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动力转向系统常见故障诊断与维修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液压动力转向系统常见故障诊断与维修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4 动力转向液产生乳状泡沫、液面低以及压力低 原因:转向液中有空气或由于泵内泄漏造成液体损耗。

诊断与排除:首先检查有无漏油并加以解决,排除系统中的空气。如果油面低,则过低的温度会使空气进入转向系统。如果油面高度正确,但泵仍然起泡沫,可将泵从车上取下,将储油罐和泵体分开,检查有无堵塞,壳体有无裂缝,若堵塞或外壳开裂,应更换壳体。

典型案例:一辆北京切诺基汽车,其动力转向系统的助力效果不明显,且时有时无,时大时小。打开储油罐,可见液压油呈泡沫乳化状。将方向盘转至中间位置,使发动机怠速运转,此时若液面高度比发动机熄火时低,说明动力转向系统中混入空气。

检查系统是否漏油:将汽车两前轮悬空,使发动机怠速运转,将方向盘连续从左极限转至右极限数次(注意:在极限位置停留的时间不要超过5s),观察整个液压系统有无漏油痕迹(尤其应注意各油管接头和薄壁壳体处),若发现漏油,必须查明原因予以排除。

检查液压油量:让汽车两前轮悬空,起动发动机,使液压油温度达到正常工作温度(77℃)。在发动机停止运转的情况下,向储油罐内加注液压油,使油面达到标尺上“COLD”的位置。使发动机怠速运转,左右转动方向盘(不要转到极限位置),直到油液中没有气体存在(储油罐内没有气泡和乳化现象)。把方向盘转到中间位置,使发动机继续运转2—3min,观察液压油中是否又出现乳状泡沫。若有,说明空气尚未排尽,应继续排气。使发动机熄火,复查液面高度,必要时补加液压油至标尺的“COLD”位置。

对汽车进行路试,当液压系统达到稳定的工作温度后,再次检查液面高度。此时,正常情况液面应达到标尺的“HOT”位置,否则需要继续添加液压油。

2.5 由转向器的原因造成的输出压力低

原因:活塞环磨损;动力缸严重磨损;控制阀间的油封漏油。

诊断与排除:从车上取下转向器,拆开后检查活塞环和动力缸;从车上取下转向器,拆开后更换油封。

2.6 快速向右或向左转动方向盘时转向力瞬时增大 原因:泵内液面低;油泵皮带打滑;内泄漏量过大。

诊断与排除:按需要添加液压油:调整皮带张力或更换皮带:按压力试验的方法检查油泵压力。

2.7 发动机运转特别是在原地转向时方向盘颤动或跳动

原因:泵内液面低i油泵皮带松方向盘转到极限位置时转向拉杆碰 撞发动机油底壳油泵压力不足;流量控制阀卡住。

诊断与排除:按需要加注转向油液;按规定调整皮带张力;校正间隙按压力试验方法检查油泵压力;检查流量阀有无胶质或损坏,必要时予以更换。

2.8 转向油泵输出压力低

原因:泵内相互靠合的平面过分磨损;定子、转子、配油盘有擦伤;叶片安装不当;叶片卡死在转子槽内。定子或配油盘裂纹或断裂。

诊断与排除:更换零件,冲洗系统;正确安装叶片;清除毛刺、胶质及脏物:更换损坏的零件。

2.9 方向盘回正性差

原因:轮胎充气不足;各球销润滑不良;转向器输出端相互摩擦;转向器和转向柱不对正;前轮定位不正确:转向传动机构卡住;主销球接头咬住:方向盘与外罩摩擦;转向柱轴承过紧或卡滞;控制阀卡住或堵塞;回油软管扭曲或堵塞。

诊断与排除:按规定气压给轮胎充气;润滑各接头;松开夹紧螺栓后重新正确安装,对正转向器和转向柱。如有必要,应对轮胎进行检查和调整。将汽车前轮放在前轮定位检查架上,拆开转向摇臂和摇臂轴的连接。用手转动前轮,如果车轮转不动或需用很大的力才能转

- 4 -

动,应检查转向系统各接头是否卡住。

3 结术语

综上所述,汽车转向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要靠技术工人长期工作经验的积累,也要依靠一些专用仪器检测。故障诊断框图的作用是可以方便地诊断并排除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的主要故障。液压动力转向系统其它机械部件的维修,应以循环球式和齿轮齿条式转向系统的维修方法为基础进行综合分析。

- 5 -

参考文献:

[1] 王常友,董爱杰. 汽车转向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北京汽车, 2007, (03) .

[2] 高翔,沈晓丰,夏长高,王若平. 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参数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分析[J]. 制造技术与机床, 2006, (09) .

[3] 任拴哲,曹显利. 一种用于大型工程机械的全液压转向系统[J].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2006, (02) .

[4] 葛胜勇,章军杰. 汽车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J]. 天津汽车, 2005, (03) . [5] 路长国,陆荣钧. 国产轿车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的分析与改进[J]. 液压与气动, 2005, (03) . [6] 高峰,刘亚辉,季学武,郭晓林. 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初步匹配计算[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07, (05) .

[7] 李瑞源. 转向系统全集[J]. 汽车实用技术, 2005, (04) .

[8]丹纳赫传动DDS直接驱动电动转向系统面世[J]. 中国食品工业, 2006, (02) . [9] 左建令,吴浩. 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及展望[J]. 上海汽车, 2005, (01) .

[10] 张驰云,谢隽. 现代汽车动力转向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3, (04) .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