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解剖学习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病理解剖学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C 平滑肌组织 D 骨组织 E 上皮组织

54 下述哪一项属于病理性不完全再生: A 红细胞再生

B 肉芽组织修补损伤 C 肝细胞再生

D 宫内膜周期性变化中的再生 E 毛细血管的再生

55 肉芽组织是由什么构成的? A 由新生的纤维母细胞构成 B 由新生的毛细血管构成

C 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构成 D 由纤维母细胞和毛细血管构成 E 由结缔组织增生后形成

56 除下列哪一项外,都可削弱创伤愈合: A 感染 B 创缘对合整齐(接近) C 维生素C缺乏 D 考的松治疗 E 局部血管硬化

57 除下列哪一项外,均为一期愈合的特点: A 组织破坏极少 B 无或极少细菌感染 C 过多的瘢痕组织 D 创缘整齐,对合紧密 E 适量的肉芽组织

58 下列哪一种组织的再生与维生素C的关系密切:A 血管 B 胶原纤维 C 肌组织 D 上皮组织 E 神经组织

59 下列哪一项符合一期愈合的特点: A 愈合时间长 B 瘢痕大

C 局部有异物和感染 D 组织有较多的坏死 E 以上全不是

60 肉芽组织填补创口后将转变为: A 结缔组织 B 瘢痕组织

C 纤维组织 D 透明变性的组织 E 以上全不是

B型题

A 机化 B 分离排除形成空洞 C 分离排除形成溃疡 D 包绕、钙化 E 溶解、吸收

1 皮肤、黏膜组织坏死 2 单个或少数肝细胞坏死 3 较大血栓 4 脾梗死

A 凝固性坏死 B 液化性坏死

C 干性坏疽 D 湿性坏疽 E 气性坏疽 5 干酪样坏死: 6 脾、肾梗死: 7 脑坏死:

8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A 分化 B 机化 C 化生 D 增生 E 再生

9 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血栓或渗出物的过程称为: 10 分化成熟的组织转变为另一种组织的过程为: 11组织细胞从幼稚到成熟的生长发育过程称为: 12 组织损伤后由其邻近健康的细胞分裂增生完成修复的过程,称为:

A 细胞浆内可见大小不一的空泡 B 细胞浆内可见粉红色细小颗粒

C 细胞核与细胞浆均崩解呈粉红色颗粒状物质 D 以上均有 E 以上均无 14 坏死: 15 浊肿: 16 脂肪变性: 17 透明变性: A 鳞状上皮化生: B 骨化生: C 软骨化生: D 脂肪化生 E 肠上皮化生

18 慢性宫颈炎可发生: 19 慢性支气管炎可发生: 20 慢性萎缩性胃炎可发生:

C型题

A 细胞内钠和水增多 B 间质不增生 C 二者均有 D 二者均无

1 萎缩 2 水变性 A 病变见于心肌纤维间 B 病变见于心肌纤维内

C 二者均有 D 二者均无 3 绒毛心 4 虎斑心 5 心肌脂肪浸润

A 变性 B 坏死 C 二者均有 D 二者均无 6 主要病变在细胞核: 7 主要病变在细胞浆: 8炎症局部的变质性改变:

A 完全再生 B 不完全再生 C 二者均有 D 二者均无 9 心肌梗死 10 一期愈合

11 较大的皮肤溃疡

12 二期愈合 B 组织内水分增多 13 表皮擦破伤 C 毛细血管减少 14 骨折愈合 D 组织的纤维素样变性 A 坏死组织分离排出 3 血管壁的玻璃样变性,主要发生在: B 坏死组织溶解吸收 A 小动脉 B 中等动脉 C 二者均有 D 二者均无 C 大动脉 D 细动脉 15 较大的脾梗死: 4 萎缩的原因有 16 肺的大片干酪样坏死: A 神经受损 B 组织器官长期受压 17 肠伤寒的黏膜坏死: C 营养不良 D 肢体长期不活动 18 少数肝细胞坏死: 5 干性坏疽好发生于: A 坏死 B 恢复正常 A 肺 B 肠 C 子宫 D 肢体 C 二者均有 D 二者均无 6 液化性坏死有: 19 浊肿的结局: A 结核杆菌引起的坏死 B 脑坏死 20 脂肪变性的结局: C 肾梗死 D 脓肿内的脓汁 21 玻璃样变的结局常是: 7 上皮组织化生常见于 A 凝固性坏死 B 贫血性梗死 A 支气管黏膜上皮 B 胃黏膜上皮 C 二者均有 D 二者均无 C 子宫颈管柱状上皮 D 口腔黏膜上皮 22 脑坏死 8 一期愈合的条件是: 23 脾和肾梗死 A 组织缺损少 B 创缘整齐 24 干酪样坏死 C 创缘对合紧密 D 无感染 A 细胞核固缩、破碎和溶解 9 再生能力较强的组织有: B 细胞浆的改变 A 上皮组织 B 肌组织 C 二者均有 D 二者均无 C 毛细血管 D 神经细胞 25 坏死细胞早期光镜检查: 10 坏死的结局有: 26坏死细胞后早期光镜检查: A 溶解吸收 B 纤维化、包裹、钙化 27 混浊肿胀的肝细胞: C 分离排除 D 机化、再通 A 变性 B 坏死 11 湿性坏疽好发生于: C 二者均有 D 二者均无 A 肺 B子宫 C 阑尾 D 肢端 28 主要病变在细胞核: 12 生长良好的肉芽组织特点是: 29主要病变在细胞浆 A 表面呈颗粒状 B 色鲜红、易出血 30 炎症局部的变质性改变: C 湿润 D 呈水肿状 A 混浊肿胀 B 脂肪变性 13 引起干性坏疽发生的因素可有: C 二者均有 D 二者均无 A 动脉血流阻断 B 静脉回流仍畅通 31 急性传染病时,心、肝、肾等实质性器官可发生: C 腐败菌感染 D 静脉回流受阻 32 慢性肝淤血常引起: 14 实质器官常见的变性是: A 代偿 B 适应 A 水变性 B 玻璃样变性 C 二者均有 D 二者均无 C 脂肪变性 D 纤维素样变 33 慢性支气管炎时黏膜上皮鳞状上皮化生 15 下列记述中哪些是错误的? 34 一侧肾切除后,对侧肾体积增大 A 移形上皮可以出现鳞状上皮 35 长期体力劳动引起肌肉肥大 B 胃黏膜上皮可以出现肠上皮化生

X型题 C 宫颈腺上皮可以出现鳞状上皮

1 肉芽组织中包括下列哪些成份? D 呼吸道黏膜上皮出现小肠上皮化 A 纤维母细胞 B 少量炎细胞 16 混浊肿胀、水样变性和脂肪变性好发于: C 新生的毛细血管 D 大量纤维细胞 A 肝 B 心 C 肾 D 脾 2 肉芽组织变为瘢痕组织时,所见到的变化是: 17 坏死细胞核的改变表现为: A 胶原纤维数量增加 A 核浓缩 B 核破裂

10

C 核溶解 D 核增大深染 A 微血管收缩 B 小血管扩张 18 瘢痕组织的成分是: C 微血管通透性增高 A 纤维细胞多 B 胶原纤维多 D 小血管扩张和血管壁通透性降低 C 毛细血管少 D纤维母细胞多 E小血管扩张和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19 肉芽组织生长不良可能 是由于: 3 化脓性炎是指: A 创口感染 B 局部循环障碍 A 大量炎细胞渗出伴有组织坏死 C 异物 D 创口较大 B 炎细胞渗出伴有脓汁形成 20 结缔组织的玻璃样变可见于: C 大量中性白细胞渗出伴有组织坏死及脓汁形成 A 瘢痕组织 B 发生纤维化的病灶 D 炎细胞渗出,并可形成脓肿或蜂窝织炎 C 粘连、增厚的浆膜 E 以上全不是 D 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内膜 4 下列哪项不是渗出液的特征: 21 纤维素样变常见于: A 蛋白含量>30克/升 B 比重>1.018

6

A 急性风湿病 B 细动脉硬化 C 细胞数>500×10/升 D 易自行凝固 C 结节性动脉周围炎 D 粘连、增厚的紫癜 E 澄清透明 22 骨折愈合过程包括: 5 渗出液与漏出液的主要区别是: A 血肿期 B 纤维习骨痂期 A 比重 B 蛋白和细胞含量 C 骨性骨痂期 D骨痂改建期 C 李凡他反应 D 凝固性 E 外观色泽 23 骨折的延迟愈合是由于: 6 各种白细胞从血管内渗出到组织间隙中的现象A 断端对位不好 称为: B 骨折部的软组织嵌入断端 A 炎细胞渗出 B 炎细胞浸润 C 骨折处感染 C 炎细胞的化学趋化性 D 骨折处出现纤维性骨痂期 D 白细胞游出 E 白细胞渗出 答案 7 下列哪类炎症时,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表A型题 现的明显: 1 E 2C 3 D 4 A 5 E 6 D 7 B 8 E 9 C 10 E 11 C A 各类的急性炎症 B 体表的急性炎 12 D 13 C 14 A 15 B 16 D 17 D 18 C 19 C 20 D C 黏膜的急性炎 D 内脏的急性炎 21 C 22D 23 B 24 D 25 D 26 B 27 E 28 D 29 D 30 E 黏膜的慢性炎 D 31 D 32 E 33 C 34 B 35 B 8 变质性炎症时,实质细胞的改变主要是: B型题 A 脂肪变性及浊肿 B 水样变性和坏死 1 C 2 E 3 A 4 A 5 A 6 A 7 B 8 C 9 B 10 C 11 A 12 E C 变性和坏死 D 浊肿和坏死 C 型题 E 玻璃样变及坏死 1 D 2 A 3 D 4 B 5 A 6 B 7 A 8C 9B 10 C 11 B 12 9 除哪一项外,均是渗出物对机体的有利作用: B 13 A 14 A A 稀释毒素 K型题 B 含抗体、补体等物质,可抑制、杀灭生物病原体 1 A、B、C 2 A、C、 3 D C 纤维素可有利于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4 A、B、C、D 5 D 6 A、C D 纤维素可阻止细菌扩散 7 A、B、C 8 A、B、C、D E 纤维素被机化可致浆膜粘连 9 A、C 10A、B、C 11 A、B、C 10 蜂窝织炎常发生在哪一种组织: 12 A、B、C 13 A、B、C 14 A、B 15 D A 皮下组织、肌肉及阑尾

第三章 炎症 B 皮肤及内脏 A型题 C 肝、脾及淋巴结

1 下列引起炎症的原因中,哪一类最为常见: D 皮下组织、阑尾及骨 A 机械性损伤 B 体内代谢产物 E 心、肝、肾、脾 C 强酸、强碱 D 生物性因素 11 下列哪种疾病时,血中白细胞总数减少: E 抗原抗体复合物引起的损伤 A 急性乳腺炎 B 蜂窝织炎 2 组织胺、5-羟色胺和缓激肽等炎症介质的主要作用是:C 风湿性心肌炎 D 肠伤寒

11

E 结核性胸膜炎 22 炎症局部组织代谢变化引起的局部酸中毒主要是由于: 12 脓细胞是指: A 组织分解增强 B 组织耗氧量增强 A 嗜中性白细胞 C 炎性介质释放 B 变性、坏死的白细胞 D 细胞浆内溶酶体裂解、释放溶解酶 C 变性、坏死的中性白细胞 E 组织分解代谢亢进 D 变性、坏死巨噬细胞 23 炎症局部坏死组织的崩解可导致: E 脓汁中的细胞成份的总称 A 酸性代谢产物增多 B 血管内渗透压升高 13 下列哪个部位易发生浆液性炎: C 组织液渗透压升高 D 组织液渗透压降低 A 脑 B 肝 C 肺 D 浆膜 E 心肌 E 酸性代谢产物减少 14 下列不属于化脓性炎症的疾病是: 24 引起白细胞渗出的主要因素是: A 小叶性肺炎 B 乙型脑炎 A 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B 血流缓慢 C 急性肾盂肾炎 D 蜂窝织炎 E 疖 C 毛细血管内压升高 15下列不属于渗出性炎的疾病是: D 白细胞的阳性化学趋向性 A 细菌性疾病 B 肝脓肿 E 白细胞的阿米巴样运动 C 大叶性肺炎 D 病毒性肝炎 25 炎症渗出物是指 E 胸膜腔积液 A 水和细胞成分 B 血浆蛋白和细胞成分 16 下列哪种疾病的病变是变质性炎: C 液体和电解质成分 D 液体和细胞成分 A 细菌性痢疾 B 大叶性肺炎 E 液体和血浆蛋白成分 C 胸膜炎 D 病毒性肝炎 26 急性炎症早期和化脓性炎症时,渗出的炎细胞E 白喉 主要是: 17 某病人腹水中的蛋白含量为30克/升,比重为A嗜中性白细胞 B 浆细胞 C 淋巴细胞 1.020,李凡他试验阳性,应考虑可能是由哪种疾D嗜酸性白细胞 E 单核细胞 病所引起: 27 急性炎症的晚期及非化脓性炎症时,渗出的炎A 门脉性肝硬变 B 右心衰竭 细胞主要是: C 结核性腹膜炎 D 癌性腹水 A嗜酸性白细胞 B嗜中性白细胞 E 以上全不是 C嗜碱性白细胞 D 单核细胞、淋巴细胞 18 炎症局部基本病变是: E 浆细胞 A 组织细胞变性、坏死及炎细胞浸润 28 寄生虫病和某些变态反应性疾病时,渗出的炎B 组织的充血及炎性渗出物 细胞主要是: C 变质、渗出和增生 A淋巴细胞 B单核细胞 D 组织细胞的变性、坏死及增生 C 嗜中性白细胞 D嗜酸性白细胞 E 组织内炎细胞浸润及增生 E浆细胞 19 在炎症的渗出过程中,最先发生的血管变化是: 29 慢性炎症时,常出现哪种炎细胞: A 静脉性充血 B 动脉性充血 A 单核细胞 B 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C 细动脉痉挛 D 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C嗜酸性白细胞 D嗜中性白细胞 E嗜碱性白细胞 E 动脉和静脉均充血 30 非化脓均、异物、原虫、坏死组织碎片等体积20 下述炎症局部改变中,哪钟属于炎症的变质性改变:较大的异物,主要由哪种细胞吞噬: A 组织内炎细胞浸润 A 嗜中性白细胞 B 嗜酸性白细胞 B 组织细胞的变性、坏死 C 嗜碱性白细胞 D 单核细胞 C 组织内渗出液潴留 E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D 血管内皮细胞和纤维母细胞增生 31 下列哪种炎细胞在免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E 组织内大量中性白细胞浸润伴脓汁形成 A 嗜中性白细胞 B 嗜酸性白细胞 21 急性炎症时,哪种炎细胞最常见: C 肥大细胞 D 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A 淋巴细胞 B 嗜酸性白细胞 E 以上全不是 C 单核细胞 D 浆细胞 32 炎症灶间隙内细胞堆积的现象称为: E 以上均不常见 A 炎细胞浸润 B 炎细胞的化学趋向性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