息

考点: 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的原因及其应用;细胞的分化. 分析: 人体内的造血细胞能分化成多种血细胞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但根本原因是造血干细胞来源于受精卵,是由受精卵经有丝分裂而来,所以具有与受精卵相同的全套染色体基因.

解答: 解:受精卵通过有丝分裂形成造血干细胞,具有发育成为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套基因,所以在体外经某些因素的诱导,正常人体内的造血干细胞可以分化为神经细胞和肝细胞.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的全能性,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细胞全能性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造血干细胞的理解.

14.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狗的长毛和短毛 B. 小麦的抗倒伏与抗锈病 C. 马的白毛和牛的黑毛 D. 衣服的红色和白色

考点: 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 分析: 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

解答: 解:A、狗的长毛和短毛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属于相对性状,A正确;

B、小麦的抗倒伏与抗锈病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 C、马的白毛和牛的黑毛不符合“同种生物”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 D、衣服不是生物体,因此衣服的红色和白色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 故选:A.

14

点评: 本题考查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重点考查相对性状,要求考生识记相对性状的概念,能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5.下列有关遗传规律的正确叙述是( ) A. 遗传规律适用于一切生物 B. 遗传规律只适用于植物 C. 遗传规律适用于受精过程

D. 遗传规律在配子形成过程中起作用

考点: 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 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发生时间:实质: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1.实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解答: 解:A、遗传规律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细胞核遗传,A错误;

B、遗传规律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因此进行有性生殖的植物和动物均适用,B错误; C、遗传规律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C错误;

D、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均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着重考查了遗传规律的适用范围和发生时间,考生要识记遗传规律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细胞核遗传;识记遗传规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16.如图为人体某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各个阶段示意图,图中①~⑦为不同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进入c过程后的细胞,细胞内酶活性降低,但含水量增加 B. ⑤⑥⑦的核基因相同,细胞内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不相同 C. b过程是一个持久性的变化过程

D. a过程染色体的数目变化要经历2n→4n→2n

考点: 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细胞的分化. 分析: 分析题图:a表示细胞分裂过程,该过程细胞的数目增多,但细胞的种类不变;b表示细胞分化过程,该过程细胞的数目不变,但细胞的种类增多;c表示细胞衰老、凋亡过程. 解答: 解:A、细胞衰老后,细胞内的酶活性逐渐降低,含水量下降,A错误;

15

B、⑤⑥⑦细胞均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而来的,因此细胞中的核基因都相同,但⑤⑥⑦细胞都是细胞分化形成的,即基因发生了选择性表达,因此细胞中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不完全相同,B正确;

C、b表示细胞分化过程,细胞分化具有持久性,C正确;

D、a表示细胞分裂过程,细胞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所以染色体的数目变化要经历2n→4n→2n,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结合人体某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各个阶段示意图,考查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

17.在豌豆杂交实验中,高茎与矮茎杂交,F2中高茎和矮茎的比为787:277,上述实验结果的实质是( )

A. 高茎基因对矮茎基因有显性作用

B. 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是由于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C. 控制高、矮茎的基因不在一个染色体上 D.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考点: 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 基因分离定律是指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着配子遗传给后期.所以3:1性状分离比出现的根本原因是F1产生配子时,显性遗传因子和隐性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解答: 解:A、显性遗传因子对隐性遗传因子有显性作用,这是出现3:1的条件,不是根本原因,A错误;

B、高茎和矮茎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不可能发生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B错误; C、控制高、矮茎的基因不在一个染色体上而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C错误;

D、3:1性状分离比出现的根本原因是: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形成不同的配子,受精时不同配子随机组合,可以得到新性状的个体,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准确判断F2中高茎和矮茎的比为约为3:1的根本原因,能正确区分3:1性状分离比出现的条件和根本原因,再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18.某兴趣小组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用纯种高茎豌豆和纯种矮茎豌豆杂交,得到的子一代(F1)都是高茎(实验1).用F1进行实验2,发现子二代(F2)中,高茎约为矮茎的3倍.实验2采用的方法是( ) A. 正交实验 B. 反交实验 C. 自交实验 D. 测交实验

考点: 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用纯种高茎豌豆和纯种矮茎豌豆杂交,得到的子一代(F1)都是高茎植株,说明高茎是显性性状,据此解题.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