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二第三章 第三节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地理必修二第三章 第三节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A.需要穿越热带雨林 C.向南可至南回归线

13.游牧至甲地的时间最可能是( ) A.1月 C.7月

B.随着雨季南北移动 D.易受飓风灾害侵扰

B.4月 D.10月

解析 第12题,东非高原因海拔高无热带雨林区,不受飓风影响,非洲的热带草原气候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游牧地区都是热带草原气候区,随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雨季也南北移动。食草动物主要是逐水草而居。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的草原受赤道低压控制,多雨草原茂盛,动物迁往北半球;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北半球的草原带受信风带影响干燥少雨,草原枯黄,动物南迁到南半球。东非高原基塔莱和多多马的两地之间游牧活动是随着雨季南北移动。故选B。第13题,从两地降水季节分布看:基塔莱降水在4~10月间,多多马降水在12~次年4月间,全年降水由北向南变化。甲在南半球,近赤道附近,应在9~10月多雨。故选D。 答案 12.B 13.D 二、非选择题

14.读“世界部分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回答问题。

(1)有人说我国内蒙古牧区属于大牧场放牧业,你认为这种说法合理吗?请简要分析。A地区地处我国华北地区,其畜产品的饲养方式主要是什么?

(2)世界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国家?B国为发展畜牧业采取了哪些措施?

(3)D区域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该区域发展农业的优势和制约因素

是什么?

(4)C区域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其发展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解析 我国内蒙古牧区一般以游牧业为主,粗放经营,规模小,一般以家庭为单位,商品率低,不能说是大牧场放牧业。对于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和发展措施,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优势和制约因素可结合教材基础知识答出。联系所学的知识,可回答西欧乳畜业的区位条件。

答案 (1)不合理。我国内蒙古牧区一般以游牧业为主,牲畜数量少,规模小,一般以家庭为单位,商品率低。圈养。

(2)阿根廷、美国、澳大利亚、南非、新西兰。①培育良种牛;②改善交通运输条件;③开辟水源;④种植饲料。

(3)混合农业 优势:农场成为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农民可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农民可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多种植小麦还是多牧羊。制约因素:墨累—达令盆地处于大分水岭的雨影区,水源成为这里农牧业发展的限制条件。 (4)乳畜业 受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影响,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城市集中、人口众多,市场需求量大。

15.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奶在食物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关注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收集相关资料,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为满足我国城乡居民对畜产品的需求,在“十二五”期间必须大力提升我国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走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努力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材料二 伊利集团是内蒙古一家知名企业,主要生产液态奶、奶粉、原奶、冰淇淋。集团下设多家奶牛场,并与内蒙古许多牧场建立联系,以当地鲜奶为原料,就地加工,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1)简述伊利集团与当地牧场的相互关系。

(2)伊利集团的乳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分析其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

(3)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区能否采用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生产模式? 解析 受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我国牧区畜牧业一般以游牧业为主,牲畜数量少,规模小,一般以家庭为单位,商品率低,所以不能完全照搬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生产模式,但在许多成功经验方面可以学习借鉴。 答案 (1)牧场为集团提供原料,集团为牧场提供市场。

(2)①可以充分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降低成本;②全国经济的发展,造就了巨大市场;③交通运输的发展(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

(3)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与潘帕斯草原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不能照搬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生产模式,但可以借鉴许多成功经验,例如划区轮牧、种植饲料、培育优良畜种、加强牲畜的病害研究等。