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课件:第2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学案设计 无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课件:第2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学案设计 无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知识清单

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背景:从“无为”到“ ____________” (1)“无为”的原因:

(2) 针对武帝时的三大社会矛盾: 、 、 2、董仲舒主要观点:

(1)、针对 __________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针对__________需要,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3)、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______________”,提倡孝道。 二、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原因:新儒学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 2、汉武帝采取尊儒的措施

(1)、思想方面:全面肯定________________的新儒学思想 (2)、政治方面:起用_________________参与国家大政 (3)、教育方面: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兴办教育、提倡儒学 ①、____________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教育为__________所垄断

②、兴办___________ ,使非贵族官僚家庭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入仕,儒学地位大大提高

③、初步建立 _________________,使儒学在民间处于独尊

3、汉武帝尊儒的影响:使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___________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自主检测

1.“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同一颜色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根据材料,西汉初,统治者尊崇黄老之学的原因不包括哪些 ( )

A.适应西汉初经济恢复和巩固统治的需要 B.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 C.经济残破,百废待兴 D.黄老之学是当时最盛行的学说 2、下列关于汉初“无为”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背景: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②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 ③思想来源:法家的“严罚苛政”

④政策措施:与民休息,减轻田租、大量复员士兵 ⑤结果: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3、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至汉武帝时“非遇水旱,则民家给人足,……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而不可食”。上述经济状况的变化为下列哪种思想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 A.墨家学说 B.法家学说 C.黄老之学 D.大一统思想

4、“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 )

A.礼制观念淡化 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

C.崇尚法家思想 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5、董仲舒的新儒学为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奠定了理论基础,主要是因为他提出了( )

A“大一统”思想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D.“三纲五常”

6、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主要表现在 ( )

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7、汉武帝使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的措施是( )

A.规定儒家经典为教科书 B.规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 C.设“博士”专门研究和传播“五经” ,兴办太学 D.下令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

发现的问题:

重点突破

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 师异道,人异论,百

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避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以上材料体现董仲舒什么观点?其观点提出的目的是什么?上述划线部分观点的

实质是什么?

2、以上材料反映了当时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如何评价这一观点?

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与也”。“与天

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春秋繁露》

1、上述材料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观点和主张?其目的是什么?

2、上述观点体现儒家吸收了哪些学派的思想?如何评价这一思想?

材料三: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与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

阴,夫为阳,妻为阴……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春秋繁露·基义》

夫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祐,

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外方,延及群生也。 ——《汉书·董仲舒传》

1、上述材料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观点和主张? 如何评价这一思想?

资料补充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很有雄才大略的帝王。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推行了一

系列改革措施,把西汉王朝的统治推向鼎盛时期。在政治上,改革仕进,实行察举制度,选拔人才;实行“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惩治豪侠,处置郡国豪富。在经济上,实行盐铁官营,中央专卖;中央铸“五铢钱\,统一货币;大规模地兴修水利,治理黄河,注意发展农业生产。在思想文化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设立太学,置五经博士,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以上措施使央集权的统治得;到巩固和加强,并出现了封建大一统的鼎盛局面。

董仲舒,河北广川人,汉代唯心主义哲学家,儒学代表,大学问家,生活在汉文帝、景帝、汉武帝的时代,上承孔子,下启朱熹。三次应对,得到汉武帝赏识。著作:《天人三策》、《春秋繁露》,创立新儒学体系。

董仲舒是个“读书虫”,在景帝朝已经做了博士。……实际就是皇帝的学术顾问。知名学者董博士有一所花园套房,可他整天钻在书房里,研读儒学。春日,万紫千红开遍,看不见。夏夜,禽鸟百虫争鸣,听不见。寒来暑往,三年没有踏进后花园一步,因此,人们称赞他“三年不窥园”。“三年不窥园”后来精炼为成语“目不窥园”。

董仲舒对儒学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